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0日</p><p class="ql-block">观看完平遥古城灯光秀返回客栈拍照街边夜景。</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夜景灯火辉煌,绚丽多彩,游客络绎不绝,由于白天气温高达39℃,高温酷热,行人寥寥无几。夜晚气温凉爽,游客接踵而至。</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1日</p><p class="ql-block">早饭后7.30分钟我们在客栈门前乘坐昨天预约的商务车,前往乔家大院和振国寺游览。</p><p class="ql-block">图为杨爱武在乔家大院牌坊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车辆行驶一个小时,于上午8.30分钟到达景区。</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东部的乔家堡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是一处记录晋商乔氏百年兴衰、完整体现和保留明清建筑风格的北方民居建筑群,1991年拍摄的《大红灯笼高高挂》、2006年拍摄的《乔家大院》等影视剧作品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四世同堂》这组雕塑是根据当年一张老照片用雕塑立体的再现了当年乔家子孙满堂,人丁兴旺的繁荣景象。也反映了乔家善良自信,和谐美满的家族面貌。他们个个面带笑意,喜迎八方来客。</p><p class="ql-block">前排坐着的两位老人就是乔致庸夫妇。乔致庸,是乔全美之子,乔贵发之孙,乔家第四代人。在他执掌家务时期,"在中堂"的事业突飞猛进,资产越滚越多,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他成了"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创造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伟业。</p> <p class="ql-block">后排中间三位,正中是长子乔景岱,左边是次子乔景仪,右边是三子乔景俨。其中三儿子乔景俨在乔致庸晚年时当家。</p><p class="ql-block">前排的小孩是乔映庚的二儿子乔调,"在中堂"主人乔致庸的第十个曾孙,乔家大德恒总号执事(即总经理)阎维藩的外孙。1935年,5月考入中央航校。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第九飞行大队第27中队,担任飞行员,授予少尉军衔。1937年10月6日,在太原保卫战忻口会战中,遭到日军3架驱逐机的攻击,乔调不幸遇难。这一年,乔调年仅23岁。后被追赠中尉军衔。英名刻在南京紫金山北麓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中国烈士名单 H "第42列。</p> <p class="ql-block">乔氏家族最早可考的人物是乔守纪,到发迹致富乔贵发已是第五世。乔氏一族在山西祁县乔家堡这片祖居之地不断繁衍生息,自明清绵延至今已近四百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乔氏族人从清乾隆初年经商创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恢弘博大的胸怀、诚信为本的理念、多谋善断的智慧、先义后利的商道,历时两百余年,在中国商业、金融史上铸就了辉煌的一页。其富而为仁、扶危济困、泽被乡里,为世人所称道,被赞为晋商翘楚。</p><p class="ql-block">图为乔家大院的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乔家轶事</p><p class="ql-block">乔氏一族,从清乾隆初年贫苦农民乔贵发走西口始入商路,直至最终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商贾望族,为后世留下许多商业传奇和家族轶闻。这些商迹往事,或记载于史书典籍,或流传于民间百姓,或传述于乔氏后人。在此撷取几件轶事,让世了解乔家驰骋商海背后的家族故事及人文情怀。</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晋商文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乔家以诚信为本、信义取胜的经商理念,铸就了乔家的辉煌。</p><p class="ql-block">乔致庸制定了严格的家规,保证了乔家商业的稳定发展。</p> <p class="ql-block">乔氏家规</p> <p class="ql-block">乔家商训</p> <p class="ql-block">教育世家</p> <p class="ql-block">乔家的用人制度</p> <p class="ql-block">两权分离</p><p class="ql-block">股份制是晋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发展壮大,集中资本和改善经营管理而逐渐形成的。乔家字号的股份制经营实行掌柜负责制,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可充分发挥掌柜的经营才能,增强掌柜及伙友之间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同时,通过集股形式不断增加资本,扩大生产规模。</p><p class="ql-block">身股制度</p><p class="ql-block">财东出资的股份称银股,掌柜和伙友出力持有人力股,也称"身股",是不出资本而以人力顶一定数量的股俸,可按股额与银股同等参与分红。顶身股俗称"顶生意",身股的份额与资历、业绩相关。对于在职身亡人员还有故身股,按顶身股份额,享有几年不等的分红权。乔家字号实行身股制度,劳资并重,把利润的一部分让给掌柜和伙友,使东伙利益紧密相连,形成上下一心,同舟共济的经营格局。因而,这也是乔家能不断发展走向成功的一条重要经商之道。</p> <p class="ql-block">乔致庸善贾多财,富而行仁,赈施灾歉,倾囊资助。清光绪元年至三年(1875-1877),山西省连遭三年荒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饥民遍野。面对天灾,乔致庸怜恤百姓,一面约束家人节俭度日"禁肉食,著粗布",一面开仓赈粮,广设粥棚,救济灾民,并捐资助赈。大灾之年,乔家堡村无人饿死。祁县富户也群起抗灾,积极助赈济民。</p> <p class="ql-block">乔致庸的捐赈义行载入清光绪八年(1882年)版《祁县志》,朝廷旌表其悌弟之举,并赏戴花翎。李鸿章题写"仁周义溥"匾额褒奖其厚德善行,高悬宅院,门庭显贵。圣旨嘉奖,官员褒赞,乔致庸不为自喜,认为义所应尽,欲然自虚。</p> <p class="ql-block">助赈包头</p><p class="ql-block">乔家经商诚信厚道,在包头遇灾之年,乔家带头助赈,慷慨捐资捐物,救济百姓,造福一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包头大旱成灾,直至次年六月,七、八月又有霜冻,粮食颗粒无收。乔家复盛公捐粮1000石助赈,解黎民于危难之中。民国十七、十八年(1928、1929年),包头连年大旱,当时乔家复盛西经理郭振清在当地任商会会长,在他的倡议下由"复"字号带头捐资,在转龙藏设粥厂救济灾民,救百姓于水火。</p> <p class="ql-block">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中国的土地上为非作歹,得到消息的慈禧太后带着皇帝匆匆出逃,慈禧逃亡至山西首富家,临走时,慈禧向乔家借10万两,乔致庸扑通一声跪倒在地:“30万都行,但您得拿一样宝贝换。”</p> <p class="ql-block">乔致庸只是拱手一拜,缓缓说道:“听闻老佛爷书法天下一绝,斗胆请老佛爷赏草民一幅‘福种琅嬛’的墨宝。”乔致庸之所以要这四个字,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了慈禧所题的“福种琅嬛”四个字,意义就不一样了。这四个字在暗中表明乔家跟慈禧和皇室是有关系的,这就在无形间拔高了乔家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后来,凭借这四个字,乔致庸的商号还得来了两笔生意:一是由各省输送朝廷的税款,全部由山西票号来经营,乔家当然占大头;二是庚子赔款连本带利共10亿两白银,也由山西票号经营,乔家又占大头。</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乔致庸在做生意上真是一把好手。</p> <p class="ql-block">我在大德通票号院子里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杨爱武在乔家大院正堂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大院共有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达4175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山西民居和中原宅邸的特色,整体呈双喜字形。</p> <p class="ql-block">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体现了北方传统民居的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 建筑设计遵循风水学原则,如“前低后高,子孙英豪”,院门多开在东南角。</p> <p class="ql-block">幅寿满堂</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乔家的厨房</p> <p class="ql-block">一群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乔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后游览各个院落房间,充分了解晋商文化金融业发展史。上午11.30分钟按照约定的集合地点时间我们乘坐商务车返回平遥古城。</p> <p class="ql-block">在返回平遥古城的途中,我们顺路去了“镇国寺”景点,我们自行下车参观浏览一下这个元代的古老文化建筑。</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北15公里郝洞村,始建于五代北汉年间,最初叫“京城寺”,明嘉靖年间改为“镇国寺”,并延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内有五代的万佛殿,元代的天王殿,明代的三佛楼、二郎殿、土地殿,清乾隆年间的观音殿、地藏殿,清嘉庆年间的乐楼、东西碑亭。</p> <p class="ql-block">元、明时期利用寺院空地,前创山门天王殿和左右二钟楼,后建三佛楼、观音殿、地藏殿和东西廊房。</p> <p class="ql-block">寺庙里的各种菩萨塑像</p> <p class="ql-block">大肚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车在平遥古城北门下车,从北门进来顺路去了位于北大街的“马家大院”参观浏览。</p> <p class="ql-block">马家大院是平遥“四大富商之首”,清代巨商马中选的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主人马中选出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p> <p class="ql-block">其祖父马斯才和父亲马德新前后经营传统工艺制作的硬木家具,古琴,漆器,黄酒等作坊,是从事小本经营的“货郎挑”。</p><p class="ql-block">马中选自幼聪明好学,写的一手隽秀的是蝇头小楷毛笔字,而立之年,科考桂榜提名,得中举人。</p> <p class="ql-block">他学优末仕,投身商贾。曾经是平遥票号“蔚”字五联号之一,蔚丰厚票号驻宁夏分号的经理,总号二掌柜,大掌柜,也合伙投资创办“平遥蔚长盛布庄”是财东之一。</p> <p class="ql-block">马家大院经过同治,光绪几十年的不断修建,逐渐形成了一坐宏伟精美的建筑群体。该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在大院中深深蕴含着浓郁的民俗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在平遥古城3749处古代民居中,马家大院以其气势雄伟,规制严谨,功能齐全,风格独特而享有盛名。</p> <p class="ql-block">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的马中选,从小耳濡目染,在五年的票号生涯中,伙计们小病小痛都来找马中选,心生对疾患的同情心。</p> <p class="ql-block">在祖父马嗣才的精心指导下,继承祖业中医特长,开始了自己的医学生涯。由于有极高的医学天赋且在医学上肯刻苦钻研,不久便能默诵中医经典理论著作并烂熟于胸。</p> <p class="ql-block">马中选全心全意地经营中药堂发家致富,家资富有,财力雄厚。中年后又扩大经营范围,投资票号、茶庄、鞋庄、绸缎庄、布庄、醋庄等行业。</p> <p class="ql-block">曾多次捐银,得到了朝廷的赞许,从此功成名遂、德高望重,成为平遥当时财力雄厚的一代儒商巨贾,并修建了规模雄伟的"平遥第一大院"--﹣马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寶--九龍櫃</p><p class="ql-block">紫檀木精品木质大衣柜,三面高浮雕、浅浮雕有九十九条龙,亦称九龙柜。</p> <p class="ql-block">紫檀木属于热带植物,主要产于印度及马来半岛、菲律宾等地,是世界第一等木质,寸檀寸金、十植九空,木质细腻,致密坚硬,入水即沉明清两朝倍受皇家珍视,不惜重金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打造家具、饰物。</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平遥古城入住的“在别处客栈”小院</p> <p class="ql-block">杨爱武在客栈门厅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2日</p><p class="ql-block">早饭后我们前往平遥古城城隍庙游览。今天天气不好,下起雷阵雨,我们撑着雨伞在雨中前行。</p> <p class="ql-block">平遥城隍庙,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东城隍庙北街北侧。占地达730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985平方米。据县志记载,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次年顺利落成。清咸丰九年(1859年)六月庙会遭遇火灾,唯寝宫得以幸存。同治三年至八年(1864-1869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平遥城隍庙是一座年代久远、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宗教规制齐全的官祀道教庙宇。</p> <p class="ql-block">以城隍正殿为中心,集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庙、财神庙(附真武楼)四大部分组成,建筑规模宏大,殿宇建筑保存完好,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平遥城隍庙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融合了儒教、道教和民俗文化,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平遥城隍庙供奉的主要神祇包括城隍爷、灶王君和财神爷。此外,还有送子婆婆等神祇。</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大院一角</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城隍庙后,我们又去东大街的“清虚观”景点游览。</p><p class="ql-block">平遥“清虚观”位于平遥县城内东大街东段路北,坐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总占地面积5890.9平方米,是平遥古城内最大的道观。</p> <p class="ql-block">原名太平观,始建于唐高宗年间,几经易名,至清代复称“清虚观”至今。1989年,平遥县文物局进驻清虚观。1996年1月1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清虚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按照道教文化,如果在人间干了坏事,来到阴间就要受到“下油锅”、“锯身体”、“开胸破腹”“割舍头”的刑法。</p> <p class="ql-block">神仙雕塑</p> <p class="ql-block">清虚观一瞥</p> <p class="ql-block">纯阳宫“纯阳”二字,为洞宾之号,“宫”为祀奉神仙的宫殿。</p> <p class="ql-block">纯阳宫,因供奉吕洞宾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图为吕洞宾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我们又去“二郎庙”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主神﹣﹣二郎神,人们对二郎神崇奉由来已久,秦朝时李冰次子二郎,助父修建都江堰,死后被人们奉为二郎神。唐代以后,被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并成为人们心目中正义与勇猛的化身。</p><p class="ql-block">游览完上述三个景点后返回客栈,休息一会儿。乘坐出租车前往平遥火车站,乘坐火车前往山西省府太原市游览。</p> <p class="ql-block">敬请期待下集《太原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