记录一天的活动 2025.05.29(1)拜访校友

陈淡涛

<p class="ql-block">是日早上8点半前已到大良“龙的酒店”,与顺德朋友一起前往勒流龙眼村。</p> <p class="ql-block">应校友盛情邀约,前往其家乡参与独具特色的“龙点睛”民俗活动。</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拜访梁孔盛学兄,见识了他的祖宅及其才华。</p> <p class="ql-block">一踏入梁学兄的祖宅,大门左右对联及横额,便隐隐透出墨香。</p> <p class="ql-block">迈入屋内,满墙皆是梁学兄手书的格言及名人警句。其书法行笔苍劲,风骨自成,渐入化境,韵味绵长。二楼厅堂中一张宽大的书案横陈,笔架上各式毛笔如林。书房有整面墙的书柜,经史子集层叠,泛黄书页间似藏着千年文脉,书香与墨韵交织,将这一方天地浸染得古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校友师兄梁孔盛,1953年考入顺一中,因勤勉好学成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1956年免考升高中,成绩名列前茅。1958年“大跃进” 时,经学校、家乡举荐被保送北京上大学。他牢记嘱托,德才兼备,1959年底入党,1960年获中国科学院和中央国家机关团委嘉奖 。后因经济困难学校停办,被挑选到南京大学深造,1963年毕业后留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在熊毅教授指导下开展科研,期间还参与接待越南研究生等工作 。1969年底调任江苏省科委办公室秘书。</p><p class="ql-block"> 70年代初,梁响应毛主席号召调入鄂西三线国防科工委第七研究院光机电研究所,任办公室负责人等职。妻子伍肇娟是北京工业学院64届毕业生、高级工程师,二人在山区为海军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17年。</p> <p class="ql-block">搞国防科研的梁孔盛,中壮年奉献科研,多次获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秉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信念。80年代中叶,因军民结合及地方发展需求,他从武汉调回顺德参与新城开发建设,妻子任质检所副所长。1999年底梁退休后,担任顺德老干部杂志编委、区及街道关工委职务,组织讲师团授课,主编书籍获好评。</p><p class="ql-block">身为农家子弟,他是“龙眼第一个大学生”,心系故乡常办实事,还任顺德老干部大学书法老师。</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初期,梁利用专业知识提醒乡长停办龙眼电镀厂,避免环境污染。他多次回小学辅导,助旗坛重建,为小学题词。</p><p class="ql-block"> 2010年,年逾古稀的他任梁氏大宗祠筹备组组长,筹集200多万元修缮祠堂,保护明代建筑,促进团结,还在文物保护会议介绍经验、主编相关书籍。他为龙眼请来诗联书画名家,助力文化复兴。</p><p class="ql-block"> 梁酷爱书法,退休后参加函授学习,在书画协会任职,参赛获奖众多,作品入选多部作品集,被广泛采用。2008年举办书法作品展并首发作品集,后出版续集。2018年“龙渚书庐”落成,用于文化交流。他协助举办幼童开笔礼,弘扬国学。他活到老学到老,德高望重,获“村宝”等赞誉。</p> <p class="ql-block">而他却说"自己只是一根未烬的香烛,仍存一丝微光"。在村委领导下,年逾八十的他还是古村龙眼文化研究会的负责人,促古村活化,家乡振兴。2021年"七一"前夕、夫妻双双荣获中共百年华诞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梁孔盛先生毕业于顺德一中,后经中国科学院与南京大学的学术淬炼,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他与夫人携手投身国防科技事业,十七载春秋隐姓埋名,将热血与智慧化作守护山河的坚实力量。即便在功成身退后,二老仍秉持赤子之心,毅然回到桑梓之地,深耕教育、情系民生,以躬身力行诠释家国情怀。他们用一生践行责任与担当,不仅赢得了家乡父老的深切爱戴,更以崇高风范为世人树起精神丰碑,其奉献精神与人格魅力,值得世代敬仰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在二楼的院亭拍</p> <p class="ql-block">梁学兄祖宅二楼的亭台,下望就是通往太慰庙的河涌。在那里看到各地前来点精的龙舟。</p> <p class="ql-block">校友梁孔成盛是顺德一中的优秀学生,才华横溢!他以崇高风范,为世人树起丰碑,其奉献精神与人格魅力值得世代敬仰与传承!也是我们母校的一个骄傲,更值得我们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