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记(十)平遥古城——走进协同庆

玉龙雪山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主要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大街成十字交叉,其中南大街最著名。南大街又叫明清街或明清一条街,位于平遥古城中轴线上,这里集中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店铺遗迹,是古城最重要、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鲜明地折射出古城文化的光彩。在这条400余米长的古街上,紧密连缀着78处古店铺,包括票号、钱庄、当铺、药铺、肉铺、烟店、杂货铺、绸缎庄等等,几乎包容了当时商业的所有行当。</p> <p class="ql-block">从日昇昌到明清街非常近,由西朝东数十步,右拐就是南北向的明清街,往北漫步在这条古街上,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繁华与热闹。每一家店铺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不禁驻足欣赏。</p><p class="ql-block">沿街的小吃摊位更是让人垂涎欲滴,各种地道的小吃让人回味无穷。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到古城的韵味,还能品尝到地道的美食,真正体验到人间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前面是南大街上的国保文物——市楼。市楼为市井装点性建筑物,是古县城内唯一楼阁式高层建筑,长期以来被看作平遥古城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市楼为三重檐木构架楼阁,高18.5米,黄绿琉璃瓦顶。底层檐上,南北两面各悬一块蓝底金字的大横匾,南向书“金井古迹”,北向书“古陶胜境”。市楼顶部南北坡面上,嵌饰着南“喜”北“寿”的精美图案,整座楼阁,无论瞻仰还是登临,都会让人们情不自禁地想起古人“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名句。</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上图:屋顶北镶嵌“寿”字;下图:屋顶南镶嵌双“喜”。</i></p> <p class="ql-block">穿过市楼的门洞,协同庆票号就在我眼前。在平遥古城的各大票号中,最出名的应该是“中国第一票号”日昇昌;但是中国最大的票号,却是紧邻日昇昌的协同庆,现在的协同庆还是中国钱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协同庆票号在咸丰六年(1856年)创立于平遥南大街58号,比日昇昌票号晚了33年。之所以取名协同庆,寓意就是协里同心,普天同庆的意思。主要从事异地汇兑及存放款业务,因此它既是票号也是钱庄‌。票号旧址于2000年10月开始全面复修整理,现已开辟为“协同庆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钱庄、银号、票号、账局、印局、当铺等都是旧时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金融性组织。其中当铺历史最为悠久,其次为钱庄。钱庄产生于我国明代,产生的原因是,当时国内流通两种货币,即白银和制钱。白银是官府征收田赋和各种商税以及发放官兵俸饷、工商业大宗交易使用的主要货币。铜钱则是农民出售农副产品和农民、市民、官兵购买生活必需品使用的主要货币。两种货币不同用途,出现了必须互相兑换的社会需求。正是这种需求,就产生了这样一种承担货币兑换职能的组织,这就是钱庄。</p><p class="ql-block">明清以来,平遥商业贸易发达,一度成为全国商业金融中心。货币流通量异乎寻常庞大,作为市场交换中介——货币兑换,自然有别于其它地区。</p><p class="ql-block">在平遥很早产生钱庄。清乾隆年间已成立“钱业公会”,每天公布钱行兑换行市。</p><p class="ql-block">当时平遥之发达,并非全为平遥当地人氏,更多的来自周边县份和其他地域商人。我们所在的协同庆钱庄,据说系两位青年才俊推动之结果。先是刘庆和,因家贫,他15岁辍学就商,曾在蔚泰厚票号学汇兑,后因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江南大乱,各票号纷纷撒庄和裁减人员,刘便与同号好友孟子元离开蔚泰厚票号,并决心不再甘居人下,而另立门户。他们先经人介绍找到榆次聂店村富商王家,王家主持家务的王栋正愁办票号无合适人选,一见他俩曾在著名的蔚泰厚票号做过事,熟悉票号业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立即聘用刘、孟二人,由王氏联合平遥县王智村米家,二家共同投资办起了协同庆票号。资本三万六千两白银,每股五千两,二姓各半。</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正门进入,看到右侧的协同庆钱庄的揽柜房,里面是当年钱庄柜台的基本陈设。</p> <p class="ql-block">从揽柜房出来,我们便进入第一进院落,这里南北厢房各有两间账房。账房主要负责分支机构和总行的账款结算业务。平时老百姓要存取钱就会来这里办理业务,包括揽柜房在内,第一进院落相当于现代的财务室。</p> <p class="ql-block">具体来说,南边的总账房承担全年账期以及决算分红任务。包括:</p><p class="ql-block">1、铜钱收入成本。</p><p class="ql-block">2、碎、杂银收入成本。</p><p class="ql-block">3、整银收入成本。</p><p class="ql-block">4、各类货币兑换差价收入。</p><p class="ql-block">以上四项为常年业务核算内容。</p><p class="ql-block">5、存款。</p><p class="ql-block">6、放款。</p><p class="ql-block">7、存款利息支出。</p><p class="ql-block">8、放款利息收入。</p><p class="ql-block">9、存放款利差收入。</p><p class="ql-block">以上5—9项为钱庄投入资本由商业资本变为生息资本后,扩大业务后形成业务。</p><p class="ql-block">10、钱帖额,此项实际具有发行货币职能。</p><p class="ql-block">可以想象,当时钱庄核算任务是何等的艰巨。</p> <p class="ql-block">总账房相对的,便是埠际账房。埠际账房主要核算分号的一些细节盈算,由帮帐的3—4名小伙计完成,归总账房管理。客户从埠际账房办好手续到北揽柜房取现银,因此这里相当于现在的出纳室。</p> <p class="ql-block">进入二进院,为营业厅和信房。这里的营业厅与邻街柜台房业务有别,营业房人员(相当于现在银行的外勤人员)以跑街营业为主,也有客户人员上门洽谈业务者。营业人员负责吸收街面商号及大户人家存款,考察放款对象经济业务实情,为钱庄放款决策提供依据。其中对是否放款,放长期款还是短期款、放款数量多少,营业人员具有重要评价权利。如对放款收取何种利息,也多由营业人员提出。</p><p class="ql-block">旧时钱庄利息有以下四种:一是满加利、二是短期息、三是对月利、四是长年利。如采取营业人员意见,取满加利计息方法,客户也接受,计息则在一年四个标期,按标公开利率,依春标开夏标,夏标开秋标,秋标开冬标,冬标则开次年春标,依次循环,执行由此标定至下标归款期内的满加利率。实际上这种利率已具有市场化利率水平,是晋商适应市场经济形成的一种公平利率。在一百多年前,晋商能够灵活应用利率扛杆,调整存放款业务,是十分难得之经验,今天看来也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总号和各地的分号之间要保持联系,就得靠信房,这信房就是邮局的前身。南面是总信房,对面是埠际信房,负责传递信件,撰写往来书信密码、印信之外的密码,避免被人造假的可能。协同庆票号当时有多套密码交替使用,这里是票号的核心和机密中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总信房</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埠际信房</i></p> <p class="ql-block">信房先生一年的工资高达200两白银,当时的县太爷年薪才45两,足以见得他的重要地位。那为什么他的工资会这么高呢?主要是因为他掌握着票号的最核心机密。当时往来书信的密码就是由信房先生来撰写的,当时的协同庆票号一共有680套密码,但是到现在都已经失传了,仅存的不到3套。</p><p class="ql-block">关于密码就有点像镖局的黑话。打个比方,最为简单的就是一句问候语:“你们那里的天气怎么样?”他们不会直接询问生意,因为怕泄密。这时某地的分号就会回应:“我们这里倾盆大雨。”这里取的是一个反话 ,雨水越大其实财气就越大,毛毛细雨就是生意一般。</p><p class="ql-block">古人视水为财,山管人丁,水管财,所以现在发工资也叫发薪水。做账也叫流水账。票号的主体颜色是以黑色居多的,这也是因为黑色在五行风水学中也属水,白属金,金生水,水立财。放到今天也一样,银行的工作人员穿什么?白衬衣,黑西服。所以说呢,万变不离其宗。</p> <p class="ql-block">中间这个楼是中厅,是用来接待贵宾的,相当于现在银行的VIP接待室。如果你存银子10万两以上,就会被请到中厅接待。普通人家存几两银子就在门口的账房办理。门上面有一块“栖蠡处”牌匾,“栖”就是休息的意思,“蠡”指的就是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的范蠡。范蠡曾做过三次首富,被当地人奉为财神爷,所以这里也寓意为财神爷休息过的地方。你要是在这里存银子10万两以上,你就相当于财神爷了。</p> <p class="ql-block">中厅有两个木塔,这对木塔可大有来历。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西行去西安避难,途经平遥古城就在协同庆住了一晚,当时协同庆票号给慈禧筹银20万两白银。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后就回赠了一对红木双塔,如今成了协同庆的镇宅之宝。塔共五层,分别代表福、禄、寿、禧、财,寓意五福临门,一对儿寓意着好事成双,十全十美。</p><p class="ql-block">慈禧太后之后便把北方的官方汇兑业务交给了协同庆票号,所以后来协同庆赚了很多钱,票号在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了最大的一家。正是这次的舍得换来了地下金库最辉煌的时候,当时存银1700万两白银。</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就是第三进院了,到这里为止,平遥当地民居习惯的“三进两院过道厅”建筑已经全部可以目睹。三院作为上房位置,按传统应为长辈或主人居住或办公的地方,这里也正是钱庄总经理、协理、襄理这些高管办公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正对的是大掌柜房,主管票号的所有业务,也就是现在的CEO,总经理。二掌柜的办公地在左手边,为协理,主管人事。三掌柜右手边,为襄理,主管后勤,负责人员的吃喝拉撒。</p><p class="ql-block">其中二掌柜主要负责招人用人,比如招募学徒工,其实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容易,首先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是年龄段,13—15岁之间,13岁以下太小,生活不能自理,15岁以上,有点大了,独立思想不好管理。第二,面相要好,精通珠算。第三,祖上三代清白,无偷盗现象,而且入职后三年不领薪水,只管吃喝拉撒,当然,这就是三掌柜负责的事儿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大掌柜房</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二掌柜房</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三掌柜房</i></p> <p class="ql-block">大掌柜房二楼的匾额上面写着四个字——“金和玊华”,“玊[”sù]指的是雕玉的人,比玉高级一些,所以玉字的点上了个台阶。这就代表了大掌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因为票号是股权分离制的,投资人和实权人不同,所以基本上大掌柜就是天了。这帮掌柜们放到现在其实就是职业经理人。</p> <p class="ql-block">大掌柜底楼的办公室非常宽敞明亮,大家知道在这里做大掌柜一年能够赚多少钱吗?其实他们不是按照工资来算,而是按照分红,一年的分红大概是有两万多两,当时的县太爷一年的工资是45两,相当于县太爷不吃不喝干400年的薪水。所以山西在整个明清时期没有出过一位状元,因为人才都是做生意去了。从这一点来看,当时的经济自由度还是相当高的,官府不会过多地去干预,任由你发展,百花齐放。百姓不会想去当官,不像现在,大家挤破头都想去做公务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大掌柜底楼办公室</i></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有必要再重点介绍几位总经理情况,因为从平遥乃至山西众多大商号中,还未发现一家商号高层人物具有协同庆高层人物一样的情况。协同庆共有七任总经理,可分为两代。这些总经理始终如一团结和睦,互助互补。在他们的后人中,不少结为连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该号创始人第二位总经理,从创始钱庄起,就创建和形成钱庄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且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这位总经理叫孟鸿仁(字子元),原为蔚泰厚大票号伙友,由他和伙友刘庆和发起成立协同庆钱庄。第一位总经理陈平远,年长于他们,然而两人竭力向财东推荐陈平远担任总经理。在招聘的不少伙友中,他们量才而用,知人善任,使伙友发挥了最大潜能,这无凝是企业成功的第一要务。平遥著名票号改革家李宏龄,高度评价协同庆成功的事例,指出:“得人独胜者,唯厥协同庆一业”。有关几位总经理大量事例,都说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大掌柜蜡像</i></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侧门进来,到了协同庆钱庄第四进院落。这里亭台楼阁,过桥驾建,别具风采,犹如花园一般。说实在,这在商铺院落是绝无仅有的。协同庆如此重视环境建筑,也是和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密切相关的。据老人们讲,这里原是协同庆在外人员回籍临时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怡神静逸”匾额中的“逸”字,如果你仔细观看就能发现缺了一点,这寓意就是多一点劳作,少一点安逸。</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协同庆这里每一进院子都放着元宝,还有一个水缸,但他们叫做海,有水才有财嘛。</i></p> <p class="ql-block">院子东为王财东展室,西为米财东展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王财东展室</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米财东展室</i></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银号取钱很有意思,在包厦亭有一金井,想要取钱必须要工作人员拿着银票在金井取,上面的人用篮子将银票通过井递到下面,下面的人则根据银票取钱。所以,现在到银行取钱也叫提款,可以说这里是最早的手动式的提款机了。</p> <p class="ql-block">过包厦亭对门正房为全号议事大厅。室内古朴典雅。墙上摘要介绍全号战略和宗旨要则,好象又将我们带回清代商战峰火之中,争域略地,文武兼备,而协同庆独特的用人之术,至今看来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不过如今这里设为卖纪念品的专柜,这些讲解员会忽悠你去买。</p> <p class="ql-block">沿着议事大厅的走廊朝东走,穿过拱形的门洞就是第五进院——后院,实际为金库院落,这里比四院更大。院里有慈禧太后当年看戏的戏台,下方是地下金库的所在。基本上院子多大,金库就有多大。</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有个男游客站在戏台上,调皮地把自己的头伸进钱眼里,远看似临刑问斩的犯人,“临死”前他做出种种滑稽的动作,惹得台下的游客哈哈大笑。</i></p> <p class="ql-block">协同庆钱庄鼎盛期,银钱日进斗进,日出斗出,白银和制钱流量极大(大额流量有时为黄金)。因此,金库建立在当时是颇费了一番脑筋。安全、隐蔽,运输便利,面面俱到,只好选此地下做为金库。通往前柜,有曲径窑道,通往后街,有两处大门出入,库有专人看管,上有铁丝网罩顶,不若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有如固若金汤。这金库也别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按指示牌我们找到了金库的入口,沿着狭窄的阶梯下,左拐沿着一段铜墙铁壁似的直廊行走,感觉里面显得有些阴暗,空气有些凉。在直廊的尽头突然一道金光闪现在我眼前,走出直廊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往左看就是金库。</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看刘伯温留下的神龙宝柱,这根宝柱是用千年樟木雕刻而成的。游客们沿着这条盘龙在转这个柱子,希望给自己带来好运。这个柱子所在的位置就是整个平遥古城最核心的位置,据说它可以保佑平遥古城经久不衰,是一个风水位。</p> <p class="ql-block">地下金库有好多个房间,南面第一间是库丁房,库丁指的就是管理金库的,相当于是保安。因为这些人都是习武之人。这个小小的门是金库的秘密通道,就是在修缮这座金库的时候才发现的,它深不见底,不知道通往哪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库丁房</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秘密通道</i></p> <p class="ql-block">隔壁是账房,账房内放着成叠成叠的账单,这些账房先生非常厉害,他们全靠这种纸质的账单来进行账款结算。</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哇,这个房的中间放着的一个大元宝,也有不少人把钱扔进去。</i></p> <p class="ql-block">账房隔壁间就是财房,财房分金库和银库。走进金库,眼前骤然迸发出令人眩晕的金色光芒——无数金元宝如同大馄饨般齐刷刷地躺在一排排叠起的货架上。在灯光的反射下金光闪闪的金子快要把我的眼睛也要晃花了。金元宝熠熠生辉,象征着无尽的财富与荣光。</p> <p class="ql-block">再到银库,眼前骤然迸射出雪浪般的银光——数以万计的银元宝如同凝固的月光,同样整齐划一地留宿在一排排叠起的货架上,密匝匝的元宝边缘在壁灯下连成流动的银线。这些银元宝见证了协同庆曾经的辉煌与繁荣。</p> <p class="ql-block">有人会问:为什么在财库里会有这么多的金银财宝?原来这财库就是协同庆为了防金融挤兑,而设置了一个风险保证金。</p> <p class="ql-block">北面一排的房间是金银库。这里可以说是金山银海,除了有金银元宝外,还有金砖和金条。我是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这么壮观的金库,让人看了后心跳加速,心如乱麻。</p><p class="ql-block">据说整个地下金库最多可容纳1700多万两白银,也就是今天的300多个亿。我们众所周知的电视剧《乔家大院》,香港电影《白银帝国》,所有涉及到的金库拍摄都是在这里取的景。</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慈禧太后最终让协同庆成为中国最大的票号,但协同庆的掌柜们不会忘记第一个贵人对他们的相助。这个贵人就是被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p><p class="ql-block">1881年,张之洞因仕途升迁需资金打点,向当时最大的日昇昌票号借款10万两遭婉拒。随后协同庆票号主动邀约,不仅承诺借出30万两,还表示"不够还有",远超张之洞预期。这一决策源于协同庆精准的政治判断——他们通过调研发现张之洞虽官阶不高(从四品),但其才华与朝廷关注度实为潜力股。</p><p class="ql-block">事实证明协同庆押注成功:张之洞不久后连升四级任山西巡抚,最终成为两广总督。作为回报,张之洞让协同庆垄断了两广地区的官方金融业务,使其迅速崛起为行业巨头。而当初拒绝张之洞的日昇昌则错失良机,此事成为晚清商界著名的投资对比案例。</p><p class="ql-block">从协同庆的发家史我似乎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官和商成为连体婴儿,既导致官场腐败和政权变异,也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然这是题外话。</p> <p class="ql-block">出了金库院。走出了票号,感觉收获满满。虽说协同庆叱咤风云50余载,不过票号创立人的结局还是很惨的。股东王家从票号抽出资本后,改为投资盐业、烟铺、杂货等,但无奈后继无人。王家的后代全部是纨绔子弟,而且还都染上吸毒的嗜好,无奈只得靠变卖家产为生。王氏最后一代当家人王奇,最后竟沦为乞丐,饿死街头,也是可悲。</p><p class="ql-block">从过去的票号,到如今的博物馆;协同庆经历了历史的沉浮,虽然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但它的存在,记录了一个时代,也见证了晋商的百年传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