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弄堂 运河绝版地……漫步无锡南长街

光影一得

<p class="ql-block">无锡南长街,是无锡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是古运河水乡传统风貌的精华地段,是吴文化与大运河发展史的重要篇章,也是富庶江南漕运重地的历史见证。这里洋溢着浓郁的江南市井风情,更曾是马蹄哒哒的古驿道。如今,作为2025年央视春晚分会场,南长街更是名声大噪。</p><p class="ql-block">今年初夏,我们从扬州乘高铁仅需56分钟便抵达无锡,充分感受了现代交通的便捷。上午体验“皮包水”的悠闲,下午品尝地道小笼包,傍晚时分则漫步南长街,沉浸于江南运河的市井风情之中,并享受无锡美食“三白”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南长街位于无锡老城南门外至新光路,全长5.5公里。其核心区域为跨塘桥至清名桥段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2014年6月22日,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中的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大公桥</p><p class="ql-block">这座架构桥在清名桥与跨塘桥之间,完工于1930年4月,并定名“大公”。大公桥系三跨钢筋混凝土桥,颇具近现代工业风味。</p> <p class="ql-block">莫宅</p> <p class="ql-block">南长街是典型的古运河畔江南人家原生态风貌。街区内民居建筑丰富多彩,有着浓重的运河江南人家特点,粉墙黛瓦、花格木窗、方砖铺地、屏门隔断、前店后坊,几乎家家都有水码头,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院落式、竹筒式、独立式的枕河人家,又有中西合璧的石库门商贾别墅,风格多样。</p> <p class="ql-block">小笼包</p> <p class="ql-block">清名桥</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南长街上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无锡市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上世纪80年代,日本歌手尾形大作所演唱的《无锡旅情》、《清名桥》更使这里名声藉甚。</p> <p class="ql-block">以清名桥为轴心:单孔花岗岩拱桥倒映成圆,与明月共构“双月奇观”,桥身分节平列砌法彰显明代工匠智慧。</p> <p class="ql-block">在高楼林立的无锡市中心,温婉绵长、古色古香的南长街是一方柔情似水的心灵归处。南长街内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大运河畔典型的江南水乡,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据传说,民间艺人阿炳经常在此桥处用二胡献艺。</p> <p class="ql-block">茶颜悦色</p> <p class="ql-block">扬州冶春开到了南下塘街</p> <p class="ql-block">伯渎港</p><p class="ql-block">这条全长43公里的河流,起始于古运河交汇处,是无锡历史的见证者。在伯渎港上,有一座不常被提及的古桥——伯渎桥。这座桥连接着大窑路和南下塘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这里,被央视选为2025春晚分会场。</p> <p class="ql-block">伯渎桥</p><p class="ql-block">最初只是一座简单的平木桥,后来逐渐演变为石板桥,最终在当地窑主和茶楼主的资助下,成为如今的砖拱石桥。桥下的伯渎港,也就是伯渎河,是由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修建的中国最早的人工河之一,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伯渎河不仅是无锡的母亲河,更是无锡千年变迁的见证者。这条河流孕育了无锡的文化和历史,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运河古邑以古运河为轴,占地18.78公顷,由寺、塔、河、街、桥、窑、坊等众多景观组成特色环境,构筑了独具风韵的江南水弄堂。</p> <p class="ql-block">南下塘马昌弄驿道</p><p class="ql-block">始于北宋驿道(10世纪),南通苏州、北接常州,马昌弄存锡山驿馆遗址,奠定贸易基础。</p> <p class="ql-block">元明时期漕粮转运、蚕丝米市兴盛,形成“上塘十里尽开市,下塘十里尽烧窑”的盛景,窑火映红运河(大窑路现存42座古窑,含19座完整窑体)。</p> <p class="ql-block">南上塘街</p> <p class="ql-block">南长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这里是北宋开设的驿道。驿道南连苏州,北接常州,与水驿古运河并行。驿馆是历代王朝赖以传递公文,迎送来往过境官员歇息食宿、换乘车马船只的交通机构。马昌弄因地处水陆要津,所以是一个重要的水陆驿站。</p> <p class="ql-block">乌篷船划过翡翠色水道,船橹搅碎粉墙倒影;伯渎港交汇处的水巷宽度骤缩,营造“弄堂”幽深感。</p> <p class="ql-block">繁衍生息着运河百姓的南长街依然生机勃勃,这条十里古街,如今已成为无锡古城数千年吴文化、水文化、佛文化凝聚而成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两岸格局:前店后坊的黛瓦木楼、中西合璧石库门别墅、雕花镂窗的枕水人家,形成“河街并行”的活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锦鲤鱼灯与红灯笼浮波,数字光影勾连瓦檐轮廓,游船如星火穿行“琉璃河道”。</p> <p class="ql-block">太湖“三白”</p> <p class="ql-block">南上塘街保留着多家百年店铺</p> <p class="ql-block">南长街是一部流动的江南史诗,驿道蹄声、窑火、缫车声皆为韵脚,而清名桥是扉页的题签,运河则是装订线,将唐宋驿牒、明清商契、当代文创订成“绝版水弄堂”的孤本。</p> <p class="ql-block">我们午后漫步在南长街,阳光斜斜铺在古运河上,将粉墙黛瓦的枕水人家染成暖金色。青石砖路旁,老宅檐角低垂,藤蔓攀过木窗棂,三两游人在茶馆歇脚,看乌篷船推开粼粼水纹,缓缓穿过清名桥的石拱。运河在此刻是沉静的,偶有桨声欸乃,惊起几圈涟漪,又归于水墨般的宁谧。</p><p class="ql-block">暮色渐拢时,天光与灯火开始交班。清名桥畔的灯笼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晕从酒肆的雕花格窗溢出,在河面碎成流动的星子。待最后一抹霞光沉入伯渎港,南长街彻底跌进江南的夜。灯影揉碎的古运河,从此处流向彼处,将八百年的漕运往事,酿成此刻的烟火人间。</p><p class="ql-block"> 2025.6.2于扬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