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把我带到了吐鲁番。这里除了葡萄,还有《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场景——火焰山、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坎儿井和新疆现存的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吐峪沟麻扎村。 吐鲁番市葡萄沟风景区,是吐鲁番市境内一处沟谷,因盛产葡萄而得名。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布依鲁克”,意思是“长着又多又好葡萄的地方”。葡萄沟全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居住着9000余名维吾尔、回、汉等农民。 从炎热的火焰山来到葡萄沟,又是另一番天地。这里绿树成荫,气候凉爽宜人。两侧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院子里都种有葡萄,有的还可接纳游客体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私人的葡萄园</h3> 从洋海古墓出土的一根葡萄藤考证,当地种植葡萄的历史在3000年以上。这里的葡萄生长环境应得益于充足的阳光,布依鲁克河(人民渠)水穿谷而过,来自天山的雪水的灌溉着这里的葡萄园。这里的葡萄主要在7月成熟,采摘期可延续至9~10月。 这种房子称为荫房,是用来风干葡萄的,新鲜的葡萄挂在里面,夏天干燥的热风吹上40多天,里面的葡萄慢慢就成了葡萄干。 葡萄沟一侧有一大片土林地貌,千姿百态,颇为壮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疆馕文化</h3> 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7.8℃,火焰山山体阳面地表最高温度可达82.3℃。 吴承恩将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写进著名古代小说《西游记》,把火焰山与唐僧、孙悟空、铁扇公主、牛魔王联系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浓郁,成天下奇山。 火焰山声名在外,其实就在吐鲁番市区去往吐峪沟途径的路边就能看到,进不进景区都一样。 吐鲁番是古西域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的地区之一。从汉代开始,吐鲁番地区一直是匈奴、鲜卑、柔然、高车、突厥、回鹘、契丹和蒙古等游牧民族西进过程中的必争之地,是中原王朝的屯兵要塞,也是丝绸之路通向西域的必经之地。汉代以来吐鲁番水资源大范围的开发利用。 坎儿井是将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和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2024年9月,入选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新疆坎儿井的开挖工艺,基本上仍保留着旧的传统。景区还展示的坎儿井传统开凿工具和施工方法。挖凿工具、提升工具、运输工具、灯葫芦、燃料与防水灯、加固器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疆人能歌善舞</p> 吐峪沟大峡谷是西部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是世界多种著名宗教历史文化的交汇地。第41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火焰山来的鼓手》拍摄地。主要由峡谷风光、千佛洞、麻扎和古村落四部分组成。 吐峪沟麻扎村是沟谷中的一个古老宁静的维吾尔族村落,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新疆现存的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它分布在绿塔耸立的清真大寺四周,约有二百余户人家。这个村庄,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 奇特的天窗,用于通风采光,因这里几乎不下雨,所以不用装玻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类似西洋建筑中的壁炉</h3> 一些建筑还遗留着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交相融合的印记。房屋建筑均是以黄粘土制坯建成的窑房,大小高低错落有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棵桑树有100多年的树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些老屋也改造为民宿</h3> 著名的古代宗教遗迹,全称为艾斯哈布·凯海夫麻扎,据说已有1300多年历史。 传说伊斯兰教传教士最早来中国传教,历尽艰辛东行来到吐峪沟,在当地牧羊人的帮助下,叶木乃哈等6人便长住此地继续传教,伊斯兰教在吐峪沟开始盛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客即兴起舞</p> 馕是维吾尔族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食品。 <h1><b>谢谢观赏!</b><br><br></h1><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影视资料均为原创(除注明出处外)</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部分文字资料引用自网络)</span></div></h3><br><h3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杨启荣2025年6月完稿</b></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