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D3. 5.14. 从河津到黄河龙门,游览龙门和禹门口,再去壶口瀑布,到隰县住宿。</p><p class="ql-block">图中为黄河禹门口公路大桥</p> <p class="ql-block">考古证明,河津作为“古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战略要地,也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津龙门是大禹所凿,如今的河津市在龙门口下游黄河水面宽阔城市建设欣欣向荣。</p> <p class="ql-block">黄河古渡口龙门关。河津龙门景区位于黄河峡谷中,距离市区约12公里。黄河从壶口一路途经孟门、石门、龙门,形成了山河秀丽、景色怡人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河津龙门景区不仅是自然景观的集中地,也是文化历史的重要承载体。大禹治水的传说、“鱼跃龙门”的故事以及抗日战争的历史,都为这个景区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1950年建设的利津黄河铁索桥,后1975年随着利津公路大桥建成而停用。</p> <p class="ql-block">能有幸到此一游,真实是不枉此行。</p> <p class="ql-block">大梯子崖 </p> <p class="ql-block">选择乘电梯登上</p> <p class="ql-block">远处可见登顶观景平台和玻璃栈道,步行攀登365级台阶可以盘旋到顶,垂直高差99米,乘坐电梯只能到顶部2/3高度。</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道梯子崖,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时期,崖壁上凿痕虽历经风雨,仍清晰可辨。梯子崖是在悬崖边依地势,人工开凿的之字形古栈道,由365个台阶组成,梯宽四五尺,每个台阶有七八寸高。</p> <p class="ql-block">河津沿岸自古地形险要,黄河大梯子崖便是古人依山势人工开凿的石梯古道,立于黄河岸边的悬崖峭壁上,被人们称为“黄河第一挂壁天梯”。需要攀登几十级台阶才可以乘坐电梯。</p> <p class="ql-block">我们选择了乘坐电梯上下,60元/人次,提升98米,到达一处观景平台,已经可以包揽黄河龙门景区的景色,是大梯子崖365级石台阶的2/3处,再往上攀登继续是台阶,玻璃栈道和顶部观景平台,我们已经满足了,结合自身体力情况,休息休息后折返。</p> <p class="ql-block">站在我们能力所达到的观景平台,尽情欣赏黄河龙门美景。</p> <p class="ql-block">河津古文化遗址中,最具“古中国”标识的文化遗迹,当属4100年前大禹凿开的“龙门”,后人为纪念大禹功德,尊称龙门为“禹门”,由于禹门是秦晋交通要冲的古渡口,因而也称其为“禹门口”。全国现在有12处地方以龙门命名,但只有河津龙门是大禹所凿,有“龙门”“禹门”“禹门口”双重称谓,是名副其实的“龙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已是禹门口大桥下,距离黄河狭窄处最近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龙门形成于第三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2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那时,自然形成的河道十分狭窄,浩荡的黄河水下流不畅,泛滥成灾。于是大禹率领先民经过四年苦战,将狭窄的山口开凿成现在的龙门,从此,河水畅通无阻,流向大海。大禹当年凿开的“龙门”,就在今河津市禹门口的铁桥下,桥长144米,桥下龙门最窄处,两岸岩石上镌凿的遗迹至今犹存。</p> <p class="ql-block">万里黄河最窄的峡谷,两峰对峙,形势险峻,最窄处仅38米。</p> <p class="ql-block">观景平台上欣赏一下禹门口全景</p> <p class="ql-block">再欣赏一遍游览龙门古渡,大梯子崖和禹门口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离开龙门关和禹门口以后,沿黄河景观公路上行驶了几十公里向壶口瀑布前去,几乎都是山腰公路,一侧是陡峭的山坡或峭壁,另一侧是容纳黄河的峡谷河床,途中有好几个观景台,可以欣赏峡谷里的黄河水。虽然山体被河水切割出巨大的V型槽,因为河床较为平缓,动态的黄河变成了准静态的绿色河流。如果不说这是黄河,可能会赞美山的刚毅与水的静美,一旦知道了这是黄河,就有些难以接受与壶口瀑布的巨大反差,毕竟“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形象已深入国民血脉。</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 距离80公里,车行1小时到壶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虽然是连续多日干旱少雨,但黄河水量未见减少。山西陕西的游客依然很多。</p> <p class="ql-block">由于都曾来过壶口瀑布,游览了半个小时左右离开壶口瀑布直奔隰县,入住民宿酒店</p> <p class="ql-block">D4. 5月15日 上午在隰县游览小西天,中午去介休,游览:琉璃牌坊,祆(xian)神楼和张壁古堡。</p> <p class="ql-block">1. 小西天. 观音雕像</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山丘上的小西天庙宇</p> <p class="ql-block">山西隰县(音同习)小西天,这里藏着2,000多尊悬塑佛像,屋内的佛像琳琅满目,金碧辉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上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的存在。这么精美的悬塑,经历了时间与战争的磨难,还保留完好,背后又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中国悬塑绝唱,隰县小西天这座隐匿的佛教艺术瑰宝以其精巧的建筑布局和震撼的悬塑艺术被誉为“中国悬塑绝唱”,寺院原名千佛庵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由东明禅师创建 。 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灵魂所在步入这座仅169.6平方米的殿堂眼前瞬间被满堂悬塑淹没。</p><p class="ql-block">近两千尊彩塑悬于墙壁梁柱甚至屋椽之上高者逾3米小者仅拇指大小繁而不杂,靡而不乱。</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的主殿为大雄宝殿,殿中正面有药师、弥陀、释迦、毗卢、弥勒五尊佛像端坐于莲台之上,全身金光。佛像上方有五座天宫佛阁,分别是极乐世界、金色世界、西方圣境、龙华三会和冥王宫殿。根据大殿梁上题记记载,小西天的建造工人全部由民间匠人组成,他们不按套路出牌,这五尊佛像的组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出现过。</p> <p class="ql-block">殿中的佛像大大小小将近2,000余尊,最高的3米,最小的3厘米,非常有趣的是,建寺400多年,这里从来没有对佛像进行过打扫,而佛像上也几乎看不到灰尘,因为这些悬塑全部有18度的倾斜,灰尘只能落到佛像的头顶和后背,留在正面的永远是干净的面容。</p> <p class="ql-block">千佛柱</p> <p class="ql-block">观音寺</p> <p class="ql-block">观音寺壁画</p> <p class="ql-block">隰县有一特产“玉露香梨”,是多年培育的新品种,品尝几次后一致认为“一吃忘不了”!口感超徐州的砀山梨,也超新疆库尔勒香梨,前者粗,后者小,“玉露香梨河”是库尔勒香梨与河北雪花梨嫁接后新品种,目前供应的是冰库储存的,价格5—7元左右/斤,拼多多可购。隰县自称“梨都”,有“梨博园”,估计到秋天收获季节供应要更好些。</p> <p class="ql-block">2.介休琉璃牌坊 太和岩牌楼为四柱三楼歇山顶琉璃砖石结构,坊高8.5米,长9.65米,宽1.55米。最为显著的特色是除四柱基座为石质外,整座牌坊几乎完全被琉璃所覆盖,色泽鲜丽,造型传神,整个建筑绚丽、高贵、庄重而典雅,经历数百年依旧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介休北辛武琉璃牌坊</p><p class="ql-block">冀家为十大晋商之一,介休北辛武冀家在十七世冀国定时期最为辉煌,道光四年筹资在北辛武村修建了“太和岩”琉璃牌坊。清光绪十七年经历地震之后,十八世冀以龢对其进行了修复。后人对损毁构件也进行过修复。</p> <p class="ql-block">琉璃牌坊两侧是青龙和白虎画面。守护者是位60多岁老妇人,自称:每月村里给300元,需要住在这儿看管,她丈夫腿伤不能自理而照顾这份工作,十年动乱时庙宇被拆除,受当时玉米长高影响要等收割后对牌坊动手,因耽搁后得以保留下来。她已一年多没拿到钱了,我们在临行前留下10元钱虽少点但寥补其用。</p> <p class="ql-block">3.介休祆神楼 祆(读xian_)</p><p class="ql-block">介休的祆神楼与蒲州的鹳雀楼、万荣的飞云楼、秋风楼并称为“三晋四大名楼”。</p> <p class="ql-block">此楼原为北宋名相文彦博为祆神所建。祆神是外来宗教波斯拜火教尊崇之神,祆教于公元六世纪后传入我国,祆神庙即专为胡僧顶礼之所,唐代多建,宋元时期偶有残余。据说目前介休的祆神楼是唯一留存至今的祆教遗存。其建筑装饰图像有些仍保存了祆教的风格,是重要的祆教在中国大陆乃至世界传播发展的珍贵实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祆教基本失传了。</p> <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祆神楼最初作为文彦博的文氏宗祠的一部分而建,用以纪念神猿的帮助。明清时期:由于嘉靖帝崇道信儒,祆神楼遭到破坏,后被改建为三结义庙,供奉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祆神楼在清顺治年间和康熙七年、乾隆五十年多次重建,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建筑结构特点:祆神楼坐北朝南,平面呈“凸”字形,由山门、乐楼和过街楼组成。</p> <p class="ql-block">祆神楼是一个三重檐歇山顶转顶结构的古代建筑物,楼平面“凸”字形,总深度20米,突出于廊外的过街楼面宽三间,进深也是三间,街心部分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四周设回廊,下层为庙门,上层为乐楼,中心为神龛。楼高二层,约25米,腰间设平座色栏,上部覆盖重檐,实为四层。四根通柱直承上层梁架,山门戏台上下叠构,楼顶十字歇山式,檐下四向凸出山花,瓦件脊饰全为琉璃制品,瑰丽壮观。这座高层古建筑物,楼内深度、广度的比例都很协调,因而显出十分雄壮与稳定的外观格局,为我国建筑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4. 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位于介休市龙凤镇,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堡。这座古堡始建于北朝十六国时期,距今约有1600多年的历史。张壁古堡以其“地上明堡,地下暗道”的结构著称,是中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军事设防村落文化遗存之一。</p> <p class="ql-block">张壁古堡是中国仅存、世界罕见、堪称标本的完整古代设防村落文化遗存,也是一座集军事、星象、宗教、民俗、农耕多元文化于一体的千年古城堡。</p> <p class="ql-block">古地道位于张壁村地下,总长度近10千米。地道匍匐于整个堡村的下方,由于多次地震造成塌陷,如今清理出的仅有1000余米。古地道分为上、中、下三层,最顶层距地面约1米,中层距地面8—10米,底层距地面17—20米,网状结构,与地上堡四通八达。地道的每个细节都体现了严谨的军事思维,地道内既有规模较大的屯兵洞、粮仓、马厩,又有陷阱、伏击坑、射箭坑、淹水道、通讯道、嘹望孔等军事设施,还有排水道口、逃跑出口,并有井从顶层直通底层。专家考证,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地下工程,绝非民间建造,而是古代按兵法所说“明堡暗道”而修筑的地下军事设施。</p> <p class="ql-block">张壁古堡还有长达万余米的地道与地面建筑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古堡的地道从距离地面不足1米的最高层到距地面约20米的最底层三层地道交错相通。遍布着哨卡 通气孔 囤粮地 士兵休息窑伏击窑 将军指挥窑等从每家每户的地道口进入可一直延伸到村外的绵山脚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