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文运公祠堂修缮落成

东标哥讲故事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5日,龙川县黄布镇金鱼村的张氏文运公祠堂历经修缮,焕然一新,正式落成。当日,三百余名文运公后裔及宗亲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庄严而喜庆的时刻。祠堂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已有三百年历史。祠堂至今保留正门、南门、北门,上厅、下厅、厢房、天井和围龙屋,门口有大地堂、大鱼塘,上厅天子壁安放文运公牌位,下厅屏风悬挂牌匾“艺苑先声”。据《张氏族谱》记录,文运公是子仁公长子,十三世,又名成焕,国学生,妣卢氏,生五子:大荣、大振、大纪、大纲、大立,如今可联系的男丁近二百口,彰显着张氏家族的繁衍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文运公祠堂中厅悬挂着一块珍贵的牌匾,上书“艺苑先声”,由时任广东等处承宜布政使司加二级的王士俊题写,立匾者为雍正六年恩拔国子监大学生张成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牌匾不仅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意义,更见证了张氏家族的荣耀。王士俊作为清朝雍正年间的地方行政长官,其“加二级”的荣誉彰显了朝廷对其政绩的高度认可。“艺苑先声”四字,则表达了对文化艺术先驱者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王士俊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与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牌匾中提及的“雍正六年恩拔国子监大学生张成焕”,标志着张成焕凭借卓越的学术才能与品德,受到皇帝特别选拔,得以进入国子监深造。国子监作为当时最高学府,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而张成焕的成就无疑是张氏家族的骄傲,亦是地方文化的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