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Hanover - Victoria</b></h1> 俄罗斯感觉又被西欧国家给耍了,兵都到了伊斯坦布尔城下了,结果占领的巴尔干半岛又被逼得吐了出来。沙皇准备为英国添点堵,又来挑拨阿富汗。自从第一次英阿战争,英国大军只有一个人活着回来后,英国就没有再招惹阿富汗。英国多次向阿富汗申请建立大使关系,都被拒绝了。现在的国王 谢尔·阿里汗 Sher Ali Khan 是 前国王 多斯特·穆罕默德 汗 Dost Mohammad 的儿子,接过了俄罗斯的橄榄枝,允许俄罗斯在首都喀布尔设立大使馆。 英国人破防了,1878年冬,派出了大军入侵阿富汗,其中大多数都是印度士兵。阿富汗是部落联盟制,国王只是一个最强实力的酋长。因此在之前的统治中,谢尔·阿里汗 把很多其他的酋长囚禁了起来。现在英国人打了进来,国王释放了这些人,企图联合所有部落共同抵抗侵略者。然而当这些首领获释后,马上就调转枪头找国王算账。英国军队还没到,国王己经被打下台了。国王逃出了首都,一路向北,第二年春在北狩中病死了。这下阿富汗就更乱了,有点实力的就称起国王来。英军荡平了各个草头王后,进入了首都喀布尔。英国扶植了 谢尔·阿里汗 的儿子 雅各布 Yaqub 为傀儡,安排了驻守的军队和官员。到了年底,雅各布 的弟弟 阿尤布 Ayub 突然在喀布尔城内发动暴乱,组织了军队,杀死了全部英国使团,自立为国王。年底英军再次进入阿富汗。1880年7月,英国再次占领了喀布尔,平息了起义。英国人立了 雅各布 的一个堂弟 阿卜杜勒·拉赫曼 Abdur Rahman 为国王,阿富汗沦为了英国的附属国。<br><br>让 首相迪斯雷利 焦头烂额的是在与阿富汗开战的同时,英国在南部非洲还进行了祖鲁战争 Zulu War。祖鲁位于南非东北部,英国早就想把他纳入南非殖民地。这是一个崇尚武力的民族,明亮亮盔甲照定太阳红,光闪闪旌旗射入斗牛宫。雄赳赳长枪皮盾辅上将,威凛凛黑人叔叔猛如龙。1878年,几个祖鲁人逃到英国地盘,结果被抓回去处死了。还有几个英国地质学家进入了祖鲁地,找倒霉被臭揍了一顿。英国借口要求祖鲁王 开芝瓦约·卡姆潘德 Cetshwayo kaMpande 解散军队,祖鲁王拒绝了。于是5000英军带着8000非洲人,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俺不免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结果1879年1月在伊散德尔瓦纳战役 Battle of Isandlwana 中被打的丢盔去甲,撂下了几千具尸体。遥望着杀气天高,不由人心似火烧,好叫俺怒气难消!咬牙关把贼来剿。英国只得再派出更多军队和现代武器。终于在7月的乌伦迪战役 Battle of Ulundi 中击败了祖鲁王国,俘虏国王。之后,祖鲁被分裂成若干小块,纳入了南非的殖民统治。帝国的维持并不如梦想般美好,民族主义也不是红旗飘扬。帝国殖民地就是坟墓埋葬了民族主义者。一连串的战争让 迪斯雷利 心力交瘁,并且从1876年开始连续4年天灾不断,粮食大幅减产。1880年,国会再次大选,自由党大获全胜。不过此时成为贵族的 迪斯雷利 己经进入了上议院,不用操心下议院和内阁的政务了。而且他的健康垮了,1881年春,迪斯雷利 病逝,女王失去了一位真挚的朋友。 1880年,格莱斯顿 内阁2.0 正式上线。无论 格莱斯顿 怎么坚持道德,他的政府已经被绑在了英国战车上了。格莱斯顿 一上台就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战争。事实上19世纪最后20年,战争成为了英国的常态。无论哪个党组成政府,无论英国是不是真的带领落后民族走向文明,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和民族爱国主义者都埋葬在了战场上。在吞并了祖鲁后,马上就爆发了第一次布尔战争 First Boer War。17世纪初,荷兰早于英格兰称霸了环球航线,荷兰在南非建立了殖民地,很多荷兰人和德国人移民到了南非,这些人就是布尔人,建立了自制政府。之后英国海军崛起,在最南端好望角建立了开普敦殖民地。布尔人被迫向内陆搬移。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南非内陆突然发现了钻石矿,这吸引了更多人到奋不顾身地奔向南非。面对手执铁锹激动无比冲上岸的英国人,布尔人表现的十分淡定:我只想收税,谁挖钻石我无所谓。新到的大批英国人把布尔人收保护费的事告到了开普敦总督 谢普斯通 Sir Shepstone。于是 谢普斯通 约了布尔人的总统 保罗·克鲁格 Paulus Kruger 吃饭。双方碰杯之后,谢普斯通 就开口了:"挑明说吧,祥子找我了。祥子是我小兄弟儿,做生意挣点儿钱。可我手下这帮弟兄们,靠他养活啊。"克鲁格:"谢大哥有谢大哥的兄弟,鲁格有鲁格的朋友。我那些朋友也都靠我吃饭。不是鲁格不给面子,你看大哥你在世界上有头有脸儿,孝敬你的人也多。"谢普斯通:"你别给脸不要,你算什么东西啊?"克鲁格:"我告诉你一句话啊,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1880年12月,第一次布尔战争开打。驻开普敦的英军入侵内陆,布尔人采用了游击战术在布朗霍斯普鲁特河Bronkhorst Spruit 击杀了英军77人,击伤157人。1881年1月,英国援军抵达纳塔尔殖民地,再次向德兰士瓦进军。在纳塔尔与德兰士瓦边境的朗峡谷Laing's Nek,又受到布尔人的阻击,英军93人阵亡,133人受伤,54人被俘。首相格莱斯顿 看到南非是填不满的无底洞,于是停战。双方于1881年3月签订停战协议,布尔人独立自治,但是承认受英国的保护。<br><br>英国叫停了布尔战争,因为这点矿产和税金实在不重要。孝敬的人太多了,更重要的地方出现问题了:埃及和苏伊士运河。1875年,英国获得了埃及的远河股份后,埃及政府的收入就越来越少了。同时,英法为了保障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必须确保埃及的稳定,所以基本上埃及的主权就要英法说了算了。然而,埃及的主权本身就很复杂,实际上是独立自治国王说了算,但是理论上是归老大奥斯曼土耳其的。土耳其从运河中没有捞到半点好处,英法直接插手埃及,这也太不把奥斯曼帝国当回事了吧?而且,在1878年的俄土战争后,英国还顺手抢走了塞浦路斯。1881年,土耳其苏丹逼着埃及国王 伊斯马尔 Isma'il 退位,安排其子 特菲克 Tewfik 继位。同时,土耳其还鼓动埃及军队的头领 艾哈迈德·奥拉比 Ahmed Urabi 带兵前往亚历山大。经过了紧急搓商后,1882年春英法联军的铁甲战舰驶入了亚历山大港,当地的矛盾局势迅速升温。6月11日,亚历山大城中突然发生暴乱,英法的外交人员被打伤。埃及人开始袭击城里的欧洲人,55名欧洲人被打死,上百埃及人遇害。近2万的各个国家的人涌上了码头上的船只,这些人陆续抵达了欧洲。到了7月,亚历山大城中只剩下了埃及人。奥拉比 的军队在港口筑建防御堡垒,英国海军将军 西摩尔Seymour 对 奥拉比 下达了最后通碟:停止建筑防御,否则英国军舰就进攻了。然而,奥拉比 置之不理。法军统领劝说 西摩尔,但是遭到拒绝,于是法国海军离开了港口。只剩下了英国战舰。7月11日早晨,英军开始炮轰港口,亚历山大港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托勒密王朝,两千多年来只是东拼西凑地在原本的基础上维修。到了19世纪末,海平面己经高于港口,甚至高过了城市。英国军舰占据了制高点,再加上英国人毫无节制地扔炸弹,港口很快就被炸毁。古老的城市也禁不住现代化的炮火,有三分之一的炮弹落在了市区里,整个城市都打的断壁残垣。英国人占领了亚历山大,为了尽快恢复秩序,他们找来了埃及国王 特菲克 来镇场子。<br><br>奥拉比 带领部队逃到了苏伊士运河河口,但是他得到了位于首都开罗的爱资哈尔清真寺的敕令。敕令宣布国王 特菲克 卖国求荣,令 奥拉比 讨伐。英军由 加尼特·沃尔斯利子爵Garnet Wolseley, 1st Viscount Wolseley 统领4万余人。沃尔斯利 侦察到由北向南从亚历山大到开罗一路上有大军驻守,于是他选择先向东攻打 奥拉比,保护运河。奥拉比 很快再次被击败,他集结了残兵败将,退向开罗,然后建造防御措施,保卫首都。搞建筑的不仅是奥拉比,还有英国人。英军这一次不仅有具有破坏力的战斗部队,还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工兵建筑队伍。英国的战略是完全吞并埃及,保障运河的安全。因此工兵忙碌地沿着运河两岸修建铁路,堡垒,和城市。沃尔斯利 沿着运河南下,然后从东向西进攻开罗,这样绕开了很多防守的埃及军队。9月,英军抵达到开罗附近,与 奥拉比 相遇。奥拉比 已经修筑了战壕,摆上大炮,布置好了防御。英军决定趁着夜黑风高去偷袭,不过 奥拉比 也是久经沙场的角色,料到了英军的计划。9月13日甲子日,夜到三更东风起,英军人含草,马衔环出发。果然到了距埃及军500米处,埃及的大炮同时发射,大批英军被炸死。沃尔斯利 见大事已露,一咬牙一跺脚,跟我冲。刚巧那晚刮的是东风,炮弹的烟雾被吹向了埃及军队一方,因此埃及人看不见了目标。等睁眼再看,英军己经杀进了战壕。奥拉比 再次战败,英军占领了开罗,英国独自吞并了埃及。 英埃战争是一场为了钱的肮脏侵略,强调道德的 首相格莱斯顿 也无法美化邪恶。然而这还不是大英帝国的下线,接下来就是马赫迪战争 Mahdist War。我们之前讲过埃及在奥斯曼土耳其的属国中是响当当的响当当,包括了现代埃及和苏丹。"马赫迪"不是地名,也不是人名,在伊斯兰教中意为"导师"或"救世主"。历来,有很多人自称"马赫迪",其中苏丹的导师是 穆罕默德·艾哈迈德 Muhammad Ahmad。马赫迪 在喀土穆学习,之后定居在尼罗河上的阿巴岛 Aba Island。他从事传教活动,宣扬圣战。随着英法插手埃及事务,1881年6月,马赫迪 在阿巴岛起义,号召苏丹民众反对埃及人和英国人。埃及的苏丹总督派了两个连队从尼罗河两个方向抵达阿巴岛,夹击起义军。然而两支部队没有联系,上岛之后相互误打起来,马赫迪 一克埃及军队。苏丹总督又派出一千人的军队,这一次正赶上秋雨连绵,道路和河岸泥泞,起义军展开了伟大的游击战,马赫迪 二克埃及军队。埃及撤掉了无用的总督,换上了一个新的。结果新总督更不行,经过了1882年一年围困起义军,起义军反而实力更强大了。1883年初,马赫迪 三克埃及军队,占领了南苏丹,然后率兵向首都喀土穆进军。此时英军己经拿下了埃及,接管了镇压苏丹起义军的任务。英国派常年在印度服役的军官 威廉·希克斯 William Hicks 率领8000多名的埃及军队抵达喀土穆,英军还带着几十门先进的大炮和机枪。马赫迪 在怎么地处偏远,也知道大英的实力,他马上要求起义军撤退。希克斯 留下3000人守卫喀土穆,然后就带着大军追杀起义军。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 马赫迪 的包围圈。11月,马赫迪 四克英国军队,希克斯 阵亡,起义军顺势占领了苏丹西部。从印度调来的 希克斯 兵败身死,英国又调来了曾经在中国作战的 查理·乔治·戈登 Charles George Gordon。<br><br>熟悉中国近代史的朋友应该听过 戈登 这个名字。最著名的场面就是 戈登 提着枪,到处找 李鸿章 算账,逼得 李中堂 逃出中堂,东躲西藏。在平定太平天国的后期,大清找来洋人帮场子,欧美组成的洋枪队常胜军就是由 戈登 率领的。1863年末,湘军包围了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城,天王洪秀全 催促 忠王李秀成 -支援南京。李秀成 只得留下自己的女婿 谭绍光 守苏州,然后带兵去了南京。此时在苏州城内的以 郜永宽 为首的八个王爷与 谭绍光 不合,准备投降。戈登 作保,接受了投降。然而之后,接管了苏州的 李鸿章 不守信用,设下鸿门宴杀死了投降的 郜永宽 等八个人。这就气的 戈登 追杀 李鸿章,最后 李鸿章 花了大钱请了中间人平息了 戈登 的怒火。1871年之后,戈登 频繁地被调到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简直是帝国主义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1883年底,格莱斯顿 己经明白过味来了,自己接了一个烂摊子,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苏丹南北尽是沙,河东河西处处坟。我要埃及,但是没必要要苏丹啊。于是决定让 戈登 去苏丹处理撤离任务,数千名士兵,平民和家眷仍然困在喀土穆。这是一个让英国政府咯噔的安排。戈登 是个军人,玩政治差点劲儿,这也是他之前找 李鸿章 单挑的原因。戈登 到了岗位就认认真真扑倒工作上。他先派人去劝降 马赫迪,承诺让 马赫迪 当苏丹南部的君主,并送上一套英国高级军官的制服。马赫迪 心说:你们大英都拉跨成什么样了,还摆谱呢?于是回信劝降 戈登,反送了一套漂亮的起义军军装。就这么一来一回,耽误了不少时间。其他在苏丹的英国和埃及军队见情况不妙,早就撒丫子跑了,开两枪对得起女王的响银就行了,玩什么命啊?就这样 戈登 被困在了喀土穆。1884年3月,起义军开始了喀土穆围城战。格莱斯顿 内阁早己放弃了苏丹,但是碍于群众的热烈关切,不敢宣布放弃救援。结果政府和议会反复讨论,到了8月才决定派出援军。英军晃晃悠悠地到了12月才进入苏丹境内。1885年1月,喀土穆被起义军攻破,戎马一生的 戈登 身着整洁的白色军服,坐在宫殿的台阶上等着,起义军将他斩首。苏丹起义败强敌,撕破天宫鬼画皮。要把威名超玉帝,扯下大英米字旗!维多利亚女王 对政府的不作人大为愤怒,英国民众齐声声讨,格莱斯顿 辞去了首相职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