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早黑龙潭公园观梅里雪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解脱林:原为芝山福国寺的门楼,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建,解脱林门 楼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明间正面京柱与檐 柱间添两颗内檐柱,飞出两个翼角,使下檐高出两个屋面,斗拱有较强 装饰韵味,建筑风格典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戏台:龙神祠前的古戏台,单檐悬山顶,平面呈品字结构,是丽江最早的 戏台之一。过去经常在此演奏的纳西古乐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 音乐》两部分组成。纳西古乐经过了几百年来的发展变化,形成了汉族 和纳西族音乐相融合的独特风格,具有浓厚的民间音乐色彩,在世界上 引起轰动,被誉为"东方音乐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得月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1963年重修。得月楼为三重 檐钻尖顶楼阁式建筑,基座呈八角形,高约4米。通高20米阔深皆三间; 二、三层施作如意斗拱,一层四角有擎檐支撑角梁,翘角翼然、彩绘缤 纷,缕雕传神。得月楼四面临水,悬有"得月楼"匾额及正面两副楹联 为郭沫若先生亲笔,其中一联是集毛泽东诗词而成,曰:春风杨柳万千 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另一联为郭老亲自 撰写,曰: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 玉为体,苍玉为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凤楼:五凤楼又称法云阁,原建于芝山福国寺内,福国寺建于明代万历二 十九年(1601),原是木氏土司的别墅及家庙。五凤楼屋顶富于变化,各 个方向的檐角都像五只展翅欲飞的彩凤,五凤楼由此得名,明崇祯十二 年(1639年),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应知府木增相邀在五凤楼居 住八天,《徐霞客游记》云:"层台高拱,上建法云阁,八角层甍,极 其宏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石桥是明代木氏土司建,是古城内最大的石拱桥, 故名。此桥是中河上连接古城东、西两个区域的主要通 道,桥长10.6米,高2.2米,宽3.84米,拱圈石板并列砌 置,拱背上的横向伏石既加强了整体联系,又给人以美 感。旧时曾是麻布专卖地,所以又称卖麻布桥,纳西语称“培期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官门口,乃明代丽江木氏土司府第一道大 门,官门口是纳西语的译音,意为"广阔的平 坝","官"与"关"谐音,因此官门口为官 与民的界限。明朝的时候卫戍森严,行人进官 门口不能带兵器。马帮进官门口时必须摘下马 铃,而且要用毯子裹严实,不得发出任何声响。历史上,"关门口",是进入木府府衙的 第一道"关",一进官门口,王府的威势和森 严便显露出来。居住在其内的多是木氏的把事、 通事、医生等,关门口外居住的,则是一般老 百姓。两边"进府巷入官门立几重木石牌坊当 知此境千秋重视读书明理,建金桥刊圣旨耸无 数琼楼宇殿乃悟南疆万象常怀报国忠心"的对 联,生动形象地写照了木氏土司重文化、心向 朝廷的情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木府,旧称木氏土司府衙、丽江军民总管府,是木氏土司府衙建筑群的简称。本府肇 起于元代,完备于明末,清咸同之乱间,主体建筑毁于战乱,后有部分恢复。20世纪90 年代,因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需,木府整体建筑群得以恢复重建,蔚然大观。 狮子山拱佑,护城河萦绕,选址和布局极其讲究。据《徐霞客游记》记载,明末的 木府已是"楼阁极盛",有"宫室之丽,拟于王者"之气派。木府占地46亩,分作衙暑区、 花园区、生活区和祭祀区;主体建筑在369米长的中轴线上由东往西一字排开,分别是: 石牌坊一仪门一议事厅一万卷楼一护法殿一光碧楼一玉音楼一三清殿,颇具王者之气。 近旁为家院,一进三院的民居布局,环境优雅,陈设一如当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原来进去过,这次就没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两 地情相依,共饮一江水。明崇祯十 二年,大旅行家徐霞客受土司木增 之邀来到丽江,二公一见如故,结 下深厚情谊。2015年,江阴徐氏 后裔捐资敬塑徐木二公铜像,以记 "情谊",永充瞻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仁和昌大院是丽江古城保存较为 完好的12个重点保护民居之一,已列入 丽江古城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已有260年 历史。历经百年风雨飘摇、文革"破四 旧"的洗礼,特别是1996年2月3日的7级 大地震,当时地动山摇、尘土飞扬,然 而房屋完好无损。只是当这个位置的照 壁倒塌,所幸没有人员受伤。震后本商 号即用357公斤普洱茶压制迎客松屏风, 作为记念,表达本商号热忱欢迎之意…… "习、王、李、赖"四大商号之一。仁和昌商号是丽江茶马古道时期仁和昌商号创始人赖耀彩,祖籍福建汀洲府,始祖于清乾隆年间经商至 丽江,见丽江山清水秀,人情朴实,就 定居下来。赖耀彩为七代孙。由于家境 所迫,赖耀彩十岁就弃学跟随父亲到德 钦做小生意。父亲因病回家后,13岁的 赖耀彩就开始主持业务,并设立仁和昌 商号。因其诚信敬业、生意越来越好, 到民国建立,已具有相当资本实力,分 号设至四川木里、康定。传至其子赖敬 庵手上时,恰遇抗日战争造成的商业机 遇,赖家的"仁和昌"分号扩展至大 理、昆明、拉萨、直至印度的加尔各 答。成为"拥有巨万,富甲一方"的大 资本家。根据1943年的盘存,其商号就 有流动资金滇银币六十万元,骡马近 200匹,成为滇西著名富商之一,西藏 人更称为"赖家昌",也就是大资本家 之意历经几十代仁和昌人的苦心经 营,秉承"诚信待客、货真价实、义利 兼顾、仁和昌盛"的理念,本商号免费 提供文化讲解、免费品茶服务,同时批 发零售普洱茶,私货、银器,欢迎新老 顾客品鉴、收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丽江是著名的茶马古道重镇,丽江古城更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 商品集散地和中转站,许多马帮在古城内歇脚休整。于是,为驻城 马帮提供马料的市场自然形成,这里便被称之为"日其塘",即卖 草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