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灵山江

谷东

<p class="ql-block">龙游县作为一个邻居,我还是去过不少地方的。今天巡走的是龙游母亲河灵山江,又名泊鲤溪,为龙游境内衢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遂昌县高坪乡,于县城驿前汇入衢江。灵山江地处龙游南乡,初夏时节,山水清寂,休沐其间,尘俗不染。<span style="font-size:18px;">驱车一路向南,去溪口,去庙下,去沐尘。</span></p> <p class="ql-block">先到溪口寺下村的贺羊桥。贺羊桥,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凡三拱,阔八尺,长五丈,高一丈五尺。这座桥相传是南宋宰相刘章为庆贺母亲大寿(其母属羊)而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章,字文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状元及第,是龙游历史上惟一的一位状元。</span></p> <p class="ql-block">再到灵山村。灵山村是龙游南部一个有着上千烟灶的古老集镇,鳞次栉比的屋舍背靠着灵山江一字排开,足有一千多米长。屋舍画栋雕梁,街心青石板铺就,沿街有商铺、作坊等古建筑60余幢,荡漾着古朴典雅的气息。灵山豆腐店特别多,旧时挑夫(俗称挑松阳担者)从龙游至遂昌、松阳等地,途经灵山已是下午,常买几块豆腐当点心,然后挑至庙下一带过夜,喝点小酒解除疲倦,故有“灵山豆腐庙下酒”之称。</p> <p class="ql-block">沐尘乡的会客厅。有两棵樟树,分别是二百多年和八百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余绍宋是龙游名人,书画家,方志学家。余绍宋先生主纂的《龙游县志》是方志界公认的民国时期国内地方志的佳构。</p> <p class="ql-block">余绍宋立的石碑,横倚于崖壁之下 ,上面以隶书题“沐尘泉”三字,铁笔银钩,雄遒浑厚。左下方则以行书题跋:“此泉至清,予避居沐尘常汲饮之,真堪沐吾尘俗也,因以名焉。己卯春余绍宋。”于今水犹清冽,然周遭杂草丛生矣。</p> <p class="ql-block">灵山江溪口段江景</p> <p class="ql-block">庙下乡的回龙桥,分水尖上的鸡头石雕很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庙下乡的川山庙,有两棵樟树,一棵八百多年,另一棵一千五百多年,其乡以庙名,可见其历史悠久和声名显著。</p> <p class="ql-block">庙下乡茂里古树群,戏称“梦里红豆古树群”。古树群有红豆杉、枫香、香樟、罗汉松、黄檀等古树名 木共32棵,其中南方红豆杉有9棵,平均树高20米以上,胸径最大160厘米以 上,需5人合抱,枝繁叶茂,苍郁遒劲,历经千年,秋去冬来,香枫黄叶,红豆满枝, 点缀在风涛竹海。这片参天古树是省内难得的保护最好的 古树群。林中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难得的天然氧吧、森林浴场。</p> <p class="ql-block">官村古石桥</p> <p class="ql-block">官村八百多年的樟树</p> <p class="ql-block">龙游姜席堰,江南都江堰。龙游姜席堰与都江堰、灵渠、长渠在2018年全部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龙游姜席堰为元朝至项年间(公元1330至1333年)所建 ,工程由上堰、沙洲,下堰、汇洪冲沙闸以及渠首分水闸五部分组成。以河道中的沙洲为纽带,上联姜堰,下接席堰, 在河道上利用沙洲堰坝组成为一体的大胆构想和高超的筑堰技艺,是姜席堰的一大特色,在中国的治水史上十分罕见。姜席堰素有“浙江的都江堰”之称。整体工程形制与四川都江堰有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灵山江上的鱼鳞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