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神殿之谷,意大利语 Valle dei Templi,英语 The Valley of the Temples,是位于西西里岛阿格里真托(Agrigento)的一处考古遗址,距土耳其阶梯15分钟车程,以其重要的古希腊时期多立克式神庙而闻名,它们是大希腊时期古希腊艺术和建筑最杰出的典范之一,也是阿格里真托城市的象征和整个西西里岛屿的著名地标之一。1997年,这个考古园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div> <div>神殿之谷见证了众多文明的兴衰更迭,从古城阿克拉加斯(古希腊语 Akragas,阿格里真托的前身)开始,是由希腊殖民者于公元前582年左右建立,发展迅速,以著名寺庙的建造为标志,是古希腊全盛时期的主要城市之一。</div><div><br></div><div>当时希腊殖民者统治地区的大希腊(Magna Graecia,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包括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等一系列殖民城邦,在那里希腊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出了独特的地方形式,这种互动留下了持久的印记,并融合了意大利文化,包括古罗马文化,而弘扬光大,在诸多领域,殖民地有时甚至超越希腊本土的成就😊。</div><div><br></div><div>公元前五世纪,阿克拉加斯经历着繁荣的经济发展,许多标志性的多立克柱式神庙拔地而起,庙中供奉着希腊诸神殿中的各种神祇,反映了当地居民从希腊半岛带来的传统、宗教与文化习俗。公元前406年,阿克拉加斯被迦太基人征服和洗劫,一些神庙被毁。公元前210年,罗马人占领了这座城市,并将其命名为“阿格里真托”,沿用至今,这些屹立不倒的神庙及其遗址,成为古希腊文化的见证,展现了古希腊文明的宏伟壮丽以及在地中海留下的永恒遗产。</div> <div>18、19和20世纪期间,考古学家们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和修复工作,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对于保存和了解这些古代寺庙以及繁荣的希腊殖民地阿克拉加斯的历史起到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挖掘和修复仍在继续。这里是保存最完好的考古遗址之一,古希腊文明最珍贵的见证之一。作为与古希腊人相关的考古遗址,该遗址的重要性仅次于雅典卫城。</div><div><br></div><div>整个考古区由八座神庙组成:协和神庙、赫拉神庙、赫拉克勒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卡斯托耳和波鲁克斯神庙、赫菲斯托斯神庙以及得墨忒耳神庙,此外还有各种其它遗迹。考古园区的地理位置并非坐落在山谷之中,而是坐落在阿格里真托郊外的山脊上。我们走访了四座主要的神庙:协和神庙、赫拉神庙、赫拉克勒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庙。</div> 协和神庙,音译为康科迪亚神庙,意大利语 Tempio della Concordia,英语 Temple of Concordia,它与帕特农神庙一起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多立克柱式神庙,是意大利南部古希腊建筑与文化最杰出的代表。 <div>协和神庙建于约公元前440~前430年,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希腊古神庙,自建成以来几乎完好无损。公元370年,罗马帝国接受了基督教,颁布了严厉的反异教法律,协和神庙和其他幸存的神庙都被关闭,之后这些建筑究竟作何用途,至今无人知晓。两百多年后,公元597年,阿格里真托主教下令将协和神庙结构改建成基督教圣殿,献给使徒圣彼得和圣保罗,此后这座建筑一直被作为教堂使用至1748年。1787年这座神庙被修复至原貌,并被赋予名字“协和神庙”,这个名字来源于16世纪在寺庙附近发现的一块拉丁文铭文,题为“阿格里真托人民的和谐”,采用“协和”作为名字顺理成章。最初这座神庙的名字到底是什么,仍是一个谜。</div> 协和神庙正面 该神庙为多立克柱式建筑,与大多数其它希腊神庙一样,它呈东西方向排列,采用围柱式设计,长42米,宽42米,高13米,神庙内殿长28米,宽9米,基座有四级台阶,前后各有六根柱子,侧面有十三根柱子。神庙内部(下图)分为三个房间:中央房间为内殿,前厅,后厅。前厅和后厅均有两根柱子。内殿门两侧设有通往屋顶的楼梯。神庙内外均采用白色灰泥,并饰以彩色装饰。内殿墙上的十二个拱门和地板上的墓穴是神庙改建为基督教圣殿时的遗迹。 仰望协和神庙的视角,可以见到神庙正面细节与内部的结构。 在协和神庙前,有一座青铜雕像《伊卡洛斯陨落》,倒下的伊卡洛斯全身覆盖着饱经风霜的蓝绿色锈迹,肘部以下的手臂缺失,膝盖以下的双腿被截断,在几乎完好无损的协和神庙的映衬下,形成强烈的对比,现代艺术品与古老历史遗产完美契合。铜像是波兰裔法国雕塑家伊戈尔·米托拉伊(Igor Mitoraj,1944 - 2014)的作品,于2011年安放在此,成了神殿之谷的著名地标,这是我们所见过的最令人惊叹的古代遗址场景之一。<div><br></div><div>雕像的背景故事源自希腊神话,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变形记》中描述:希腊发明家代达罗斯和他的儿子伊卡洛斯被米诺斯国王囚禁在克里特岛,他们想方设法逃跑。由于无法通过海路或陆路逃跑,代达罗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划来重新获得失去的自由:像鸟一样飞离岛屿。他为自己和儿子制作了翅膀,并用蜂蜡粘上羽毛。伊卡洛斯踏上旅程后,不顾父亲的劝阻,偏离了航线,过于靠近太阳,蜂蜡很快就被太阳的高温融化了,翅膀脱落下来,导致他坠入海中溺亡。</div><div><br></div><div>米托拉伊描绘的是伊卡洛斯匍匐在地,四肢被斩断的强大身躯。折断的翅膀象征着他的失败。这是一个关于自由与不服从的神话,伊卡洛斯渴望自由,但却超越了自然规律的限制,最终因自己的轻率而沦为牺牲品。然而,伊卡洛斯的面容却显得十分平静安然,仿佛毫无畏惧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该作品以协和神庙为背景,丰富了阿格里真托神殿之谷的艺术遗产。</div> 米托拉伊选择用折断的翅膀与断裂的四肢来代表伊卡洛斯,展现人类试图挑战极限的梦想破碎。在米托拉伊的作品中常常会见到缺失或残缺的手臂和腿、无头的躯干、无顶的头颅,以及饱经风霜的青铜和大理石。他的作品与在博物馆中常见的古希腊和罗马作品相似,像无臂的米洛的维纳斯,仿佛真的创作于古代,历经沧桑。米托拉伊曾说:“我觉得,一条手臂或一条腿的残骸比完整的身体更有说服力。” 几天前,在西西里岛东海岸的锡拉库萨时,我们也见到几件米托拉伊的雕像作品,这是其中的一件,其风格与《伊卡洛斯陨落》如出一辙。 <div>在伊卡洛斯右边翅膀的背面有一个凹正方形,米托拉伊嵌入了希腊神话蛇发女妖美杜莎的微型雕像(下图)。</div> 1787年4月25日,歌德在访问阿格里真托时,在神殿之谷停留,他对协和神庙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婉言批评了修复工作,在他的《意大利游记》中留下了这样的描述:<div><br></div><div>“协和神庙经受了几个世纪的考验;它纤细的线条使其更接近我们对美丽和愉悦的概念 ...... 它看起来就像一个面对巨人幽灵的神像,没有必要谴责最近为保护这些古迹而做出的值得称赞的尝试缺乏品味 ......<br></div> 沿途一段长长的岩石山脊,在希腊时代,这里曾是阿克拉加斯的天然防御墙,从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开始加固,并打造暸望塔、秘密通道、蓄水池等,总长12公里。到罗马时代晚期,该墙的防御功能已经丧失而弃之不用。 墙上挖有许多拱形壁龛,它们并不属于原来的防御工事,而是在公元七世纪打造的,被用作坟墓,也有一些地下墓穴。利用废弃的防御墙作为墓穴,一个拱形壁龛可以安放两到三个墓葬,12公里长的防御墙确实能容纳不少人呢。不知埋葬在拱形壁龛的人和埋葬在地下墓穴里的人有什么的区别?也许社会地位不同,充满神秘感🤔。 清晰可见防御墙是如何被时间和风雨侵蚀的,然而这些残垣断壁却是考古园区最佳的遮阳之处😊。 赫拉克勒斯神庙,意大利语 Tempio di Eracle,英语 Temple of Heracles,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最后几年,面积为 25 x 67米,现仅存八根柱子,这是一座细长的围柱式神庙,它的正面有六根多立克柱子,侧面有15根。四边拱廊内有一个长长的房间,内设门廊和后殿,两者均为拱形,其遗迹表明该建筑曾因地震而倒塌。 1787年,歌德在参观这座寺庙的遗址时,提及倒塌的原因可能是飓风造成的,现代地质学表明是地震引起的,在他的《意大利游记》中留下了这样的描述:<br><br>“然而,赫拉克勒斯神庙仍然让我们看到其古老对称性的痕迹。寺庙两侧的两排柱子以相同的南北方向躺在地面上,好像它们同时倒塌了一样,一些朝上,另一些朝下,倒塌在一座小山上,似乎是由于内殿倒塌而形成的。这些柱子可能仅靠柱顶结构支撑,但后来突然倒塌,可能是由于一场猛烈的飓风造成的,现在它们排列整齐,碎裂成了构成它们的石块。” 今天晴空万里,从考古园区内古希腊防御墙遗址可以清晰地看见十几公里外的地中海。 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又称朱庇特神庙,意大利语 Tempio di Zeus Olimpio,英语 Temple of Olympian Zeus,建于公元前480年至前479年,是在战胜迦太基人之后为感谢宙斯而建造的,是西西里岛现存最大的神庙。1401年,在一场地震中,这座寺庙完全倒塌,之后,人为的破坏从古代一直持续到现代,18世纪,这里曾一度成为采石场!如今这座寺庙已变成一片废墟,就剩这么几块破碎的瓦砾。 <div>现场一幅基于考古数据模拟的数字多媒体“宙斯神庙”图像,现代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为考古学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让游客视觉体验昔日宙斯神庙的壮观场景。宙斯神庙是希腊人在希梅拉战役中击败迦太基人后(公元前 480-479 年),为感谢宙斯而建造的。它的废墟被考古学家在16世纪发现,面积约为 56 x 112米。从图上看,神庙建筑风格独一无二,没有开放式柱廊,而是有外墙,多立克式半圆柱安装在外墙上,前后各有七根,两侧十四根,山墙上有许多精美的浮雕,多立克柱间有人像柱子。考古学证据表明整个建筑并未曾完工,或许由于战争原因。</div><div><br></div><div>1787年,歌德在参观这座寺庙的遗址时,在他的《意大利游记》中留下了这样的描述:</div><div><br>“下一站是朱庇特神庙遗址。它们延伸很长一段距离,就像一具巨大骷髅的骨头,在这堆瓦砾中,所有的艺术形式都被抹去了,只剩下一个巨大的三角槽和一块大小相同的半柱碎片。”</div> 宙斯神庙最独特的特征之一是7.5米高的巨大男性人像柱,这些建筑支撑物被称为“阿特拉斯” Atlas,出自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阿特拉斯,他是被迫将天空永远扛在肩上的神,在这里阿特拉斯双手支撑着屋顶,以保佑宙斯神庙永远不会倒下。罗马人则称人像柱为“忒拉蒙” Telamon,出自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忒拉蒙。建筑支撑柱子被打造成神话人物,奇思妙想独具匠心。男像柱与多立克柱结合,给人感觉庄重坚实。 回忆起两年前,在雅典卫城,厄瑞克提翁神庙的少女柱廊,有六根女像柱,真人大小,每根像柱都代表了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她们用头而不是双手支撑屋顶。厄瑞克提翁神庙是爱奥尼克柱式风格,比宙斯神庙建造得更晚,异曲同工。女像柱与爱奥尼克柱结合,给人以优雅柔美的感觉。 <div>1928年,在宙斯神庙遗址上,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倒塌在地的四个阿特拉斯人像柱残骸,其中有一个几乎完整,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80年~前470年之间,迄今为止,真品均藏于阿格里真托地区考古博物馆。今天,在宙斯神庙遗址旁,游客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阿特拉斯人像柱复制品。</div> 一座较小的阿特拉斯人像柱复制品。 <div>考古公园内的吉尔根塔纳山羊(Girgentana),它们以优美弯曲的羊角和高蛋白羊奶而闻名,在西西里岛上生活了一千年以上。这种山羊最初可能是希腊人或阿拉伯人带来的,在西西里岛西南部地区进行培育和选种,是该地区唯一的特有动物。它们是一种中等体型的山羊,有着长长的、浓密的白色毛发,有时带有少许褐色斑纹,下巴上留着山羊胡,无论公山羊还是母山羊,都有美丽的外表。由于其数量很少,被列为濒临灭绝的动物。</div> 生活在这里的吉尔根塔纳山羊,为古老静谧的神殿之谷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朱诺神庙,意大利语 Tempio di Giunone,英语 Temple of Juno,也被称为赫拉·拉西尼亚神庙,意大利语 Tempio di Hera Lacinia,英语 Temple of Hera Lacinia,建造于公元前 450~前440年,在一个小山坡上,将神庙的高度与周围环境明显区分开来。神庙为多立克柱式风格,基座有四级台阶,短边有六根柱子,长边有十三根柱子。内部分为三个房间:中央房间、门厅和后室,神庙东侧有一个巨大的祭坛遗迹。迦太基人在公元前406年洗劫该城之后,这座神庙曾发生过火灾,一些红色石块的表面显示出火烧过的痕迹,在罗马时代对其进行了修复。这座神庙之所以被归于赫拉,是因为16世纪的一位考古学家对一位古罗马作家的错误解读,最新发现表明,这座神庙是供奉女神雅典娜的,而不是赫拉。<br> <div>1787年,歌德在参观赫拉神庙的遗址时,在他的《意大利游记》中留下了这样的描述:</div><div><br>“我们很快就到达了城市的东端,这里的朱诺神庙遗址每年都在崩塌,由于空气和风雨对多孔石头的腐蚀,它变得越来越破败。”<br></div> <div>尽管赫拉神庙保存得远不如协和神庙,却让人感觉更真实,更能体验历史的厚重与沉淀。火烧的痕迹,残存结构的不对称性,都传达了动荡与起伏的过去,是一个能让人联想起昔日的岁月与生活、繁荣与衰落、生死与离别的地方。</div><div><br></div><div><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谢观赏!</h1></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