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长海居士</p><p class="ql-block">摄影:长海居士</p><p class="ql-block">文字:长海居士</p> <p class="ql-block"> 童心的复魅:在朱仙镇启封故园中重寻节日的本真</p><p class="ql-block">六一儿童节的阳光洒在朱仙镇启封故园的灰瓦白墙上,我穿行于仿古建筑之间,耳边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眼前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奇妙图景。这个以"启封"为名的园区,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儿童节庆祝方式的深层变迁——从简单的物质赠予到文化体验的追求,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关于童年本质的集体反思。</p><p class="ql-block">游园中,最触动我的不是精致的建筑或热闹的活动,而是孩子们在传统游戏区专注玩耍的神情。他们抛却电子设备,沉浸于滚铁环、踢毽子的原始快乐中,脸上绽放的笑容比任何虚拟成就都更为真实。这种场景令人不禁思考:在物质过剩的时代,儿童节的意义是否正在经历一场"祛魅"后的"复魅"过程?我们逐渐认识到,节日的本质不在于消费多少,而在于能否创造值得珍藏的童年记忆。</p><p class="ql-block">朱仙镇巧妙地将历史文化转化为儿童可感知的体验。身着汉服的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诵读经典,非遗展示区里小手捏制着泥塑,这些场景构成了一幅文化传承的生动画面。尤为珍贵的是,这种传承并非说教式的灌输,而是通过游戏与互动自然完成。当一个小女孩认真地向同伴解释木版年画的寓意时,文化基因已在无形中完成了代际传递。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远比课本上的知识更为鲜活有力。</p><p class="ql-block">现代科技与传统元素的融合也令人耳目一新。AR技术让静态的文物"活"起来,扫码听解说使历史变得可触可感。这种创新并非对传统的消解,而是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我看到孩子们围着数字展台兴奋地探索,科技在这里不是隔离现实的屏障,反而成为了连接古今的桥梁。这种平衡令人欣慰——我们不必在守旧与求新间做非此即彼的选择。</p><p class="ql-block">然而,游园体验也暴露出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部分家长仍停留在"拍照打卡"的浅层参与,将儿童节异化为社交媒体上的表演;某些商业项目以传统文化为包装,实则贩卖着同质化的消费体验。这些现象提醒我们:文化传承需要真诚的态度,儿童节的意义重建不能沦为另一种形式的商业狂欢。真正的"启封",应是打开被现代生活尘封的那份对纯真与好奇的珍视。</p><p class="ql-block">离园时,夕阳为朱仙镇镀上一层金辉。回望那些蹦跳的身影,我忽然明白:儿童节最好的礼物,或许就是提供一个让童心自由舒展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孩子们不仅是文化的接受者,更是创造者;传统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可以尽情玩耍的乐园。朱仙镇之行启示我们,重建节日意义的关键,在于恢复那种对世界充满惊奇与探索欲的初心——这不正是儿童节最应珍视的精神内核吗?</p><p class="ql-block">当城市儿童能在仿古街巷中触摸历史,在传统游戏中体会简单快乐,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场关于节日本质的回归。这种回归不是怀旧的倒退,而是对过度物质化生活的修正,是让文化传承与童年快乐自然融合的尝试。在这个意义上,朱仙镇启封故园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成为了当代人重新思考儿童节意义的文化场域。</p> <p class="ql-block">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另为汉口镇、景德镇、佛山镇),历史悠久,始建于战国,因传说中朱亥(战国勇士)在此隐居得名。明清时期因贾鲁河漕运兴盛,成为中原商贸重镇,以木版年画闻名,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发源地,其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内现存岳飞庙(纪念岳飞朱仙镇大捷)、关帝庙等古迹,以及明清老街风貌。朱仙镇年画色彩艳丽、构图饱满,具有浓郁乡土气息,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现为特色文旅小镇,融合历史、民俗与生态旅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