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壮语文教学规范化 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壮语文教学指导组赴乐业等五县开展教学指导活动

追光者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推动壮语文教育规范化、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26日至29日,由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壮语文教学专家指导组一行四人,先后赴百色市乐业县、田林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天峨县开展专项指导。</p> <p class="ql-block">  指导组由广西教育研究院黄永和副书记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副校长王巧玲、马山县电白小学党支部书记韦成启、<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宁师范大学陈真英教授。指导</span>组通过听课评课、座谈交流、专题指导等形式,助力基层学校夯实壮语文教学根基。</p> 深入基层一线 精准把脉教学 <p class="ql-block">  指导组行程紧凑、务实高效,先后走进乐业县新化镇新化小学、田林县旧州镇中心校、巴马瑶族自治县盘阳小学、凤山县乔音乡久加小学、天峨县六排镇云榜小学。</p> <p class="ql-block">  在乐业县新化镇新化小学,王仕立老师带来三年级壮语文《Duzguk Caeuq Duzvaiz》。王老师创设老虎和水牛战斗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情境中学习“soemsetset”等11个新词,通过多形式读、壮汉词语连线、书写巩固等方式学习新词;通过教师教读、学生合作朗读、壮汉互译、问题引导等方式把课文读流利。</p> <p class="ql-block">  在田林县旧州镇中心校,廖梦娇老师教学二年级壮语文《Maxlangzgangz Gaemh Duzbid》。廖老师借助AI技术赋能课堂,制作《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短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精美的图片随文学新词,并通过个别读、做动作读、大小声齐读、打乱顺序读等方式巩固新词,还鼓励学生用动作辅助复述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盘阳小学,陈仙老师带来壮语文与语文学科融合课《小猴子下山》。陈老师借助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把壮语动词“euj、gwed、vit、mbaet、bungj、umj”与课文动词融合教学,学生感受双语表达的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  在凤山县乔音乡久加小学,岑锦涛老师带来壮语文《Maxlangzgangz Gaemh Duzbid》授课展示。岑老师扎实落实壮语文教学,从拼读、教读到生活中运用,完成教学全过程。岑老师还注重从学生学情出发,不断引导学生们分辨本地话、标准壮语的不同发音。</p> <p class="ql-block">  在天峨县六排镇云榜小学,罗隆黎老师和熊利思两位老师先后带来《an aen en》和《Yinsiz Doenghduz》两节壮语文课。两位老师教学过程扎实,从“示范读——教发音方法——带声调读——开火车读——随机指读”,全方位进行指导,注重在课堂引导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p> 聚焦核心问题 赋能教学提升 <p class="ql-block">  指导组从教学设计、语言规范、文化渗透等维度进行专业点评。</p> <p class="ql-block">  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面对面研讨,解答教学困惑,分享前沿教育理念。</p> <p class="ql-block">  黄永和副书记针对一线壮语文教师最关心关注的新时期壮语文教学困惑,提出:科学开展壮语文教学。要多种渠道探索新时代壮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融合渗透、兴趣社团、跨学科学习等方式开展教学;要积极参加壮语文教研活动,多与兄弟学校交流;要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壮语文教学,助力壮语文教学。</p> <p class="ql-block">  同时,希望学校加强校园民族文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合理开设壮语文课程。</p> 成效与展望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有效提升了基层教师对壮语文教学的系统认知与实践能力。指导组的专业指导为学校明确了“规范+特色”的发展路径,强化了壮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下一步,自治区将持续深化壮语文教学支持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学校倾斜,让壮乡文化在新时代教育中焕发蓬勃生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