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广灵水神堂,塞外小江南</b></p> <p class="ql-block">端午时节上午鸡鸣驿,下午水神堂。一路沿着首都环线高速、太行山高速、京蔚高速向西南方向前行,车程两小时到达广灵水神堂。</p> <p class="ql-block">广灵水神堂 是一个集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位于 山西省 广灵县城南的 壶山 上,是大士庵与丰水神祠的合称。水神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燕王朱棣扫北之后,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其建筑风格独特,以罕见的八边形平面布局著称,被誉为“塞外小方壶”。</p> <p class="ql-block">广灵水神堂的建筑群占地760平方米,主要包括 灵应宝塔 、圣母殿、老君殿、文昌阁、百工祠、钟鼓楼、山门等。这些建筑按八卦方位布局,整体设计紧凑,八面环筑,形成了独特的“八合院”结构。特别是圣母殿和观音庵,位于建筑主体的中心位置,周围环绕着其他殿堂。</p> <p class="ql-block">从景区大门入内,跨过石孔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棵历经苍桑的古柳,这些古柳仿佛是时间的受护者,静静地诉说着600多年的故事。树干粗壮无比,那浓密的枝叶如同一把绿色的巨型遮阳伞,给人们遮风挡雨,带来清凉。</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几步就是壶山,壶山环山皆泉,水神堂壶泉是中国名泉之一。 众泉喷涌成湖,将壶山围成一座岛屿。</p> <p class="ql-block">登上壶山便是山门。</p><p class="ql-block">山门(过殿) :山门坐北朝南,为壶山建筑群中轴线始端。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单檐硬山顶。</p> <p class="ql-block">“小方壶”牌匾原为清代广灵知县朱休度题写。寓意为此地可与海上仙境“三岛”之一的方文(即方壶)媲美。</p> <p class="ql-block">东侧为钟楼,铁钟为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 年)所铸。</p> <p class="ql-block">西侧为鼓楼</p> <p class="ql-block">正殿圣母殿:供奉九江圣母,即龙母。殿东西墙各有一幅壁画,东墙为“龙母出宫降雨图”,西墙为“雨后回宫图”。</p> <p class="ql-block">百工社:内供太上老君、范蠡、鲁班,分别是火炉工匠、土木工匠和商人的祖师爷。据说是全国惟一供奉范蠡的}地方,也是旧时广灵工匠祭祀鲁班香火最旺之地。殿内东西墙壁绘有两幅壁画, 称为“百工图”。东墙描绘了私塾、治 病、酒馆、 匠人等场面。西墙)描绘瓦匠、木匠、小铺等劳作场景,展示了清代各行各业的生活状态,被喻为“广灵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灵应宝塔: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二十五年重修,为雁北清代砖塔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砖塔与西院墙月洞门相映,形成笔砚之势,象征着广灵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乾隆年间广灵全县文人捐建,双层四角攒尖楼阁式全木结构,是广灵仅存的古代木构建筑。 </p> <p class="ql-block">水神堂庙宇依山傍水,背靠青山,面临清澈的河流,环境幽静宜人。</p> <p class="ql-block">水神堂因四周环湖,景色优美,素有“小蓬莱”之称。</p> <p class="ql-block">水袖堂内壁画精美,反映了清代手工业和人民生活状况。塑像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水神堂不仅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值得细细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