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山西之晋东南篇(一)

猪哥空明

<p class="ql-block">  官方简介:</p><p class="ql-block">‍ 青莲寺位于晋城市东南17公里的硖石山腰,依山而立,丹水流碧,殿宇楼阁隐现于层林翠绿之中,四周山势若出水之莲花,尽占江山风月之胜。寺内古柏虬柯,银杏参天,环境清幽,风光秀美,是我国佛教弥勒净士宗最早的寺院之一,以“文青莲,武少林”享誉中土,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青莲寺由北齐名僧慧远法师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创建,初名为“硖石寺”。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御赐名为“青莲寺”。寺内现存之魏碑、唐塑,铁笔圣手、美轮美奂;宋构、明清壁画、诗文,巧夺天工、璀璨生辉。尤以六尊唐代彩塑更是风华绝代,海内孤品;甘冽甜美的“乳窦泉”,沧桑古老的“银杏侣”,母子情深的“子母柏”,开襟纳秀的“掷笔台”,更有登高望远、赏析天下美景“珏山吐月”地“款月亭”千年风物,仁者识也。青莲之大美,如月印万川。熔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炉的青莲寺,历史渊源流长,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山川旖旎妩媚无限风光请你尽情领略。</p> <p class="ql-block">  《一品青莲》,全方位了解一下。</p> <p class="ql-block">  官方的文字和视频简介已经很完善了,我绞尽脑汁估计也不达不到这水平,就不必班门弄斧自取其辱了。</p><p class="ql-block"> 初见青莲寺,依山傍水,立于山谷之间,大隐隐于市,又因为有一硖石山矗立寺中,定山镇水。我们的行程从青莲寺旁的古道开始的,古道沿途断崖峭壁林立,用青石块铺砌而成,是古时香客到青莲寺、珏山朝拜的主要道路之一。志山老师在讲那谁谁谁下马某某某僧人相迎的时候,我独自沿着古道上行,为的就是体验古人沿古道而下,迈入石门之后,从断崖峭壁窥见青莲寺的奇妙视角,从尘世步入梵境只一门之隔。只是时过境迁,“山月溪云”、“湿云流月”“ 迸雪喷雷”的景象已然不再。</p> <p class="ql-block">  藏金阁</p><p class="ql-block">‍ 步入青莲寺上寺,映入眼帘的是创建于唐代的藏经阁,上层的木构件多数是宋代原构,下层则是清代建筑。在山西,不把清代放在眼里已然是常态。这座阁楼整体是单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面阔3间,上下两层。</p><p class="ql-block"> 不出所料,按照志山老师的习惯,绝对是拉你到一个私密角落开始讲解。斗拱是他最擅长的领域,什么昂啊、拱啊、偷心造啊、杪啊、耍头啊、出跳啊等等,极尽专业,但就我的脑容量来说知识溢出是必然。耳濡目染的同时,我的关注点却放在了飞檐翘角里隐匿的千年打工人——角神。因为工种的不同,站地下的成了力士,坐半空的就成了角神,两个名字光听就高下立判。古人真的有意思,在冰冷的构件中加入人物形象,让建筑瞬间变得有了一种持续向上的生命力,经久不衰。</p><p class="ql-block">‍ 突然发现,最后一张照片有点山月稀云的意思了😊</p> <p class="ql-block">  寺内各种碑记</p><p class="ql-block"> 在《重修法藏之记》中有句话值得和大家分享:“琉璃脊光夺日月,金碧吻势踊蛟龙,上凌苍穹,下瞰丹水,旁顾峰峦巍峨,然峥嵘于霄壤之间,其雄哉,兹所以壮。”本为灵秀之地却被这一句话夸到气势磅礴,一个字“绝”。</p><p class="ql-block">‍ 下面依次是五百罗汉碑记及碑记中线刻的天王、众菩萨、神兽等,笔触流畅生动。</p> <p class="ql-block">  上寺释迦殿</p><p class="ql-block"> 官方简介: 释迦殿,又称中佛殿,始建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至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间,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现存宋代彩塑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及千手观音组塑等,塑像表情自然,比例和谐,一改唐代宽胸细腰之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左顾右盼,瞻前顾后,都没看到千手观音组塑😂</p> <p class="ql-block">  宋代彩塑细节,龙凤、祥云均审美在线。</p><p class="ql-block">‍ 唯一有点不解的是,文殊菩萨的青狮坐骑怎么成了斑点狮🤣,一点无畏警觉之意都没有,反而是萌萌哒。这小肉狮吼一嗓子,不得让众邪祟爱心泛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p> <p class="ql-block">  官方简介:罗汉堂,始建于唐大和年间(827-835),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改建,名观音殿,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重修,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改建为二层,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现存二层梁架为宋代遗构。殿内所塑观音菩萨、善财童子、小龙女及十六罗汉,均为宋代原塑,塑像重视形体比例与内心世界的刻画,具有生动传神的写实风格。</p><p class="ql-block">‍ 看着一堂彩塑,真有一种在教室的感觉。正中菩萨端坐,庄严肃穆。四周的十六罗汉有逗猫惹狗的,拽瞌睡的,玩弹珠的,一脸懵逼的,成竹在胸的,眼睛瞪得像铜铃的,心不在焉的,舞枪弄棒的,当然也有正襟危坐认真学习的~~~~再回头看菩萨的眼神,有些许无奈之意。</p><p class="ql-block">‍ 生趣满堂!“宋”代小宝🙄说:“玩~~啦!”</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弥勒殿</p><p class="ql-block"> 官方简介:弥勒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现存唐代彩塑6尊,是全国现存唐代寺观塑像三处中的一处。弥勒菩萨面相丰腴,肤色莹白,娥眉细眼,高鼻小嘴,为唐代典型的“丰肌秀骨”,比例适度,神情恬淡。六尊唐塑互相呼应,各就妙位,整体反映出唐塑浓丽丰肥的时代风格。</p><p class="ql-block">‍ 注意看那菩萨坐下的青狮白象,如果它们都望着中间莲台上的供养人残肢,那就有点诡异的氛围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掌声有请志山老师给大家讲解。</p> <p class="ql-block">  下寺释迦殿</p><p class="ql-block"> 官方简介:释迦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殿内现存宋代塑像11尊,内容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及观音组塑,两侧有历代供养人5尊。塑像袭唐风,多写实,重传情,面部轮廓清晰,富于质感,衣饰流畅,疏密相间,起伏交错,繁而有章,疏而不僵。</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见释迦摩尼弟子迦叶(读she)的脸蛋这么丰满圆润,嘴角还面带一丝微笑,“玩~啦”🤪</p> <p class="ql-block">  舍利塔</p><p class="ql-block">‍ 官方简介:舍利塔,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建造,为藏传佛教的喇嘛塔式样。农历夏至日,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直射状,该塔会出现短暂的无影现象,故又被称之为“无影塔”。</p> <p class="ql-block">  小南村二仙庙</p><p class="ql-block"> 官方简介:晋城二仙庙位于泽州县金村镇东南村北,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占地面积2348.49平方米。据庙内碑文记载,创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现存正殿为宋代遗构,其余为明清风格。中轴线上建有山门(仅存基址)、过殿、拜殿、正殿,两侧为厢房、偏殿。庙内保存有宋代彩塑17尊,木雕神龛1座,宋碑2通。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宋代小木做作天宫楼阁是二仙庙的一绝,最美彩塑无疑是那尊可以与晋祠花姑娘媲美的侍女像,眉目传情,服饰华美,尽显宋风神韵。</p> <p class="ql-block">  东岳庙</p><p class="ql-block"> 官方简介:东岳庙,俗称东大寺,创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现存山门,东西廊房,大齐殿,藏经阁及两侧垛殿等。其中大齐殿为金代原构,其余皆明清重建。大齐殿内奉齐天大帝,殿前股台上建卷棚顶抱厦一座;殿身面宽三间,单檐悬山式、前檐一间为敞廊,廊柱上刻有金大定年间布施题记。檐下斗拱整洁,殿内梁架规整,屋顶上三彩琉璃剪边。殿内泥塑五尊,基本完好,虽经明代重装,衣饰相貌仍不失金塑风格。神台基座束腰须弥式、满雕力士及各种花纹图案,缕工精致。板门四周、立颊、门额、门槛皆为石质,形制苍古,比例适度。上雕线刻荷花牡丹,化生童子等各种图样、图案精细、刀法洗练,堪称金代佳作。</p><p class="ql-block">‍ 持镜侍女和泰山奶奶塑像都被列入中国历代名塑大全当中,在金代塑像中也算顶流了,不过跟宋塑比还是差点意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崇明寺的核心建筑中佛殿</p><p class="ql-block"> 官方简介:中佛殿创建于宋开宝四年(971),是全国现存最早的宋代木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九脊歇山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超过了五代时期的同类型建筑。双杪双下昂七铺作斗拱与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代)柱头斗栱做法一致,是国内现存九处《营造法式》(1103)之前同类斗栱做法的重要例证,斗栱与柱高比接近1:1远超后世。柱头卷杀圆缓,无普拍枋,阑额不出头,具有浓郁的唐代建筑特征,谓之“宋构唐制”。殿内无一根内柱,仅靠斗栱层就托起整个屋顶,梁架用材纤细,与粗壮的斗栱形成强烈对比,双桃系统中承重主梁由两根同径同长的短材对接而成,形成“断梁”,充分体现了“小材大用”的巧妙构思,是我国古代建筑结构中的孤例。</p><p class="ql-block"> 中佛殿造型古朴,设计精巧,观感震撼,虽为民间所建,但因皇帝敕赐而突破规制,再现了《诗经》中“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意境和雄浑壮美的大唐气象(确实,其深远的出檐,不由让我想起了佛光寺东大殿。),风雨沧桑中稳立千年,是体现我国古建筑力学与美学完美统一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一座比唐构还壮美的宋殿”。</p><p class="ql-block">‍ 突然发现我在拍中佛殿的时候,正好有一只飞鸟闯入其中,展翅的模样跟殿外飞檐相得益彰,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景象在我镜头里重现,真是我的小确幸啊。👏🏻👏🏻👏🏻</p><p class="ql-block">‍ 志山老师为了给我们讲清楚小材大用,都开始比划上了,而我呢?跟最后一张图一样,晕了晕了。</p> <p class="ql-block">  每天的夜游是必不可少的。打卡一处在一不知名老城门内的汤王头甘露寺,回酒店的路上看到一处挂着重庆大酒店的牌子,穿越了?不应该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