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上个周末,早上登黄龙山,体验感非常好,一是因为这个季节早上天亮的很早,而且很凉爽,很适合户外;二是因为这个时间山里非常安静,只有鸟鸣啾啾、山风悠悠。这个周末又到端午节了,想着再找个地方,清晨登山。</b></p><p class="ql-block"><b>        因为是我一个人,所以选择我熟悉且难度不大的地方。这次定的目标是雀山,这座山在青州名气很大,相传齐景公曾在这里避暑、狩猎、养马,山里还有白云洞,相传北宋时期任道庵曾在此修行。路线计划是从流苏林进山,经过白云洞登上山顶,然后绕行后山从齐王堂下撤,沿一条县道返回起点。</b></p>  <p class="ql-block">  还是5点出发,这个时间路上几乎没人没车。</p>  <p class="ql-block">  拐入一条新修的乡道,这条路经常走,经过金斗山后山。</p>  <p class="ql-block">  到达刁庄,这个村就在雀山脚下,乡亲们已经早起劳作了。在这里停好车,准备上山。</p>  <p class="ql-block">  首先经过流苏林,这里的流苏树都有些年头了,而且数量较多,每年花期在五一前后。</p>  <p class="ql-block">  流苏花期刚过,高大的流苏树依然具有观赏性。</p>  <p class="ql-block">  沿这条路走2公里左右,才能到雀山入山口。</p>  <p class="ql-block">  路边的小麦基本都已成熟,有些已经收割完了。</p>  <p class="ql-block">  路上晾晒的油菜籽。</p>  <p class="ql-block">  到达雀山入山口,这里也有一个小的停车场,但今天的任务是环线,不管车停哪里都一样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  五一前后刚开完流苏节,路边的指示牌还没有撤。</p>  <p class="ql-block">  前些年雀山也经过修整,和黑山一样,前半段是台阶。</p>  <p class="ql-block">  路边新修一座灵官庙。</p>  <p class="ql-block">  白云洞庙会也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  上去不远有一条小路,沿这条路到白云洞。</p>  <p class="ql-block">  白云老母神像。</p>  <p class="ql-block">  白云洞旁边的观音潭。</p>  <p class="ql-block">  观音潭里的水是由这眼四季不涸的泉水汇集的。</p>  <p class="ql-block">  这个泉眼被称为观音泉,这也是古代再次修行人的水源。</p>  <p class="ql-block">  观音潭的旁边就是白云洞。</p>  <p class="ql-block">  白云洞是一处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白云洞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  山门古色古香,是一座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看门楣上的落款,是清朝康熙年间的。</p>  <p class="ql-block">  进入山门,首先是玉皇洞,这个洞分好几层,内有仅容一人上下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  玉皇洞的旁边就是鼎鼎大名的白云洞,白云洞很深,我进去过几次,但都没走到头。相传北宋时期任道庵曾在此修行,任道庵曾帮助杨家将抗击金军,后在此隐居。</p>  <p class="ql-block">  白云洞院内有很多古碑,记录了白云洞曾经香火鼎盛的历史,这里原有很多庙宇。</p>  <p class="ql-block">  下图这方不起眼的古碑,仔细看了一下内容,是附近乡亲们自发在雀山栽种松树的记录,古碑是康熙四十年的,碑中内容提到了任道庵曾在此修行。这座碑的历史比白云洞山门还要早10年。</p>  <p class="ql-block">  白云洞周围有一些类似米臼的生活设施。</p>  <p class="ql-block">  观音潭旁边新修了一座扶梯,由此可以登上一座石棚洞。</p>  <p class="ql-block">  在石棚里新建了几座庙宇。</p>  <p class="ql-block">  石棚里的一座古碑,记录了附近乡亲们修建炉姑祠的经过。炉姑,是这一代的地方信仰,她为救父亲而殉身,是至孝的化身,深受青州淄博一带百姓信仰。</p>  <p class="ql-block">  沿石棚洞旁边的小路继续向前走。</p>  <p class="ql-block">  路边有几株千年古柏。</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山中见过的最大古柏之一。</p>  <p class="ql-block">  再往后就开始拔高了,而且也没有台阶了。</p>  <p class="ql-block">  山坡上有一些玛尼堆。</p>  <p class="ql-block">  回望山下的刁庄村。</p>  <p class="ql-block">  路边的酸枣也已经开花。</p>  <p class="ql-block">  山上的松柏树不乏一些比较粗壮的,这让我想起了白云洞中的栽松碑记,这其中会不会有那一次栽下的松树呢。</p>  <p class="ql-block">  透过松柏树,再看山下的刁庄。</p>  <p class="ql-block">  到了一处断崖,需要绕行。</p>  <p class="ql-block">  选择向右绕行。</p>  <p class="ql-block">  这里视野更加开阔了。</p>  <p class="ql-block">  绕行到雀山和清凉山之间的山坳,从这里沿山脊登雀山 </p>  <p class="ql-block">  猛然发现,可以看到远处的蛤蟆山。</p>  <p class="ql-block">  手机拉近看看,山上有一座建筑的就是蛤蟆山,这座山我经常去,但没有在美篇中记录过。</p>  <p class="ql-block">  这里离山顶不远了,路也比较好走。</p>  <p class="ql-block">  登上山顶,拍一张我的登山杖。</p>  <p class="ql-block">  山顶较为平坦,但这种低矮的灌木丛生。</p>  <p class="ql-block">  这平坦的山顶相传是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的放马场。</p>  <p class="ql-block">  山顶上有一座倒塌的石屋。</p>  <p class="ql-block">  这座石屋不知是何用途,在山顶上算是面积比较大的石屋了。</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再看山下的刁庄,又是另一番感觉。</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休整一会儿,喝点水。</p>  <p class="ql-block">  沿着山顶的小路向齐王堂方向前进。</p>  <p class="ql-block">  山顶上还有一座看护房,主要是护林防火用的。</p>  <p class="ql-block">  看山下的流苏林,沿着这条山脊也能登上雀山。</p>  <p class="ql-block">  开始下撤,去齐王堂。</p>  <p class="ql-block">  下图这个高大的山洞,就是齐王堂。</p>  <p class="ql-block">  接近齐王堂洞口了,旁边的山石被人涂鸦“齐公堂”。这座山洞因齐景公再次避暑而得名,齐景公是齐国王,所以这个山洞称“齐王堂”,也被叫做“齐公堂”。</p>  <p class="ql-block">  齐王堂洞内空间很大。</p>  <p class="ql-block">  齐王堂内价值最大的是下图这座造像。</p>  <p class="ql-block">  洞内还有一些龙柱、龙床等。</p>  <p class="ql-block">  洞内非常凉爽,确实是避暑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传说中的龙床?</p>  <p class="ql-block">  齐王堂内洞中有洞。</p>  <p class="ql-block">  这些洞看着很深,但我对这些山洞不是很感兴趣。</p>  <p class="ql-block">  在洞内休息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  开始下山。</p>  <p class="ql-block">  下山路旁边的晏婴井,相传是晏婴辅佐齐景公在洞中避暑时,为解决水源问题而挖掘的。</p>  <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井中依然有水。</p>  <p class="ql-block">  回望,还能看到高大的齐王堂。</p>  <p class="ql-block">  偶遇几位八旬老人,真羡慕他们这个年纪了还在登山。</p>  <p class="ql-block">  到达山下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  从牌坊出来,沿一条乡道返回停车点。</p>  <p class="ql-block">  取上车开始返程,完美结束今天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今天登山分为雀山前山、后山两个部分,在之前我的美篇中分别有过记录,这次是合二为一走的环线。雀山离齐国古都临淄非常近,所以这里是齐文化的核心地带,这一带的山上多有齐文化的遗迹,非常适合寻古探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