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那天

黑精灵

<p class="ql-block">端午那天</p> <p class="ql-block">  “粽叶飘香满厨房,艾草芬芳溢满堂。门前艾草随风舞,田野麦浪泛金黄,家家户户喜端阳。”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节,不禁让我忆起端午节的种种习俗。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源于自然天象的崇拜与龙图腾的祭祀,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8年,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的清晨,天刚破晓,我便催促妻子:“快起来,去割艾草,不然就赶不上了!”“哦,今天是端午节,瞧我这记性差点儿忘了。”妻子听后,迅速跃起,抄起镰刀,奔向自家地边那郁郁葱葱的艾蒿,熟练地割了起来,不一会儿便满载而归,绿油油的艾蒿堆满了篮子。我则将这些艾草插在家里的每个朝外开的门头上。</p> <p class="ql-block">小的时候,每年端午,都是哥哥们到田野里去割艾蒿的,我那时年幼,爸妈不让我去。我们小孩子间流传着一句民谣:“端午门头不插艾,死了会变老鳖盖。”那时候我们也不懂是什么意思,只是跟着别人说。众所周知,端午节插艾草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它不仅象征着驱邪纳福,还有净化空气、驱赶蚊虫的实际作用。据史料记载,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用艾蒿祛恶辟邪,民间流行用艾蒿来驱蛇,因为艾草具有杀菌、消炎、杀虫的功效,能够有效防止蛇的侵害。此外,端午节挂艾草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们相信艾草可以辟邪、祛毒,让各种毒物不敢靠近,因此纷纷在端午节悬挂艾草。</p> <p class="ql-block">很久以前,人们自私而残忍,天帝为了惩罚人类的恶行,决定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通过瘟神散发瘟疫来警示世人。瘟神遵旨行事,但瘟疫之神不忍加害众生,便告知人们在五月初五门前插上艾蒿可避瘟疫,以此象征瘟疫被驱走。儿子出生那年,根据医生的建议,妻子满月后,开始使用艾草进行熏蒸。熏蒸后,妻子感觉身体恢复得更快,也减少了产后不适的风险。据说,艾蒿不仅泡脚能舒缓筋骨疼痛,其叶还可熬粥,益处多多。</p> <p class="ql-block">早饭过后,妻子把前几天泡好的粽叶和糯米端出来,准备包粽子。妻子细心地将新鲜粽叶洗净,左手稳稳托住叶片,右手轻巧地放置糯米,随后逐一添入蜜枣、葡萄干、枸杞子、核桃仁及绿豆等丰富配料,这些不仅让粽子口感层次丰富,更寄托了对生活甜美的向往。随后,她将粽子包好,用绳子紧紧扎牢。扎绳子这一步是最关键的,因为这一步就是要把粽子扎成各种造型的,妻子包的粽子就有好几种形状。</p> <p class="ql-block">母亲搬来板凳,安然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媳妇包粽子,嘴里还不时念叨着:“以前家里穷,过端午节时,糯米都是稀罕物,哪像现在,应有尽有。”一回头看见我站在旁边就说“你也过来帮帮忙,也包得快一点”“我不行,就是那扎绳子的时候,就不会了”“你就是笨,教你几次你都不会,只会包三角菱形的”“唉,没办法,天生的笨蛋吧”,妻子说“什么不会,你就是懒”“哈哈……”。说着笑着不一会就包好了,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上几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不过,我是很喜欢吃粽子的,尤其是吃冷的粽子,吃到嘴里很舒服的。</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父亲每到端午就爱讲端午的来历,说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父亲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诗人,他叫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还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屈原在楚国任职期间,致力于改革和国家的强大,提出了联齐抗秦的建议。然而,由于楚王的昏庸和奸臣的陷害,屈原被两次流放。在得知秦国攻破楚国国都后,屈原感到极度悲痛和绝望,最终在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人们知道了,怕江里的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这样鱼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被定为端午节,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通过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习俗,表达对屈原的敬意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粽子包好了,把粽子放在锅里,架上柴,放在那儿慢慢地煮。煮粽子的时候,母亲嘱咐放几个鸡蛋,还有咸鸭蛋一起煮,说是端午一定要吃的,这是吉祥。</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开始着手炸制糖糕。在我们这里,端午节除了品尝粽子,还有吃糖糕、油条的习俗。小的时候炸糖糕、油条都是父亲做的,我们就站在旁边等着,炸好了就忙着要吃。等我成家立业了,也不会做,都是到街上去买。有一年,我因故去晚了,没能买到那心仪的美食,孩子因此哭闹不已,母亲也责备了我一番。我心中暗自思量,不如自己动手尝试。于是,我虚心向人请教,回家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制作。尽管历经数次失败,但我最终仍取得了成功。尽管味道尚不及街上老手艺人的佳作,但于我而言,这已是莫大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每年过端午,妻子总会细心地为孙女的手腕与脚踝缠绕上五彩斑斓的耍线,那是将数十根彩线巧妙编织,紧紧系于孩子稚嫩的手足之间,寓意着将孩子紧紧守护,不让其远离。女孩们早在金银花绽放的时节,便迫不及待地踏入田野,采摘那芬芳四溢的花朵,精心缝制成香囊,待到端午佳节,佩戴于颈间,不时轻嗅其香,那份雅致与惬意,着实令人心生羡慕。还有的人家给孩子的颈脖、手腕和足踝系上长命锁,说是可以长命百岁的,那是用桃核雕刻的,也有雕刻成桃篮的,说是可以避邪的。这也是我们这里传统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悠久的传统,美好的风俗,人们在这年年的端午节中,虔诚,庄严,心中怀有的不仅是对节日的期待,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不过,现在端午的气氛远不如20世纪那样浓烈了,在农村年轻的外出打工,家里就剩下一些老人,渐渐地过节的气氛就不浓了。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相关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如每年端午节期间,县城及各乡镇都会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以确保这一传统节日得以传承,不让其文化内涵丢失。</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仅庆祝丰收、驱邪避疫,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精神与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它起源于上古时期的龙图腾祭祀,后融入了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的传说,形成了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佳节,虽氛围不再浓烈,却仍是寄托美好期望的良辰。它能让被尘世纷扰的心灵得以休憩,在这古老节日的洗礼下,领悟生命真谛,使生活更加充实饱满。</p> <p class="ql-block">图片:AI即梦制作</p> <p class="ql-block">撰文、美篇制作:哈锦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