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下公园”双子山夏游记(上) 作者:钱平雷

qianpinglei

<p class="ql-block">从双子山观望上海市容风光</p>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我如今住在浦东的一座高层建筑公寓里,家里的窗子面向南面和西面。后面走廊的窗子就是朝北方向了。以前从西窗和北窗眺望出去的就是上钢三厂和后滩民居,自从举行2010年世博会后,原上钢三厂和后滩民居所在地的沿黄浦江的一线就规划成了上海市中心地区最大的公园——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据《新民晚报》上介绍,它位于浦东滨江核心地区,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结合了已建成的后滩湿地公园,对世博会4个保留场馆进行改造,同时新建申园、双子山、歌剧院、马术中心等设施“项目”,打造成为未来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休闲集中地。于是我在心目中把世博文化公园称为“窗下公园”。意思是它对我来说,它就在我家附近。</p> <p class="ql-block">从家里走廊就可以看到不远处的被我称为“窗下公园”的世博文化公园的双子山。</p> <p class="ql-block">2022年春节前夕,媒体纷纷报道,具有中国江南园林文化风格的申园竣工对外开放了。据说其景色可以与上海豫园媲美,得知这个信息,上海市民趋之若鹜地前往打卡。我与老伴邀请我的一群老友于当年10月去申园游览一番,果然名不虚传,大家都对这座江南风格的园林赞不绝口。我随后写了一篇名为《“窗下公园”申园秋游记》的散文,曾在《上海老底子》上刊登,并收入了我2024年8月出版的散文集《生活就是美》之中。</p> <p class="ql-block">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双子山在去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同时还有上海温室花园也开始对外营业展示以来,那里又成了上海市民可以去打卡的网红热点。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还有一座多孔的拱形桥和一汪湖水。在由冲积平原构成的上海地貌,能够看到有山有水,山水相依的美景,确实是一处非常吸引人的地方。我因为认为它近在咫尺,迟早会去的,所以一直没有下决心去游览一番。前些日子,我的一位老同事给我寄来3张参观温室花园的门票,我也放在那里等待机会。正好最近我的女儿带了我的外孙女在上海探亲,老伴建议抽一天时间,去双子山游玩一趟。女儿在网上查阅了一番,原来游览双子山是不需要门票的,但要提前网上预约。上海温室花园对小孩是免票的,因此我们有3张门票就不需要另外购票了。女儿还发现在双子山到温室花园的途中还有一处叫“蘑力乐园”的儿童游乐场。这对于暂时不去幼儿园的外孙女来说,太有诱惑力了。于是我们花了大半天时间游览了双子山、温室花园、蘑力乐园、音乐之林,并远眺了世界花艺园和十一孔桥等景点。我把上述景点都归于“双子山”的“项目”范围内。因为是在端午节来临的初夏去游览的,所以将本文的题目定为《“窗下公园”双子山夏游记》,也让它成为《“窗子公园”申园秋游记》的续篇。</p> <p class="ql-block">我把今天打算游览的景点都划入“双子山项目”内。</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说起“双子山”,在我的记忆中,它应该是上海的第三座人造山了。本来在我国“山”是不稀奇的地貌,但在上海,却是十分稀缺的园林资源。上海除了佘山、金山等数座位于郊区天然的山地外,市区里是没有山的。为此上海在20世纪50年代先后在今天的长风公园和鲁迅(虹口)公园用人工堆积了两座山。虹口公园的那座山叫什么名字我至今没有弄清楚,但当年在堆积时,是动员虹口区的居民去义务劳动的。我哥哥作为高中生就参加过那次“造”山的活动。而长风公园采取的是就地挖土堆积的造园手法,被挖去土的地方变成的一个湖泊,用了毛泽东诗词“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意境,将形成的山叫“铁臂山”,挖出来的湖叫“银锄湖”。</p> <p class="ql-block">说起来双子山是世博文化公园内最大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国内首座超40米高的空腔人工仿自然山林,它也是为弥补上海中心城区没有自然山地缺憾而建设的,它能为高楼林立的都市带来勃勃生机。这里所谓“空腔人工仿自然山林”的“空腔”,就是山体除了表面是泥土和石块,里面是空心的。我因为经常驱车开过卢浦大桥去浦西,看到过双子山是如何施工过程的,它基本上是用钢结构作为基本框架,用钢筋混凝土作为泥土覆盖的承载体。所用的泥土估计其中一部分就是如今形成中心湖所挖出来的土,石料需要从外地运过来了。我不厌其烦地介绍双子山的工程,是由于我因为曾经研究旅游房地产时,接触到园林的造园手法中的“造地形”,这种平地造山的做法不仅在国内,国际上也广泛应用,我曾在德国斯图加特奥运会遗址就看到过案例。但是将其造成“空心”,里面可以停车或用作其它服务功能用房,确实是一项创新。但是当我们实地游览时,发现这座人工山,不仅具备自然山地的一般属性,而且是一处同时可以观赏大自然、繁华都市和人文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的场所,这是其它地方不易具备的特色所在。</p> <p class="ql-block">双子山是“空腔”山体,用钢结构作为基本框架。</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虽然说,这座公园离我家近在咫尺,因为要带外孙女同去,估计她走不了几步路,我用手机《百度地图APP》查阅了一下,直线距离只有1.1千米,但没有直达公交。如果驱车却有2.4千米。本来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平时散步时走这点路,应该没有问题,但随后还要爬山和游园,因此需要积蓄一点力气。我决定叫网约车,还可以随车带一辆儿童手推车。2025年5月29日(周四)上午9:00我们离家前往双子山。果然一会儿就到了双子山的山脚下,有一条路面坡度不大的柏油路通向山顶。我先在路口把一张导游图拍摄下来,然后随着女儿推着装载外孙女的小车向山顶逐步走去。老伴最近腰部不适,原来准备带一根手杖登山的,但一时匆忙遗忘带上了。看着眼前的道路的坡度似乎很平坦,她也不担心了。走了一段可以开汽车的上山马路,仍旧没有看到审核是否预约的闸口。路边断断续续有长条椅子布置,总有一些老年人在那里休息。不远处的卢浦大桥等建筑和远处的陆家嘴的东方明珠以及上海中心、金茂大厦、环球中心“三件套”等摩天大楼组成的天际线渐渐地映入我们的眼帘。在近处的从高处泄下的急流瀑布和低处的溪水浅滩等“自然”景观,也陆续呈现在游客们的面前,人们已经忍不住驻足停留,摆好姿势拍照留影。沿路路边竖立的路灯杆上还装有柱型的音响里,不时发出优雅的背景音乐。从山坡上种植的各种乔木树枝间隙中,也陆续呈现出山下中心湖和十一孔拱桥组合的水景。虽然已经走了不少路了,人们没有丝毫疲乏的感觉,似乎感觉自己已经融入了湖光山色之中了。</p> <p class="ql-block">上山途中看到了十一孔拱桥和中心湖</p> <p class="ql-block">路边瀑布飞流直下</p> <p class="ql-block">山上也有溪流浅滩</p> <p class="ql-block">路灯杆挂着播放优雅背景音乐的音响喇叭。</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准备上山登顶的地方了,那里才是检查登山预约闸口。看到一群由导游带领的外地旅行团在等待入口。仰视上面的观望台的围栏,已经站满了游客,他们在最佳的视野处,,等待取景拍摄,或者眺望和浏览四周景色,为留下自己最美好的印象和影像。我们寄放了小推车,然后通过闸口,此时在登山逐级上升的石阶步梯口处,看到了摆放专为老弱病残准备的“登山杖”的塑料桶,老伴喜出望外,和我每人领了一根,外孙女也拿了一根小一号的棍棒。依此登山确实稳健多了,我们都很快地到达接近48米高的山顶的观望台。观望台上人群熙熙攘攘,不少是带着红领巾的中小学生。大家都在寻找最佳位置,拍摄远远近近,由不同视角下呈现的美景,或者让自己依此为背景留下倩影。因为此时山下的各种建筑以及湖泊、草坪、桥梁等建筑物和树木花草构成的景象,刚才还依稀呈现,现在都尽收眼底了。我想,这种由自然、人文和高楼大厦共同组合的市容,在上海乃至全国恐怕也是罕见的吧?尤其是在上海这座市区里原本就没有山地的国际大都市里。</p> <p class="ql-block">公园颇有“人情味”,为老弱病残准备登山杖</p> <p class="ql-block">老小拄杖步石阶登顶</p> <p class="ql-block">人们在观望台争先恐后拍摄美景</p> <p class="ql-block">女儿和外孙女也在此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外地来的游客与周边风景一起留下倩影</p> <p class="ql-block">这座观望台呈U字形,看浦西时的朝向应该是北面,而要看我们家,就要转到朝南面的一侧。于是我煞费苦心地寻找试图从山顶可以观望我们家的那座楼宇的位置。令人遗憾,因为前面有一座体量较大的高楼阻挡,我只有在树杈之间看见我们小区的另外两栋楼的部分立面。而我家的楼宇基本没有看到。此时,老伴和女儿也在寻找我在哪里?当她们知道我在寻找自己家的时候,也去远眺了一番,也同样没有结果。我后来在想,为什么从家里的走廊窗子可以看到双子山,而我在双子山上却看不到家?主要原因是在山上可以让你看到家的位置处,那里没有可以让人立足观望的平台。至此,今天游览双子山的第一道“主菜”就算品尝完了。</p> <p class="ql-block">我寻找家的影子是这个样子的</p> <p class="ql-block">时间还在10:00多一点,接下来就应该陪着外孙女去儿童乐园游玩了。我们在归还了登山杖,并取回了小车后,朝着双子山的另一座山峰方向走去。那座山是次峰,对外不开放的。在山腰处有一家小有名气的咖啡馆,此时也感到气温有点高了。我们在馆前充气沙发坐下休息一会儿,为外孙女买了冰淇淋。等她吃完后,继续上路,下山到达儿童乐园——蘑力乐园。</p> <p class="ql-block">外孙女的主场一一儿童乐园</p>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作为儿童乐园的玩耍设施来说,应该说蘑力乐园内,活动内容并不丰富,主要设备也只有滑梯、沙坑和绳索攀登网等几种。但这些设备设施的造型却是不同寻常的,许多都有蘑菇的造型,富有美术卡通的文化涵义。尤其是那座滑梯,有鹤立鸡群之感。我粗看了一下,它有3组不同形态的滑梯。但今天开放的只有一种,我的外孙女到过许多有滑梯的中外儿童乐园,但今天对这儿的滑梯乐此不疲,说明这座滑梯对她有吸引力。趁着老伴在一边休息,女儿陪着外孙女游玩,我到大门口看看附近有没有可以午餐的地方。我问门卫对面应该就是国际马术中心,那里前些日子在举行马术比赛,一般观众也可以参观四周观望台的,而且应该有餐饮供应的。门卫说,如今没有比赛,对外关闭,也没有餐饮服务入内。这里附近只有温室花园的背后,才有一家“肯德基”有午餐供应。</p> <p class="ql-block">蘑菇造型是这里的文化主题。</p> <p class="ql-block">高高的三组滑梯“鹤立鸡群”</p> <p class="ql-block">外墙上有关蘑菇的科普宣传</p> <p class="ql-block">外孙女对滑梯乐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儿童乐园对面是国际马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看着时间不早,到了该吃午饭的时间了。我们也觉得今天应该把游览温室花园这档节目解决掉。于是我们朝着温室花园方向走去,这时看到大量中小学生涌进了温室花园。我也跟进去询问服务台,这里有没有餐饮服务?回答是:“这里没有,只有后面的肯德基。”我们一看没有选择,只有去肯德基了。这时我看到温室花园的前方就是敞开的“世界花艺园”,它的旁边就是已经基本成形的“大歌剧院”,据说一旦它竣工,那么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的全部主要项目,就完全到位了。</p> <p class="ql-block">温室花园在望</p> <p class="ql-block">世界花艺园以及背后正在建设中的大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肯德基就在温室花园的背后的一条圆弧形的建筑里,中间隔着一个湖泊和一大片斜坡状的草坪,湖畔有一块硬化的舞台。听女儿说,好像某个影视节目中,有过在这里举行音乐会的剧情。这里属于“音乐之林”景区的组成部分。今天这里好像要举办什么活动,看上去似乎是一种心理辅导。草坪的最高端有9个气球竖立,每个气球上有一个字“灵魂在诗歌里散散心”.,边上竖立着一个圆筒形的框架,自上而下挂着一条条白色的纱帐,上面是“余秀华、曹韵”等作者及其作品的名字。我对余秀华这个似曾看见过的名字,查了《百度》,原来就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我虽然也算一名作家,但这类活动对我来说,是极其陌生的。大概我们不是同一时代人的缘故。不过我能想象,如果在这里举行夏天纳凉露天音乐会倒是一处不错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有关“肯德基”的商品,大家众所周知,我在这里也就不多介绍了,反正解决了我们的午餐。</p> <p class="ql-block">“音乐之林”的湖畔大草坪</p> <p class="ql-block">草坪底部有9个大气球</p> <p class="ql-block">写有作家名字及其作品的条幅挂在架子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