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儿童节呀

燕子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虽然年过半百,却依然觉得自己从未认真长大,每年的这一天,总想自己也应该再过一回节日。</p> <p class="ql-block">  印象中,童年是有的,儿童节却好像没有。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童年,在穷山沟沟里,哪有什么节日快乐可言,能知道有个儿童节,那就是万幸了。乡下可以每个月过一回农历特定的节日,却没有在新历过什么新节日的说法。学校里的老师也无能为力,只能告诉我们,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是属于我们儿童的节日,可以放假半天,各回各家,各找各妈。</p> <p class="ql-block">  那些年,儿童节的快乐就是老师宣布今天下午放假,教室里立马沸腾起来,这一刻,儿童节的快乐具象化了。下一秒,就恨不得飞出校园,回家自由去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儿童节,没有新衣服,没有新裙子,没有舞台,没有晚会,也没有鲜花。其实放半天假回到家,很多小朋友并非是想象中的那样自由自在的玩耍,而是默默的帮家里做着力所能及的家务活。</p> <p class="ql-block">  童年的回忆里,作为女孩子,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挎着小竹篮,在田间地头拾野菜,回家剁碎了,放在那口大锅里熬猪菜,喂猪。乡下的一大家子,养猪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家里的绝大部分开销,全都指望着猪圈里的那两三头猪。那个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多余的粮食喂猪,只能在一大锅的野菜里放几把玉米面,给猪加点营养。那时的猪也很争气,一日三餐全是野菜,倒也吃得肥肥胖胖,从不让我们失望。而我们小朋友也挺自豪,因为每天的野菜都是我们拾的,家里大人忙着田地里的庄稼,根本无暇顾及。</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我左手从大拇指到虎口,一直延伸到食指,一路过去,全都是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刀疤。岁月把我的棱角磨平了,却没能把它们磨平,那些疤痕依然隐约可见。这些全都是剁猪菜不小心剁手的后遗症。幸好那把剁猪菜的刀,都是用坏的菜刀,比较钝,不然,今天哪里还有我这十指完整的双手。</p> <p class="ql-block">  说多都是泪,童年的过得虽然艰苦,却依然很快乐。且不说父母的慈爱,兄弟姐妹的手足情深,家里的和睦相处,那些在野外的各种采摘野果,是最大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山沟沟是穷,但是大山给予我们的馈赠,却从不吝啬。每个季节都有野果可以吃,就连路边的野花,也可以吸吮花蜜解馋,甜甜的,带着绿色的味道。埋在土里的一些茎根,它所储存的水份,也曾经是我们童年最好的饮料。有一种爬在树枝上的藤蔓,它的叶子很酸,我们却对它情有独钟,摘几片叶子,叠成一沓,压紧实,里面卷点食盐,就这么咬着吃。直到现在我也表达不出那种味道究竟是什么滋味,只知道越吃越饿,却乐此不彼。</p> <p class="ql-block">  山里的孩子,上树掏鸟窝,下水摸鱼,那是再正常不过了。我这样的女孩子,也曾经摸过鱼,逮过青蛙,这是很多七零后独特的童年回忆吧!</p> <p class="ql-block">  那些年的暑假,是跟在父母的屁股后面,夏收和夏种全都挤在这个暑假里了,忙不完,根本忙不完。还有收割回家,晒不完的玉米和稻谷(其实也没有多少粮食,根本就不够填饱一家人的肚子,歌词里唱的在高高的谷堆旁边,那是没有的事。)</p> <p class="ql-block">  那年的学校,每个学期还有一个重要的假日,那就是农忙假。这大概是八零后以后就没有的福利了,这是属于六零后和七零后的独家记忆。每到抢收季节,学校就会放一个星期的假,美其名曰农忙假,让学生回去帮父母干活,减轻负担。可是我们总是觉得,这是老师安了个名堂,方便他自己回去帮他老婆干活而已。因为我们这些小屁孩,净帮倒忙,哪里帮得上大人们什么忙。不过,只要不是呆在教室里听他唠叨,那就是一件快乐的事。何况,能有七天那么多的假日呢!</p> <p class="ql-block">  在泥土里摸爬滚打童年,充满了泥土的芬芳,几十年过去,依然对它念念不忘。真的很幸运,能有一个治愈一生的童年。每当回忆起,依然觉得很快乐。那个时候,快乐真的很简单,能摘到一个野生的番桃果,都可以开心一整天。</p> <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我们虽然没有六一的快乐,却快乐了整个童年。虽然不是衣食无忧,依然是开心的,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穷开心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