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火未眠・匠心永恒——漫游景德镇之三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蘭</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6189583</p> <p class="ql-block">“一座景德镇,半部陶瓷史。”五一假期,我与家人慕名而来。行走在景德镇的大街小巷,处处呈现出与瓷有关的文化元素,展现着这座城市与陶瓷密不可分的关系。</p><p class="ql-block">第一印象你都能感受的到,这里的人们既尊重保护传统工艺,也热衷于将新的想法和创意融入陶瓷制作,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陶瓷世界”。景德镇的陶瓷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现象,赋予了景德镇新的独特的城市魅力。</p><p class="ql-block">景德镇,一座山清水秀、被昌江温柔环抱的小城。人们都说这是一座“没来很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北看故宫,南访古窑。”这是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景区大门上的一幅对联。彰显了古窑在“千年瓷都”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5月4号我们一家人来此参观。古窑景区坐落于景德镇市昌江区枫树山蟠龙岗,这里青山环绕,翠竹掩映,风景优美。景区内主要景点有历代古窑展示区、陶瓷民俗展示区和水岸前街创意休憩区三大板块组成。</p><p class="ql-block">步入古窑景区,仿佛有一种强大的“瓷”场吸引着你,不停地穿梭于各个场馆。恨不能一眼千年,沉浸式体验“瓷”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来到景区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窑神童宾青铜雕像。蓝天白云下,童宾高擎火把耸立于广场中央,面前有一口龙缸。他目光深邃凝视远方,体现出一种勇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这位景德镇陶瓷界世代崇敬的“风火仙师”,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被奉为行业神祗,这是一种精神的源泉,也是一种力量的象征。雕像底座上刻有:“窑神童宾”四个大字,两侧墙壁上刻有童宾和龙缸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广场两侧炉火熊熊燃烧,象征着千年不息的窑火,铸造了生生不息的陶瓷文明。来此参观的游客,纷纷对窑神鞠躬行瞩目礼,以示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作为全国唯一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 5A 级景区,古窑民俗博览区被誉为是景德镇千年制瓷史的 “活化石”、一座“活”的陶瓷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从“窑神童宾”广场左右两侧都可以进入参观,右侧有镇窑、葫芦窑、馒头窑、龙窑等古窑群落依次排开,观古窑听取窑工讲解。左侧可游览清园、明闾、天后宫,欣赏瓷碑长廊,瓷音水榭观看瓷乐表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进古窑民俗博览区,犹如打开了一部厚重的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关于陶瓷的传奇故事;又像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描绘着市井烟火的质朴与温暖。</span></p> <p class="ql-block">从左侧进入,沿着青石铺就的小径前行,两旁绿树成荫,鳞次栉比排列着许多瓷质的竹牌坊,上面刻印着陶歌和各种古窑的介绍。路边的陶瓷小喇叭,像贴心小导游一样,不断播放着景区内各个景点的介绍和陶歌等音乐。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如同古老瓷片上的纹理,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泽。</p><p class="ql-block">伴随着悦耳的音乐一路前行,来到“清园”,这里有好几栋清代建筑,玉华堂、大夫第、沧溪民宅、天后宫等坐落其间,整个建筑群古朴庄重、气宇轩昂。穿行于这些古建之中,仿佛时光回溯千年,每一处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故事。这些古建设计之精妙、工艺之精湛、造型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玉善堂是一座民间宗族祠堂,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采用半封闭建筑形式和“穿逗抬梁混合”建筑结构形式,整体建筑规模宏大壮观,装饰雕刻丰富精巧,保存完整,突出了建筑的时代特征。</p><p class="ql-block">大夫第是一座古代五品以上文官居住的府邸,属清代康熙年间的赣派古建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类建筑最有名的是木雕、砖雕和石雕工艺之精美。</p><p class="ql-block">天后宫,又称妈祖庙,是为纪念海上保护神妈祖而建的。建筑风格独特,庙宇庄严肃穆,内部供奉着妈祖的神像,展示了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这些古建筑不仅是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客了解景德镇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来到纵深处一条瓷碑长廊展现在眼前,展示了45块大型书法瓷板。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景德镇的题字题诗,还有书画名家书写的,唐代以来文人墨客咏颂景德镇或景德镇瓷器的诗词。每一幅都笔力强劲、各具特色,展现了景德镇与陶瓷有关的文化魅力。</p><p class="ql-block">碑廊对面湖上,有一亭阁名曰瓷音水榭,景德镇瓷乐团在这里为游人表演“奇瓷神韵”。瓷音水榭用瓷盘为主要器材的打击乐器“瓷瓯”进行瓷乐表演。堪称中国一绝、世界首创的瓷乐演奏。老远都能听到瓷音袅袅,不绝于耳,望着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从林荫小道蜿蜒上坡进入古窑景区,在这条路上,“红色瓷路”成为了一道新的风景线,有数座红军长征图组和诗词的特色瓷碑,还有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这一景观,不仅丰富了景区的文化内涵,更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方式,让人在欣赏陶瓷艺术的同时,又能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古窑景区内龙窑、葫芦窑、馒头窑……错落有致的古窑群依次排开。这些形态各异的窑炉,真可谓是陶瓷烧制技艺的活化石。站在龙窑前,我联想到了窑工们在此忙碌的身影;龙窑就像一条巨龙,蜿蜒匍匐在大地上,它承载着无数工匠的梦想与希望。抚摸着窑壁上粗粝的砖石,指尖传来岁月的温度,我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工匠精神的坚韧。</p><p class="ql-block">漫步其间,近距离观摩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的复烧盛景,青烟袅袅中感受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的窑变奇迹。观看窑火熊熊,仿佛穿越到“昼间白烟蔽空,夜间红焰烧天” 的盛景之中。</p> <p class="ql-block">“千年瓷韵,窑火丹青。”清代镇窑作为古窑民俗博览区的“镇馆之宝”,吸引着很多游客前来此处参观。高大的窑房为穿斗式木架构建筑,窑炉棚顶与无梁殿内顶部相似,呈拱形一头大一头小,俗称“鸭蛋形窑”。清代镇窑更是创下 “世界最大柴烧瓷窑” 吉尼斯纪录,超大的名号,引来许多游客在此排队等候,都想一睹其真容。</p><p class="ql-block">明代葫芦窑是在遗址上修复重建的。对于其形状,《南窑笔记》如是描述:“窑形似卧地葫芦,前大后小,如育婴鼎器也。”据介绍这种瓷窑为景德镇所特有,兼备了宋元时期龙窑和馒头窑的优点。葫芦窑在明代的景德镇几乎是一家独大,如果说古窑也有血缘关系,那么,它就是镇窑的“父亲母亲”。</p> <p class="ql-block">最吸引人的另一个看点,便是去古窑作坊里看非遗传承人制作传统手工陶瓷。从古老的拉坯、利坯、施釉、画坯一道道工序里,感受景德镇的匠人精神。</p><p class="ql-block">穿过制作区,来到了瓷器展览馆。馆内灯光柔和,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在展台上绽放着独特的光芒。青花瓷清新淡雅,如江南水乡的水墨画;粉彩瓷色彩艳丽,似春日里盛开的繁花;玲珑瓷剔透精巧,像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每一件瓷器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我在一件件瓷器前驻足,欣赏着它们的美,感受着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古窑景区内看点众多,堪称陶瓷文化中的大观园。在这里体验文博专家为游客讲解陶瓷知识。不仅能聆听专业解说,更能亲自参与陶瓷制作。景区内特设的DIY区域,为游客提供了手工拉坯、坯上绘画、瓷胎彩画、陶瓷书法以及投柴烧窑等多种体验机会,使陶瓷文化的传承与乐趣得到了更为生动的展现。</p><p class="ql-block">游客还有机会亲自体验柴窑复烧与开窑的过程。这一环节不仅让人感受到了陶瓷制作的艰辛与乐趣,更深化了内心对陶瓷文化的理解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穿梭于古窑景区和现代陶艺工作室之间,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独有的陶瓷文化,每一步都仿若踏在历史的印记上,回响着岁月的低语;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泥土与火焰交织的气息,那是时间沉淀的艺术馨香;每一处景点都充满“瓷”力,深深地把我吸引。不由得从内心发出赞叹:景德镇,如“瓷”之美!我已经深深的喜欢上了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