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家教心语:重视家长教育,守护孩子成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5月,三起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刺痛了社会的神经。温州9岁女童被母亲殴打致死,青岛男童遭父亲暴力管教身亡,而杭州9岁的围棋少年朱某鑫,从高楼一跃而下,生命戛然而止 。这些事件,如一记记重锤,敲响了家庭教育问题的警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是塑造孩子价值观、性格和心理的关键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明确了家长在教育中的主体责任,要求以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引导未成年人。然而,在这几起家暴悲剧里,法律的威严被漠视,家庭教育沦为暴力的“战场”。家长们用暴力替代教育,把孩子当成发泄情绪的对象,拳脚相加、恶语相向,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创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杭州9岁围棋少年朱某鑫的离世,格外令人扼腕。他在围棋领域天赋异禀,7岁就拿下“浑南杯”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幼儿组冠军,还参加了堪称“围棋高考”的“烂柯杯” ,是福建围棋协会中年龄最小的选手之一。可如此耀眼的成绩背后,却是父亲过高的期待和严苛的教育方式。有传言称,只要他输棋,就会遭到父亲当众责骂甚至体罚。其他围棋少年的家长及围棋协会工作人员,也常看到他身上伤痕累累,甚至有人将此事举报到杭州妇联,却最终不了了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几起案件,凸显出家庭教育促进法在落实过程中的短板。部分家长对法律缺乏敬畏,没有真正领悟家庭教育的真谛与自身肩负的责任。相关部门和社会机构,在法律普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方面,也未能做到位。要是能在早期就介入这些家庭,给予专业的引导和帮助,或许这些悲剧就能避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家庭教育理念的偏差,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内因。一些家长深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暴力可以让孩子变得优秀、听话,却没意识到这会给孩子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长期遭受家暴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伴随他们一生,影响未来的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想要让家庭教育促进法切实落地,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携手。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益,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与陪伴;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作,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水平,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在校表现,及时察觉并干预可能存在的家庭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家长提供专业支持,社区也应积极组织家庭教育活动,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绝不能让家庭暴力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阻碍。重视家庭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与温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这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