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在云南盈江的三种犀鸟

兔侠

<p class="ql-block">  犀鸟是犀鸟目犀鸟科的大型热带森林鸟类,全球<span style="font-size:18px;">约62种,分为15属,不同种类盔突形状差异明显,属不迁徒鸟类,并以</span>其独特的形态、生态习性和文化象征意义而闻名。其体长70-130厘米,体重102-6200克,头部较大,嘴长可达身长的1/3至1/2,上嘴基部有显著的骨质盔突,形似犀牛角,故名犀鸟,也被称为头戴帽冠的奇趣鸟。羽毛多为黑色或棕色,带有白色斑纹,眼睫毛粗长。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亚洲南部及南洋群岛,中国见于云南西部、南部及广西南部。栖息于低海拔热带雨林或常绿阔叶林,依赖高大树木筑洞为巢。其食性‌以果实为主,兼食昆虫、小型爬行动物(如蜥蜴、蛙类)及鼠类。其繁殖行为很独特,雌鸟在树洞巢内产卵后(1至4枚),与雄鸟合作(雄在洞外雌在洞内)封堵树洞,仅留小孔或缝隙传递食物,雌乌孵化期28-40天,育雏期长达2-3个月,这期间由雄鸟负责通过树洞缝隙投喂食物,如雄鸟在外觅食遇意外不归,雌鸟只能在洞内等死;如雌鸟先于雄鸟死亡,雄鸟也会绝食殉情而故,表现出高度的配偶忠诚度。犀鸟也因这种“一夫一妻制”及殉情行为被称为“钟情鸟”,并在东南亚被视为吉祥物,同时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查,小型犀鸟寿命约20年左右,大型犀鸟寿命可达50年左右。犀鸟作为热带雨林的旗舰物种,对种子传播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其生存状况直接反映森林健康程度。</p><p class="ql-block"> 据悉,距昆明700多公里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的铜壁关洪崩河犀鸟谷,长年有五种犀鸟栖息,摄者因时间有限,于2025年5月19—20日两天时间内拍到了三种犀鸟:一是双角犀鸟。体长 <span style="font-size:18px;">1.2—1.3米,翼展达1.6米,重约2一4千克,属大型犀鸟;</span>上嘴和盔突顶部均为橙红色,嘴侧橙黄色,下嘴呈象牙白色;颊、颏和喉等部位均为黑色,后头、颈部为乳白色;背、肩、腰、胸和尾上的覆羽都是黑色,腹部及尾下的覆羽为白色,翅膀也是黑色,但翅尖为白色,有明显的白色翅斑,尾羽为白色,靠近端部有黑色的带状斑;爪为黑色;雌鸟的羽色和雄鸟相似,只是盔突较小;因雄性成鸟的盔突上面微凹,前缘形成两个角状突起,故名双角犀鸟。二是冠斑犀鸟,体长74—78厘米,比双角犀鸟体型小,通体以黑色为主,头、背和两翅具金属绿色光泽,翼缘白色而杂有黑色;颏、喉、上胸和腋羽黑色,其余下体白色;喙及盔突为黄色,盔突前端突起,具有黑色块斑,飞行时喜滑翔,头颈前伸,酷似飞机,俗称“飞机鸟”;三是花冠皱盔犀鸟,花冠皱盔犀鸟是犀鸟目犀鸟科无盔犀鸟属鸟类,体长在75至105厘米之间‌,雄鸟体重在1680至3650克之间,雌鸟的体重在1360至2685克之间‌;雄鸟额、头顶至后枕栗色,具栗色羽冠,头余部、前颈、颈侧和上胸棕白色,尾纯白色;其余体羽黑色,具有蓝绿色金属光泽,上体尤为明显;具一鲜黄色喉囊,其上有一道黑色横带,有的个体黑带中部断裂;虹膜橙红至血红色,眼周裸露皮肤暗红色,巨大的喙和扁平的皱盔为淡黄色,脚灰绿色。雌鸟除尾白色外,其余体羽均为带有蓝绿金属光泽的黑色。</p><p class="ql-block"> 现将三种犀鸟的静态动态靓影制成美篇分享,并草拟《浣溪沙》词一首以作感怀存念。</p><p class="ql-block"> 《浣溪沙》*犀鸟咏</p><p class="ql-block"> 多彩盈江鸟戴冠,</p><p class="ql-block"> 喙长高耸不一般。</p><p class="ql-block"> 河边大树洞中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俊鸟忠贞堪作楷,</p><p class="ql-block"> 雄雌恩爱赛鸯鸳。</p><p class="ql-block"> 前仆后继共忧艰。</p> <p class="ql-block">双冠犀鸟▽</p> <p class="ql-block">冠斑犀鸟▽</p> <p class="ql-block">花冠皱盔犀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