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爷爷韩耀华

法公

<p class="ql-block">  我的岳父韩耀华,是早年投身革命的离休老干部。今年清明节,内侄韩波专门写了怀念文章,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爷爷满满的敬意。现制成美篇,让更多的人阅读。</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怀念爷爷韩耀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爷爷韩耀华,1924年7月出生在江苏灌南县颜马乡西韩村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中,排行老五,也是家中老幺。今年7月是他老人家诞辰101周年。清明节到了,在这特殊的日子,我想爷爷了,怀念他老人家。</p><p class="ql-block"> 我是爷爷的长孙,从小是在爷爷的关爱下长大的。对爷爷的革命经历和为人处事方式都有一定的了解。最近我又专门查找到相关资料,向长辈们了解爷爷的情况,写成了这篇怀念文章。</p> <p class="ql-block">  怀念爷爷那是要从爷爷老家说起的。</p><p class="ql-block"> 爷爷的大哥我的大爷爷韩耀金,在老家务农一生。</p><p class="ql-block"> 二爷爷韩耀忠,因为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犯下的累累罪行,毅然决然投身红色革命,后又引领我的爷爷踏上革命的道路。兄弟二人从亲情关系发展到了革命友情关系,在革命工作中时有合作,二爷爷解放后任常州市交通局局长,后调任苏北灌南县任副县长。</p><p class="ql-block"> 三爷爷韩耀和、四爷爷韩耀夺建国后都分到了田地,均在西韩村务农直至终老,平碌一生。</p> <p class="ql-block">  青年时期的爷爷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于1945年3月在自己二哥韩耀忠的介绍下加入共产党的队伍,党组织安排爷爷出任灌南地区交通员的工作,虽然身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危险中,爷爷凭借着对地区地貌和人员的熟悉,每次都能出色的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期间担任着西韩村农协会会长,民兵队长,村长。党组织介于爷爷杰出的表现,于1948年6月吸纳爷爷加入中国共产党,爷爷终于成为梦寐以求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时任颜马乡乡长的爷爷立刻响应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火速组织起颜马乡各村的担架队,亲自带领担架队奔赴战场,据爷爷后来自述,当时不光救助了无数我们自己解放军战士,也救助了很多国民党部队的伤员。在他们无差别的悉心救助下,使得很多国民党战士弃暗投明,加入解放军的部队。</p> <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夏天在门前纳凉时,经常会缠着爷爷讲革命故事。爷爷曾说过:因为当时国民党部队武器相对比较先进,战争进行的非常惨烈,他率领的担架队经常要奔波在阵地第一线和后方野战医院之间。也经常会遭遇敌机俯冲扫射及敌人炮火的轰炸,他竟然根据敌机扫射和炮群轰炸的规律摸索出一套相当有效的战斗经验,当时他是这么说的:敌人的飞机从天上俯冲下来时并不是马上扫射,只是在快接近地面时利用机身两侧的机炮对地面扫射,这时必须纵向面对敌机卧倒,减少自身暴露在敌机扫射范围的面积,可以大大减少我方人员的伤亡。如果是敌人的炮火轰炸,他说:敌人的第一轮炮火攻击一般都是试射,以测量准确的轰炸点,我们战士必须认真观察敌人的第一轮炮火攻击,在敌人进行第二轮炮火攻击前跳进第一轮攻击留下的弹坑中进行有效的战术规避。这些都是经历过怎样的危险才积累出来的宝贵的战斗经验啊!</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爷爷描述时看似风轻云淡,小时候的我还没有完全理解爷爷参加战斗时所面临的是随时可能壮烈牺牲的血雨腥风般的危险!现在再次回忆,可以想象出那时的爷爷得有着何等大无畏的革命奉献精神,才能率领担架队频繁的穿梭在前沿阵地各个角落。正是他们老一辈革命先烈个个身怀这样的奉献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舒适安定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爷爷讲起战争中的故事,总是那么激动和自豪。他还告诉我,在战斗刚刚结束的时候,很多老百姓会偷偷的跑到战场上捡子弹壳或炮弹残片等金属材料卖掉换钱,有时会捡到未引爆的弹药,但是老百姓不懂这些武器弹药的危险性,野蛮拆解引发爆炸,爷爷经常要亲自带队去处理这些问题。在他耐心的教育下,很多群众意识到了私藏弹药的危险性,自发的上交了藏起来的弹药,有些群众在野外发现了国民党部队败退时未来得及销毁的弹药,也会及时的跑去人武部报告情况。从而减少了很多起不必要的群众伤亡事件。</p> <p class="ql-block">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1949年6月爷爷随部队渡江南下,因为在淮海战役中出色的表现,党组织委任爷爷担任苏南公署学习组组长,江阴县粮食局夏季军粮征收工作队组长,江阴县人武部副部长,代部长等重要职务。爷爷也迅速的在解放区开展工作。解放江阴后,国民党对于自己的大溃败并不甘心,仓皇逃亡之际仍潜伏下很多特务。而这些狗特务的主要任务就是暗杀我党领导干部,想借此阻挠共产党对解放区的管理工作,但由于党组织对群众的安抚工作极得民心,使得敌特分子无处藏身,在广大群众和公安干警的配合下,抓获了很多敌特分子,在一次公审大会时,一名敌特分子恶狠狠的对着爷爷叫嚣:某年某月某天的晚上你出去工作回来的路上一直一个人是吧?!要不是你的驳壳枪的枪机一直张开的,我那天晚上就有机会杀了你!爷爷时时刻刻保持着革命警惕性,下乡工作去时和回来时不走同一条路,有一次走夜路在山路边,突然从林子里窜出来一个人,冲上前就要缴爷爷的手枪,爷爷用力挣脱掉了特务的手,掏出手枪大声呵斥说:“你要干什么!”狡猾的特务讪讪的说:“韩部长,我就是想和你握握手……”爷爷用枪对准特务,严厉的呵斥:“这深更半夜的专门在这里等着我,就为了和我握握手?你给我放老实点!”然后把特务押到人武部关了起来。我那时还小,只是觉得这些革命故事听起来挺刺激的,现在想起来,正是爷爷的机警击退了敌特分子的暗杀行动。而当时爷爷因为革命工作四处奔波又是冒了多大的风险啊!</p> <p class="ql-block">  随着宜兴县的全面解放,爷爷也随部队从江阴县继续南下,解放区的不断扩大也直接导致爷爷(因为爷爷在江阴县解放区出色的完成了党组织交予的各项任务,对于爷爷个人的地方管理能力被党组织认可。)被部队抽调参加进入地方管理工作。</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的宜兴县百废待兴,工作繁琐无序,爷爷在此期间先后担任了宜兴县兵役局助理员、太华公社副书记、渚东公社副书记兼主任、元上公社书记,横山,茗岭公社副书记等等职务。无论做什么工作,爷爷总是毫无怨言,真正做到了:革命工作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从来不贪图安逸的工作环境,党组织需要爷爷去哪里工作,爷爷马上响应号召前往哪里,积极投入到地方建设工作中去。虽然已经脱离部队参加了地方工作,爷爷却仍秉持着部队的优良作风: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对待群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像冬天的刺骨寒风。记得小时候常听奶奶说起:爷爷经常要下乡工作,而且总是跑到生产第一线蹲点工作,他每次下基层都让奶奶为他准备好粮食或粮票等物品,有时在基层食堂吃饭也都是自已付钱。党组织对于爷爷的工作认真负责也给予了很大的肯定。我记得小时候翻爷爷奶奶柜子的时候就看见过好几枚勋功章及很多红色缎面的证书,大多都是工作积极分子及百日大会战胜利完工纪念证书等。很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住房的搬迁,这些具有时代意义,代表着爷爷为革命工作做出巨大贡献的物品都遗失了。</p> <p class="ql-block">  爷爷的大公无私经常引来奶奶的抱怨。爷爷时常会掏自己的工资,津贴等帮助贫困的群众,党组织多次给爷爷提升工资级别都被爷爷谢绝了,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国家还在困难时期,我身边还有许多同志比我更需要这一级工资来养家糊口。我是党组织培养出来的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许多和爷爷一路走来的老革命也会在自己遇到实际困难时期申请组织上的补助,但我请大姑回忆爷爷那时的情况时,大姑斩钉截铁的肯定,爷爷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向党组织伸过一次手!</p><p class="ql-block"> 爷爷也从来不搞特殊化。宜兴市市委组织部考虑到爷爷年纪大了,爷爷腿上又有战斗时期遗留下的顽疾(在淮海战役期间,爷爷为了掩护担架上的伤员,被国民党飞机投下的炸弹爆炸的气浪掀起抛到了断桥下面,腿部摔伤),让爷爷到宜兴市水利局任党委书记,并在当时极好的地段分配给了爷爷一套面积很大的住房,让爷爷在舒适点的环境里安度晚年。结果还是被爷爷拒绝了,他说我们国家的工业体系还不发达,自己还能在生产第一线发光发热,于是来到了张渚钢铁厂任党总支副书记直至离休。</p> <p class="ql-block">  爷爷的许多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我,爷爷的革命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后辈毕生敬佩、学习。 </p><p class="ql-block"> 长孙 韩 波</p><p class="ql-block"> 2025 年清明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