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画一一艺海拾贝之四

邓晨曦

<p class="ql-block">每每观王来文画品,夜皆入梦。</p><p class="ql-block">我始终认为观好画,如观昆曲之雅,无可替代,古人有曰,雅事入梦,南柯之托。</p><p class="ql-block">汤显祖的《牡丹亭》中,书生柳梦梅在湖山石旁拾得一幅图像,仔细观看,大为惊讶,原来画上正是三年前梦中幽会的少女杜丽娘。</p><p class="ql-block">他便将画带回房中,夜里不禁对图画苦思冥想,渐渐入梦,又见杜丽娘经过梅花庵,听到柳生呼唤,赶来相会。正所谓“丹青妙处却天然,不是天仙即地仙。欲傍蟾宫人近远,恰些春在柳梅边”。梦哉,美哉!</p> <p class="ql-block">王来文的立荷画品,让我梦见洛神临水,不啻是一场精神欢会。</p><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好的画品都可以让人入梦,有如东晋王珣梦见如椽巨笔,掷地有声;有如欧阳修的母亲教他以荻画地,落落有声。难怪汤显祖作《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的“临川四梦”,一梦能死,一梦而生,强烈表达了汤显祖对人生至情的呼唤。而王来文的立荷图则让我从女性美的透现中,表达了他对人性回归的隐喻,这是他画荷中的画魂。</p> <p class="ql-block">“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如此惊梦,唐明皇也是梦画觅爱。</p><p class="ql-block">昆曲《长生殿•哭像》一折中,就细腻地表现了唐明皇在杨贵妃死后面对画像悲恸入梦重聚的情景。</p><p class="ql-block">“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唐明皇的一腔愁怨,无限悔恨都在梦画得到宣释。难怪同时代人的白居易由唐明皇的梦画中发出这样的千古长叹:“七月七夕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p> <p class="ql-block">王来文的画品让人入梦,是人画合一,不啻是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在他画中的体现。</p><p class="ql-block">他的荷,远溯唐宋诸子,有碧玉之润;他的藤,近踵明清方家,有大家之悍,所以他的画风,不囿传统之定规,又拓时代之新潮。</p><p class="ql-block">理想幻灭,好梦难寻,这往往是古人的遗恨,也是今人的烦恼。难怪汤显祖借杜丽娘之口道出“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感叹。因此寄托天人合德,以求完美,这是儒家的愿望。</p><p class="ql-block">王来文在他的画中往往散落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的孑孓。他可以让你把扇迎风,也可以让你合扇入梦,梦在牡丹亭,梦在南柯,梦在邯郸,也可以梦见紫钗,掷地有声。</p> <p class="ql-block">所以,当你走进王来文的画品长廊中,他的卧藤与立荷,各尽其妙,难分轩轾。</p><p class="ql-block">立荷如美女,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卧藤如舞姬善舞的长袖,飘逸带阳刚,梦幻糅现实。使你觉得如临荷田和藤园之中,都由爱雨的人管领了。</p><p class="ql-block">在听画之际,你尤如步入昆曲的梦境中,让你《游园》,让你《惊梦》,让你《寻梦》,让你不由得梦见杜丽娘在吟唱那脍炙人口的名曲:</p> <p class="ql-block">"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浪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p><p class="ql-block">  由此,我恍然悟到,好画确实可以入好梦!</p> <p class="ql-block">王来文,画家,文化学人。</p><p class="ql-block">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美展评委,福建省美术大展评委会主任,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百花文艺奖总评委等职。曾担任厦门大学兼职教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