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教育同仁们:大家,上午好!</p><p class="ql-block"> 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从一名乡村教师,成长为全国优秀教师的经历与感悟。我叫李磊,扎根乡村教育已有29年,这期间,我见证了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也深刻体会到师德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今天的交流。</p><p class="ql-block"> 一、坚守初心,投身乡村教育。</p><p class="ql-block"> 乡村,这片广袤而充满希望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生命与梦想。然而,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乡村教育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与挑战。留守儿童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力量短缺、生源的大量流失……这些问题如同沉重的包袱,压在乡村教育的肩上,也压在我们每一位留守教师的心中。但正是这些挑战,赋予了我们更加神圣的使命————用知识的光芒照亮留守孩子们的未来,用爱与责任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p><p class="ql-block"> 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源于我内心深处对教育的热爱和对乡村孩子的关切。乡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让我坚信在这里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初入乡村学校时,简陋的教学条件、参差不齐的学生基础,都没有让我退缩,反而更坚定了我要用爱与责任为孩子们打开知识大门的决心。我深知,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肩负着改变孩子命运、振兴乡村教育的重任,这是我坚守的初心,也是我师德养成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课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又抓着学校的业务。所以根本无暇顾及家庭,有了孩子之后,妻子老是抱怨我对孩子和家庭关心的太少,她说:“两个孩子你照顾过多少,老人你照顾过多少,你整天就是学校、学校,你心中还有这个家吗?”......那一刻,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是啊,我对这个家真的是亏欠的太多了。妻子在2006年下岗之后,家中经济陷入困境,多亏了父母的那几亩薄田的帮衬,才助我走出了困境。2015年,妻子被诊断出甲状腺结节囊肿,需要手术,由于学校的工作无法离开,考虑再三,一直等到五一假期才抽空到周口人民医院做了手术。幸运的是,妻子患的是良性的甲状腺结节。手术后不到三天,我便回到了学校岗位。看着妻子虚弱的无助的神情,我心如刀割。后来白天陪护,晚上驱车百里,赶回到学校上课,批改作业,查寝室,处理班级事务。我从来没有因为妻子的病耽误孩子的一节课,我知道他们成长的路上更需要我,可是,对妻子的亏欠我该如何补偿……</p><p class="ql-block"> 每当看到那些为乡村教育的坚守做出巨大牺牲的人,比如张桂梅,张玉滚等,看到他们的事迹,我都会潸然泪下,因为我最能理解、懂得他们背后内心所遭受的痛苦与煎熬。我也是一个坚守者啊,坚守乡村教育真的需要牺牲太多,其中的辛酸和无奈不是身在其中的人是无法理解的。</p><p class="ql-block"> 二、关爱学生,呵护花蕾成长。</p><p class="ql-block"> 在从事乡村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关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在乡村初中,我们面对的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赴他乡,留下他们与年迈的祖父母相依为命。能留在农村上学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都不是太好,还有很多特殊家庭的孩子,有的是单亲家庭,甚至是双孤的困境儿童……这些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缺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引导,心灵上往往更加脆弱和敏感。作为留守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他们心灵的灯塔,给予他们关爱与温暖,不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掉队。</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个叫闻学峰的学生,性格孤僻,学习积极性不高。我发现后,课后与他深入谈心,了解他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想法。得知他家庭情况很特殊,父亲在镇政府工作,因公殉职了,现在与妈妈相依为命。于是,我在生活上多多的关心他,鼓励他要坚强起来,勇敢的面对生活的磨难,并在学习上给予他更多的耐心和指导。渐渐地,学峰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后来虽然由于家庭经济太差,孩子初中毕业后没有去上高中,踏入社会外出打工了,可是他却没有屈服命运,自立自强,一个人在外打拼多年,现在成家立业,买车买房,生活过得还不错。今年春节,学峰刷到了我的抖音,立刻加我好友。并向我送出新年祝福,说最想见见老师。见到我之后,给我汇报了近些年自己外出打拼的经历,他说最难忘的是李老师当年给他做的那一碗面条汤,让他感到了人世间的温暖,老师的鼓励和安慰让他有了努力生活下去的勇气。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次温暖的谈话、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能成为照亮孩子心灵的光芒,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还有一名女学生名叫苑金旭,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由于是女孩儿,父母都不支持她上学。小金旭性格内向,但喜爱学习,成绩不错。曾经有一段时间,她的父母逼她辍学,在家里帮奶奶哄她几个月的弟弟。了解情况后,我和我们学校的杨校长多次到她们家去做工作,做她父母和祖母的思想工作,终于把她劝回了学校。我们又从生活到学习多方面进行照顾,所以孩子的学习一直没有耽误,为了鼓励孩子写作,我把自己买的散文书籍等资料送给她,鼓励她。终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去年,她高考以661分的好成绩被武汉大学临床医学部本硕连读录取,我们学校几位领导提着礼品到她家表示祝贺,为表示答谢,她的奶奶专门给学校送来了一面锦旗——“母校情深育翘楚,高考661分谢师恩”,这一刻我感到了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教育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尤其是农村孩子,他们本来就基础差、自卑,如果老师动不动就讽刺、挖苦、打击,那孩子就会自暴自弃,产生逆反心理,更不好教育。所以,不歧视每一个孩子,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变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成长路径,这才是教育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有一名学生吕勇,上学时成绩不太好,我从来不歧视他,总是鼓励他。初中毕业后,他去湖北黄陂部队当了空降兵。在部队,给我来信说感到人生迷茫,自己的文化太浅,看不到希望。我回信告诉他,孩子,只要你肯学,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有一颗进取的心,就一定能够成就不凡的事业。后来,他在我的鼓励下,走出了自卑的阴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努力练习书法和写作。在部队,他被授予“特殊新闻贡献奖”,退伍后继续苦练书法,现在已成为中国书画十杰,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展并多次获得殊荣,书法作品《满堂和气生嘉祥》、《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沁园春•雪》在苏富比文化艺术大中华拍卖中心分别以30万元、50万元、60 万元的价格落槌成交,并被中国书画拍卖图录官网记录。</p><p class="ql-block"> 教育学生的同时,我也积极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建立家校共育的良好机制。我深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我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很多不在家,所以家长会不好开,那我们就直接去家访爷爷奶奶,再通过电话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孩子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效果。 </p><p class="ql-block"> 所以,很多孩子在我的鼓励和教导下成了才。比如杨亚飞同学现在任西藏省委宣传部意识形态巡查处处长,曹争鸣同学清华大学医学硕士毕业后,在郑大医学院附属骨科医院任院长,魏小磊同学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飞行学院中校参谋魏月霞在安徽省天长市委组织部工作……他们在自己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不凡的成绩和贡献,能够为国家培养出了这么多的优秀人才,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给了我在乡村教育一线坚守下去的动力和毅力。</p> <p class="ql-block">三、自我提升,不断追求卓越。</p><p class="ql-block"> 在乡村教育的坚守中,我意识到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因此,我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敬畏和对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由于自己的努力,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2007年4月,我被评为周口市骨干教师,2013年,我被评为项城市优秀教师,2015年9月,被评为项城市优秀班主任,2014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首批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2016年8月,所讲《再别康桥》一课获得周口市优质课二等奖。2021年6月,我被评为项城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24年,我获得项城市第七届中小学多文本阅读教学大赛二等奖,2024年9月,我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成长的喜悦和收获。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我更加珍惜与学生相处的每一刻时光,更加热爱这份神圣的职业。</p><p class="ql-block"> 2019年,看到省教育厅在遴选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我便提交资料报了名。经过努力,我被聘为河南省乡村首批首席教师。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是一个学习的平台、交流的平台、研究的平台、成长的平台。2024年年底,我成功申报“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领航工作室主持人培育对象”,这是对我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多一分责任就多一分担当,多一分奉献就多一分成长,在专业成长上,我只能下“笨功夫”。我深入研究中学教材、认真阅读经典课文的文本解读、坚持每学期上公开课、示范课、交流课。近些年,我的成长是在带动他人的过程中,被倒逼着前行的。作为乡村首席教师,要引领、要辐射,无论是专业发展、教学研究,还是教学效果,都要做好示范才有说服力,才能吸引到更多渴望成长的青年教师。所以我不断自我提升,不断追求卓越,脚踏实地,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p><p class="ql-block">四、示范引领,伙伴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 2019年,我被聘为河南省乡村首席教师之后,深感责任重大。我牵头成立了乡村首席教师初中语文工作室,吸收一批志同道合的教师加入。我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身边的教师共同成长。工作室刚刚成立的时候,从硬件设施的申请建设,到软件制度的完善,可以说是举步维艰。由于乡镇教研活动的开展氛围不浓,所以我只好先从我们学校做起。由于我一直带着九年级的语文课,所以我先从语文业务组开始,从语文组的公开课教学、集体备课入手。我认真组织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研讨、观摩交流等活动,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乡镇教师学习机会少,学校缺乏教研氛围,发展缺少持续性引领,极大限制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那我们就从基础起步,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于是,结合日常工作,我们工作室坚持粉笔字书写、板书设计、微课制作等展示活动,让大家先动起来,再坚持走下去。我自费给全体语文老师购买了《教出语文的个性》(来凤华)、《语文深深浅浅之间》(肖培东)、新课程标准等学习书籍。鼓励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积极参与教体局语文同心圆团队的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 经过石留营校长的引荐,我本人也积极的参与了杨杰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向杨杰老师虚心请教取经。另外,我和语文教研室的徐银鸽主任联系,积极申请教体局送教下乡到我们学校,借着送教下乡活动开展教研活动。徐主任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不久就组织了送教下乡到我们学校,我们工作室借助这些平台,把各项教研活动开展了起来。在各种教研活动中,我鼓励年轻教师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教学技巧,共同交流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我带头亲自上示范课,交流课,要求教师们发自肺腑的认真交流,不避缺点,公开课不作秀,上原生态的课,然后大家认真交流,从听课、评课活动中汲取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p><p class="ql-block"> 为了把我们工作室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乡村教师,我向我们镇中心校提出申请,扩大我们工作室的规模,从新桥镇二中吸收部分语文教师到我们工作室来,以镇中心校为依托开展教研活动。在镇中心校和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工作室的工作开展的越来越好,为推动乡村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 我们开展的研修项目有:语文新课程标准主题研修学习、多文本教学探索,公开课、观摩课交流,共读一本书交流活动,取经归来——外出培训学习汇报等等。工作室每月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活动的形式主要采取:讲座、研讨、读书、网上交流等形式展示阶段性培养和发展成果。教研活动开展有记录,有总结,有反思,并且形成文字资料归档。</p><p class="ql-block"> 1、教材、课标研读我们工作室经常组织成员仔细研读教材,这有利于教师了解各章节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教师对学生系统的讲解。对于教材的解读,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教师只有读懂了教材,深刻理解了教材的内涵,才能利用好教材,教好学生。教师只有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整体研读,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有针对性,更好的把握教育教学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2、听评课活动听评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评课中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执教中去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p><p class="ql-block"> 3、线上线下学习工作室十分重视提升教师的素质,积极为教师们提供各种线上、线下学习的机会,使成员们广泛接触各种优秀的教学理念与形式,使他们更新了教学观念,拓宽了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学方法。为了促进教师们学习,我们经常开展共读一本书交流活动。通过读书分享会,不断提高教师的阅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边教边研,边研边教,才会不断地实现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感悟教材、创新教材、活用教材。 </p><p class="ql-block"> 4、与其他名师工作室交流学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积极的与其他名师工作室进行交流,学其所长,改己之短,不断进步。</p><p class="ql-block"> 5、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和教研能力。每名外出培训学员回来后,都要做好汇报会,上好汇报课。通过以上种种措施,我们工作室的成员的自身能力得到了锻炼,个人素养得到了提升。2023年杨艳老师被评为项城市优秀教师;胡春琪老师也被评为项城市优秀教师等。李奎老师参与编写的校本课程《书法艺术》获得项城市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杨艳老师主持的综合性实践社团——《墨雨轩》诵读社团获得项城市优秀社团称号,胡春琪老师的《金阳光》心理社团获得项城市优秀社团称号。我撰写的《插叙及其作用》也在《中学生导报上》发表。今后,我会以乡村首席教师这个平台为依托,更加积极的开展各项活动,带动我们镇的教学教研氛围,带动更多的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优秀的乡村教师,为乡村教育的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到全国优秀教师,我深知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国家对乡村教育事业的肯定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坚守着师德的底线,用爱与责任浇灌着每一朵乡村之花。未来,我将继续扎根乡村教育,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为乡村孩子的成长、成才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让更多的孩子在乡村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最后,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想对年轻的教师们说三句发自肺腑的知心话:</p><p class="ql-block"> 1.教育是个良心活,要做好教育,一定要从内心真正的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p><p class="ql-block"> 2.要有大爱之心,亲其师,信其道。你只有让孩子们和你真正的亲近了,你的教育效果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没有什么秘诀可言。不歧视差生,多鼓励学生,多给学生谈心,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亲近你。</p><p class="ql-block"> 3.要有勤学好问的品质,要活到老学到老,勤学不辍,执着追求我们的教育梦、名师梦、大师梦。</p><p class="ql-block">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魏小磊 西安解放军飞行学院 上校参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