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掠影_摩洛哥(2)拉巴特 北非陨落的宝石 菲斯迷宫般的中世纪皇城

好 在路上

<p class="ql-block">4月1日下午从马拉喀什经过近四小时的车程,于当晚七点多抵达我们首都拉巴特,我看到的马路两旁的行道树,造型很特别(车拍)齐刷刷一排排……</p> <p class="ql-block">拉巴特(阿拉伯语:bl,/柏柏尔语: QQ日oE/英语:Rabat) ,摩洛哥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位于摩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临大西洋,与非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同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自1912年以来,一直是摩洛哥政治首都,人口约212万。</p><p class="ql-block">拉巴特是游客必打卡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4月2日我们游览了摩洛哥皇家宫殿、具有北非建筑风格的哈桑塔和穆哈穆德5世陵寝,还有乌达亚堡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拉巴特始建于12世纪穆瓦希德王朝。现存老城为18世纪所建,新城于1912年摩洛哥成为法国保护国后兴建。首都拉巴特是现代化的摩洛哥政治和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世界遗产城市。拉巴特市现代都市与历史古城共存,是阿拉伯穆斯林的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深度对话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2012年拉巴特现代都市与历史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4月2日游览拉巴特皇宫(外观)__皇家宫殿摩洛哥首都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始建于12世纪,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了。这是一座阿拉伯风格的宫殿建筑,整座皇宫占地面积很大,高高的城墙围着,城门口有卫兵守护,巍峨庄严的皇宫正门,更是重兵把守,皇宫不可靠近,只能远眺。</p> <p class="ql-block">拉巴特皇宫是摩洛哥现存四大皇城中唯一仍在使用的皇家官邸,现为国王接待外宾的广场,有喷水池与古炮点缀。禁止近距离拍照。</p> <p class="ql-block">一行人向前走,以皇宫为背景来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皇家宫殿内的建筑一隅</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穆哈穆德五世陵寝及哈桑塔广场。</p><p class="ql-block">哈桑清真寺遗址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建于12世纪,长183米,宽139米,四周有16道门,据说毁于15世纪一次大地震。从残存的一片高低不等石柱中,还能辨认出当时建筑规模的宏伟,而哈桑塔却完整无损,用玫瑰色石块砌成的高塔占地16平方米,高44米,加上塔顶,共高69米,是拉巴特引人注目的古迹。</p> <p class="ql-block">哈桑大清真寺遗址__于1195年由第三任哈里发阿布·尤素福·亚奎布尔·曼苏尔发起建造,旨在成为世界上最大清真寺,设计长183米,宽139米。曼苏尔于1199年去世,清真寺还有一半工程未竟。1755年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又将其震没了一半。当地老百姓认为这是真主阿拉的预示,所以没有在原址上重建。从仅存的312根大石柱仍可想象其昔日的雄伟。</p> <p class="ql-block">哈桑塔保存较好,占地单边长16米,高44米(原设计86米),四周雕刻图案各异,具有摩传统艺术特色。整个建筑群庄严雄伟,风格典雅,体现了阿拉伯穆斯林优美的建筑工艺和摩特有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五世陵寝,这位国王领导摩洛哥走向了独立,为前国王哈桑二世的父亲,逝世于1961年。其墓1962年开始修建,1971年竣工。陵墓建筑为典型伊斯兰风格,主体用白色大理石建造,金字塔形的屋顶用绿色琉璃瓦覆盖,庄严雄伟,风格典雅。它隔着广场与哈桑塔相对。</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五世陵寝为纪念摩洛哥独立运动领袖穆罕默德五世而建,为现代政治象征。白色大理石建筑庄严,装饰阿拉伯书法与图案。</p> <p class="ql-block">(团友佳作)</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五世皇陵庄严肃穆,门口的皇家骑兵分外亮眼,留下这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五世陵墓,这是拉巴特最重要的景点,建于1962年,穆罕默德五世的儿子哈桑二世和阿卜杜拉亲王墓也同在一个墓室中,整个建筑物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陵墓内部由大理石装饰,地板为花岗岩,壮观的吊灯将室内装扮的金碧辉煌,体现了阿拉伯穆斯林优美的建筑工艺和摩洛哥特有的建筑风格和装饰。</p><p class="ql-block">两侧分列为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亲王墓。</p> <p class="ql-block">皇家卫队整点换岗仪式(传统服饰队列)是亮点。</p> <p class="ql-block">外墙装饰之一</p> <p class="ql-block">转角处的灯饰</p> <p class="ql-block">从外往里看到的哈桑塔</p> <p class="ql-block">接着参观游览乌达亚堡(Kasbah of the Udayas)。它位于拉巴特老城以东,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处,濒临大西洋,为一古城堡建筑群。始建于12世纪柏柏尔王朝,后为阿拉伯王朝所用,曾被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占领。现存的乌达雅堡对外开放区域有院内花园和不大的博物馆及临海平台等。以其迷人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而闻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资料介绍:花园为伊斯玛仪国王于17世纪所建,小巧玲珑,幽雅精致,花木繁茂,具有安达鲁西亚园林建筑的典型风格。</p> <p class="ql-block">城堡以标志性的马蹄形大门闻名,古堡的中心靠海一侧能眺望河流入海口,站在那能里感受到大西洋的波涛汹涌……</p> <p class="ql-block">古堡里没有皇宫贵族的殿堂,而是白色干净的小巷,以及保留的柏柏尔人密密匝匝的民居。小巷被蓝白色墙壁环绕,房屋装饰着精美的伊斯兰风格花纹,在保持当地生活真实场景的同时也展现了近千年来的独有风情。</p> <p class="ql-block">赞同他说的“乌达雅堡既是一座黄色的古老军事要塞,还是一座由湛蓝和雪白涂抹的童话小镇。”</p> <p class="ql-block">小巷纵横交错,街道蜿蜒曲折……</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条条幽长的巷子后,眼前出现一个开阔的瞭望台,来到了古堡中心。走到平台边缘,海风习习,鸥鸟低翔,浩瀚无垠的大西洋就在眼前,这是一座建于12世纪,建造在峭壁海角之上的军事要塞,历史悠久。走上平台可以俯视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大西洋风光……</p> <p class="ql-block">登高望远,放飞心情。</p> <p class="ql-block">资料介绍乌达雅堡内保留着柏柏尔民居和街道,别具风格。堡旁靠海外的一组平房,原为葡萄牙军事监狱,法国占领后改为饭馆,一直开放。</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此午餐,伴着海浪,吹着海风,品着美食爽歪歪!</p> <p class="ql-block">梅克内斯是摩洛哥北部城市。在中阿特拉斯山北坡,是有名的罗马古城废墟。梅克内斯是穆拉比兑人于公元11世纪建造的一个军事城市。曾作为阿拉维王朝的首都,拥有25公里古城高墙和曼苏尔巨大的门等标志性建筑,并融合了伊斯兰与欧洲风格,<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为一个雄伟的西班牙-摩尔风格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梅克内斯作为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梅克内斯古城曼苏尔门(Bab Mansour) 摩洛哥最大的古城门之一,建于1732年,是梅克内斯最有代表性的城门,左右各有两座带雉谍的塔楼,城门上绿色的曲线花纹和黑色的阿拉伯文字装饰对比强烈,融合罗马柱式与伊斯兰装饰艺术,现为手工艺品市场入口。</p> <p class="ql-block">原行程安排中,我们参观梅克内斯古城,探访那扇著名的曼苏尔大门。然而,遗憾的是,古城和城门目前仍在维修不开放,无法一睹其真容了。因此,我们只能在车中,匆匆掠过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资料介绍梅克内斯分为古城和新城,新城建在古城外围,而古城四周则被高大的城墙和巨大的城门所环绕。古城于1996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离开曼苏尔门,我们继续在车中穿梭于梅克内斯古城。高大的城墙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庄重而古老。这些城墙,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这座城市从鼎盛到衰落,再到复兴的沧桑历程。虽然无法下车细赏,但每一面墙上都仿佛在诉说着梅克内斯古城的过往故事。</p> <p class="ql-block">城墙墙体上密布的孔,其主要功能是用来透气散潮,以防雨季雨水对于墙体的浸泡。</p> <p class="ql-block">参观沃鲁比利斯罗马遗址(Volubilis)据历史记载,公元一世纪时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曾是北非古国毛里塔尼亚的首都,是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前哨,有着许多优雅精致的建筑物。1755年沃鲁比利斯城在大地震中毁灭。该遗址现在还保存了凯旋门、剧场的白石圆柱,甚至城市街道、住房、油房、公共浴室、市场等亦清晰可辨,还有不少镶嵌画。</p> <p class="ql-block">资料介绍公元2世纪在罗马人弃城后,柏柏尔人居住在这里,直到11世纪人们才逐渐搬离,而真正摧毁瓦鲁比利斯大片建筑的,则是1755年那场大地震。随后,为了建造新的皇城梅克内斯,这里的很多石材被运去建造新都,瓦鲁比利斯就切底荒芜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保留有完好的凯旋门和剧场的白石圆柱。</p> <p class="ql-block">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沃鲁比利斯考古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我走在古城遗址小路上……</p> <p class="ql-block">参观古城遗址时间有限,导游介绍也有限,我的记忆更是有限,于是整理照片做功课时,才发现我们只走了遗址景区的小小部分而已,呜呜呜……(在我想拐弯要过去的那一片有着更多的精华可看,时间有限被叫回)好可惜啊!</p> <p class="ql-block">离开拉巴特前往菲斯老城。</p><p class="ql-block">菲斯于公元9世纪作为摩洛哥的皇城而建造,那里有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学。后来又数次成为摩洛哥的首都。公元13世纪至14世纪时,菲斯代替马拉喀什成为马林王朝首都,达到它的鼎盛时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首都于1912年迁到了拉巴特,但菲斯仍然是摩洛哥最主要的文化中心和宗教中心。198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4月3日我们游览菲斯古城,这是一座具有1200年历史老城,是摩洛哥历史上第一座皇城,最有阿拉伯文化根基的古都,有最老的大学清真寺,最复杂的街道布局,最全手工业技艺,最具人气的集市贸易,整座城市在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游览千年菲斯古城,我们从布日卢蓝门(Bab Bou Jeloud)进入,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开始游览。</p><p class="ql-block">布日卢蓝门Bab Boujloud,菲斯的地标性景点之一,是出入老城的主要大门之一。1913年按照摩尔风格建造,有三个对称的拱门,交错着美丽的花卉装饰和彩色的釉面砖。</p> <p class="ql-block">进入城门回头看,布日卢蓝门的两面颜色有差异,正面镶满醒目的蓝色马赛克,背面则是素净的“伊斯兰绿”。一座古门如同一个时光隧道,跨越千年回到那个热闹非凡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菲斯老城(Fese Bali)是世界上现存最大规模的典型的中世纪风格的城市之一,是摩洛哥最古老的城市,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保留着丰富的中世纪风貌。导游介绍这里居住了20万居民,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步行街和最容易迷路的地方,人们依然保持着中世纪的生活模样。被誉为“西方的麦加”和“非洲的雅典”。</p> <p class="ql-block">边走边看,边扫街。</p><p class="ql-block">菲斯老城以9,000多个街道交错密布的老城区闻名,菲斯的手工艺品作坊生产的铜盘,地毯,染坊等驰名于世。居介绍古城9000多条小街小巷里居住着20万居民,这是菲斯古城的现状,故菲斯老城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步行街和最容易迷路的地方。我们紧跟着当地向导穿行狭窄的热闹的街巷,确保不迷失方向,呵呵^_^。</p> <p class="ql-block">边走边看,边扫街</p><p class="ql-block">尖头皮鞋和香料</p> <p class="ql-block">玩偶面具</p> <p class="ql-block">经过老城中最古老的经学院,它于公元859年由法蒂玛女士(Fatima al-Fihri)创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据介绍,这座大学设有伊斯兰法律,阿拉伯语,文学,神学和哲学等课程以及伊斯兰研究所,大学本身也是清真寺。只对穆斯林开放,非穆斯林不得入内参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菲斯老城,犹如走入一座迷宫,里面有几千条小巷,稍不留神就可能迷路,因此当地规定外国人进入老城必须配备当地向导。</p><p class="ql-block">老城街巷狭窄曲折,宛如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展现着老城的市井生活,述说着历史的悠长……</p> <p class="ql-block">老城商铺林立,传统的手工艺品林林种种,每个转角都会有不同的景象,不论是繁忙的市场还是宁静的庭院满满的人间烟火和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卖菜 买菜</p> <p class="ql-block">探访老城的中古世纪布·伊南古兰经经学院,它建于14世纪,马林王朝建造的最后一座清真寺,也是菲斯唯一一座有宣礼塔的神学院。学院虽不大,到它美丽繁复的木雕门和马赛克镶拼及精美石雕的四壁很精美,为马林王朝的建筑典范。</p> <p class="ql-block">在菲斯古城,虽然老旧的街巷不漂亮,但它是原来的样子,千年古城,一如既往,了得!漫步其中,似乎穿越进了电影里中世纪的场景,震撼了!</p> <p class="ql-block">不得知它的年龄,粗壮的树干枝叶遮天蔽日……</p> <p class="ql-block">世界第一所大学_卡拉维因大学(外观)</p> <p class="ql-block">室内还有巷子</p> <p class="ql-block">色彩斑斓,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精雕细琢,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参观菲斯古城里的蜂窝巢皮革染坊,这是游览老城中的重头戏😄。</p><p class="ql-block">菲斯的皮革染坊大名鼎鼎,成语“臭名昭著”用在这最贴切!它传统手工艺几百年依旧如故,它的特色就是它的臭。只要来到非斯,几乎所有人都会到此打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拾级而上到顶楼(三楼)参观。到了染坊,工作人员会给游客每人发一支薄荷叶,这些薄荷叶可以减轻臭味的刺激。(我曾看过旅游攻略有所准备带了风油精)解“臭”😜。</p> <p class="ql-block">站在三楼可以看到各色大染缸和染坊工人的劳作情形……</p> <p class="ql-block">刺鼻的“臭味”就来自近二百只染缸,这两百多个染缸里装的是石灰水和鸽子粪混合制成的溶液。</p><p class="ql-block">资料介绍该染坊500年来没换过工艺,看到的露天大染缸里就是天然染料,用的是混合牛尿、生石灰、盐和水,据说软化生皮的配方里含有鸽子粪。工人们用刀具将牛、羊、骆驼等动物皮清理干净,然后浸入石灰池中,待皮上的脂肪和蛋白质完全溶解后皮子便会变得细腻柔软。这之后,再把皮子捞出来进行清洗,然后放入染缸进行染色。</p> <p class="ql-block">二楼卖各式皮革制品,有服装 鞋帽 包包和挂件等,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了骆驼🐫皮制作的皮衣,手感很柔软细腻。</p> <p class="ql-block">我问向导,老城有9000多条街巷共有多长,怎么计算呢?他回答每一个拐弯就算一条,无论长短。我们从染坊出来原路返回乘大巴,我就计数,一共18个拐弯。哎哟,我们走的只是“零头的零头的零头”都不到也,但已经走了很多路了。</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菲斯,随后驱车前往迷人的蓝色小镇舍夫沙万。</p><p class="ql-block">沿途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舍夫沙万到啦,在后山马角公园公路旁眺望舍夫沙万蓝白小镇,明天游览小镇。</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的云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