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原东北农林学院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楼始建于1952年,是一栋在哈尔滨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分水岭式意义的砖混结构建筑,为典型的苏联社会主义民族建筑风格。整栋建筑平面呈飞机俯视图形,因此被称作“飞机楼”。拥有4层楼体,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集教学、办公、演出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学校标志性建筑。大礼堂位于主楼内,观众席共4层,总座位数1145个。礼堂的舞台长20米,宽17.6米,高18米,可用以大型芭蕾舞、话剧、交响乐等表演。其设计出自著名建筑设计师米哈伊尔·安德列维奇·巴吉赤之手。提起这位设计师,老哈尔滨人都知道。巴吉赤被称作“碑塔之王”,设计了防洪纪念塔、马迭尔宾馆、哈尔滨青年宫等一大批哈埠知名建筑。去年,飞机大楼修缮工程竣工。这座哈尔滨I类历史建筑重现昔日荣光,今年成为冰城文旅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处。</h3> <h3>2025年6月1日下午5时左右,气温23度,天气晴朗。想去看看阔别已久的飞机大楼新模样。儿童的节日,70老翁也跟着凑凑热闹,一睹外边的千变万化的精彩世界.</h3> <h3>大礼堂正面舞台,当年是想建成转台的,后来删减了,原来有一个大乐池,后台设施齐全,灯光,音响、帷幕、换衣间、休息室、卫生间应有尽有,力求100年不落后。</h3> <h3>从舞台上看观众席,很像莫斯科大剧院。</h3> <h3>我从农林街南门进入,是学生宿舍和快递服务中心,前行不远右转就是飞机大楼后身,大礼堂。礼堂两边的树木还在,只是后边的生物馆和化学馆被拆掉重新建了个楼。</h3> <h3>大礼堂入口一层有4个,楼里二层有2个。三层四层也各有2个。</h3> <h3>原来家属区3号楼和飞机大楼侧翼仅一道之隔,道路两侧是林荫路,都是当年父辈们和学生栽种的,至今还留下许多。</h3> <h3>看到一层右侧的两个窗户,当年是工会办公室兼电视室。有时晚间放电视,我们几个孩子就跳上窗台往屋里看。一个阿姨从这个门出来了,我们还来不及跳下。阿姨说小朋友们别着急,慢慢下来,你们如果不吵吵闹闹,就可以上屋里看电视,还有椅子,这样我们就进屋看电视了,当时的电视台不是天天放电视的,有时间限制。我第一次看电视就是在这里。大礼堂道是常去,几乎每周都有电影,还看了庄则栋、徐寅生、张燮林等的乒乓球表演赛。那个阿姨叫什么名字我忘记了,只知道是大右派郑大林的夫人,巧的是我家住308 ,她家住309,文革期间的一个早上,听到家门口吵吵嚷嚷的。我出门一看,来了许多人,刚刚把郑大林夫妇分别用担架抬出来,他们都穿着毛衣毛裤,很安详,当时结论是对抗无产阶级专政,畏罪自杀,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h3> <h3>原来飞机大楼右前方的小树林,很多树木不见了,留下的一些都很粗壮了。变成了李时珍广场的一部分,建了许多历史医圣像,还有一个长廊介绍校史和遮雨。</h3> <h3>斜阳夕照,很多人在这里散步,在椅子上休息。</h3> <h3>从前这里都是密密麻麻的树木,榆树、柳树、山丁子、山里红、臭李子、毛桃、核桃树、玫瑰树等等,丁香树在小道的两边。</h3> <h3>新建的小亭子和雕塑。</h3> <h3>应届毕业生乘着天好,来照毕业照。</h3> <h3>主楼前的松树还是原来的,榆树墙没有了,增加了喷泉池。</h3> <h3>女大学生们高高兴兴的在飞机大楼前拍照。</h3> <h3>这个地下室门也很值得回忆。当年是两扇玻璃木门,用铁链子穿锁。两扇门间有空隙。地下室是图书馆兼乒乓球室。没有人的时候,我们几个孩子就挤进去,打乒乓球,看看书。</h3> <h3>进大楼里边基本上是原样。</h3> <h3>出了门在看左边前方,原来的果树都没有了,建了个有一条小水沟的花园。</h3> <h3>这是原来的学生宿舍和土地规划楼,楼后有个游泳池,这个游冰池是25米长,12.5米宽,3分钱一场,一场一个半小时,我们在那里学会了游泳,大多数通过了过江考试,其实考试很简单一群人在水里待半小时不着池边即可,我当时也通过了考试。</h3> <h3>这条路。原来是通往生物馆、阶梯教室,小农场,卫生所、幼儿园、学生宿舍和子弟小学的。再往前就是农机楼、鸡场、马场等。</h3> <h3>原来的阶梯教室变成了大楼。</h3> <h3>原来这里是果园和体育场,过了体育场就是畜牧兽医系的两个楼和兽医院,和王兆屯火车站隔道相望。冬天还浇冰场和冰球场,常有外国大学生冰球队来访。我们家属子弟可以拿父母的工作证借冰刀鞋,不用花钱的,这样东农的孩子几乎都会滑冰,还有些老大哥会打冰球参加冰球队。</h3> <h3>飞机大楼左前方是花园了,还修了水渠、小桥,栈道,花房。</h3> <h3>飞机大楼正前方有李时珍像,圆形花坛,行车路。边上还有些老树。</h3> <h3>人工雕琢的很不错,成了打卡拍照网红点。</h3> <h3>两个花房,开放时间写的清清楚楚。</h3> <h3>观景台</h3> <h3>花房里的花草树木。</h3> <h3>要毕业的大学生们,到校门外的标牌石前拍照留念。</h3> <h3>老夫也自拍一张</h3> <h3>这两个学生很喜欢拍照,对我的黑卡7很感兴趣,让他们两个把玩一番。我说见到你们快快乐乐的我也很高兴,你们知道什么是知青吗?他们异口同声说知道。我说我当年在农场开拖拉机,1977年通过两次考试,上了大学。他们是2020届 入学的,相差43年。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合影留念。</h3> <h3>希望这些孩子们永远高高兴兴、快快乐乐,享受父辈改革开放的成果................</h3> <h3>此时无声胜有声........</h3> <h3>华灯高照,该回家了......</h3> <h3>2个小时左右的游玩,回味无穷..........................请大家继续欣赏手机拍的小视频</h3> <h3>长话短说,正是:原东农故地重游<br><br>故地重临绪似潮,<br>昔年别去岁华迢。<br>飞楼易主空留梦,<br>犹见宗师树影摇。<br>张新植 2025年6月1日晚10时</h3> <h3>儿童节再加个尾声,这首歌新学的,不熟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