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觉沃佛前,一尊等身像的千年凝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的目的地是大昭寺,走进大昭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金碧辉煌的建筑群,每一砖一瓦都散发着历史的厚重与庄严。大昭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传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三大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 寺内供奉着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藏语叫作“觉沃佛”。公元4世纪经印度国王赠予中国,后由文成公主带入西藏,最初供奉于小昭寺,后因战乱威胁被秘密转移至大昭寺暗室,最终由 金城公主 重新迎请至主殿,这尊佛像历经千年风雨,依旧保持着那份神圣与庄严。</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磨难几乎都是对信仰的考验,而这尊佛像则犹如一名坚定的守护者,无畏风雨,见证着岁月轮回,鼓舞着人们在逆境中继续坚守信念,在苦难中寻求希望。它不仅仅是一尊简单的佛像,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与精神的象征,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p><p class="ql-block"> 在大昭寺,我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他们有的手持转经筒,口中默念经文,有的五体投地,虔诚地磕着长头。这些信徒,有的来自遥远的乡村,有的则是来自繁华的都市,但在这里,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朝圣者。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信仰,仿佛每一次磕拜,都是对生命的一次洗礼,对灵魂的一次净化。</p><p class="ql-block"> 在古寺,我还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寺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如壁画、唐卡、佛像等,每一件都是藏族文化的瑰宝。这些艺术品不仅展示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宗教意义。在这里,我可以静静地欣赏,去感受去触摸那份来自古老时代的韵味与魅力。</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的每块青石板都铭刻着朝圣者的体温,每道转经筒纹路沉淀着1300年的虔诚旋转,鎏金飞檐下铜铃的颤动仍在诉说文成公主入藏时的驼铃声。</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看宫廷剧,觉得当个公主珠光宝气 ,出入有人伺候,多么幸福。现在觉得当个普通的现代女性, 独立自主是多么幸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入藏,是“和亲”的结果,她们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政治环境下,为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成公主出嫁后,松赞干布在位期间,吐蕃与唐没再发生战争。金城公主出嫁后,唐、蕃虽曾进行过多的次战争,但由于金城公主的努力,双方使臣往来频繁,双方终于在开元二十一年,唐、蕃在赤岭定界刻碑,约以互不相侵,并于甘松岭互市。从汉朝到清朝,史书上有记载的和亲公主就有130多位。虽然嫁入异国皇室,衣食无忧,但远嫁异国他乡,往往面临语言不通、气候环境不适、异族习俗不同等重重困难,很难有真正的感情、幸福可言。</p><p class="ql-block">大昭寺的酥油灯长明不灭 ,那尊觉沃佛依旧静静凝视着人间,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延续着无尽的信仰传奇。而我们也要保持自己的初心,于纷纷扰扰的尘世间,坚定自信,生活往往不会如我们设想的那样美好,但也不会如我们预想的那样糟糕,活在当下,且行且珍惜……</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在藏语中,“八廓”是“中转经道”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认为,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绕行为“转经”,表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八廓街成为拉萨三大转经道(大转、中转、小传)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清朝驻藏大臣衙门。清朝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始于雍正年间。从那时到辛亥革命爆发的一百八十三年间,清朝政府共派遣了八十四任驻藏大臣。</p> <p class="ql-block">拉萨“玛吉阿米”酒吧所在的那所黄色的小楼,相传就是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相遇的地方,他曾在此地写下著名的《在那东方的山顶上》,“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未嫁娇娘”在藏语中便是“玛吉阿米”。玛吉阿米酒馆是一个非常具有艺术品位的艺术酒吧,它的墙壁四周贴满了绘画、摄影、手工艺品,书架上有卡夫卡、艾略特等人的原版图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