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打卡《“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地理教学逻辑的建构》

燕阁

<p class="ql-block">【打卡始于】2024年01月07日</p><p class="ql-block">【成长共读】磨课群共读共进</p><p class="ql-block">【打卡人】燕阁</p><p class="ql-block">【日精进打卡第18/129天】</p><p class="ql-block">基于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提炼三点感悟如下: </p><p class="ql-block">一、国家安全教育需扎根学科逻辑</p><p class="ql-block">“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模块以地理学科内核(如人地关系、时空尺度)为锚点,将抽象的国家安全概念转化为可教可学的知识链条。例如资源安全需从“供给-需求”矛盾切入,环境安全需厘清污染跨境传导机制,凸显地理学解释现实问题的独特价值。 </p><p class="ql-block">二、学生认知冲突是教学突破口</p><p class="ql-block">学生生活经验与国家安全议题存在断层(如未经历粮荒难解粮食安全重要性)。教学需主动制造认知冲突——用历史事件、跨界污染案例等打破固有认知,激发探究动力,引导其从“个人体验”跃升至“国家尺度”的系统思考。 </p><p class="ql-block">三、案例探究是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p><p class="ql-block">设计递进式案例(如“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国家战略”),通过“现象-归因-影响-对策”的逻辑链,将数据分析和政策解读融入问题解决。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既构建知识网络,又锤炼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实现素养的内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