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圆明园 ~ 国家博物馆

刚刚

<p class="ql-block">  圆明园毗邻颐和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p><p class="ql-block"> 1860年英法联军将主要建筑烧为灰烬,如今游客前来只能在残骸中凭吊,寻找当年辉煌的帝国身影。</p> <p class="ql-block">  断壁残垣间皆是遗憾,粗大的汉白玉石柱和鲤鱼雕像皆能看出当时建筑的宏伟。如今仅留下一些残缺的碎片和无尽的衰败,火烧“圆明园”之痛中国人民永不能忘。</p> <p class="ql-block">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东侧,它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现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p> <p class="ql-block">“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陶鹰鼎‌</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以雄鹰伫立为造型,将动物形态与实用功能结合,被誉为“原始艺术的活化石”。其设计颠覆了传统鼎的方正形态,体现了史前人类的艺术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玉龙</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器,墨绿色岫岩玉雕琢而成,龙身卷曲如钩,鬣票飞扬。它没有鳞片,却以“C”形曲线勾勒出腾空之势;没有獠牙,却以圆目威慑天地。</p> <p class="ql-block">人面鱼纹彩陶盆</p><p class="ql-block">远古的神秘图腾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内壁绘有人面鱼纹组合图案。人面头顶鱼鳍状装饰,口衔双鱼,眼珠如星辰般深邃。</p> <p class="ql-block">‌后母戊鼎(司母戊鼎)‌</p><p class="ql-block">商代青铜器,重832.84公斤,是中国现存最重的青铜器,鼎身饰饕餮纹与盘龙纹,腹内铭文“后母戊”表明其为商王祭祀母亲所铸。</p> <p class="ql-block">大盂鼎</p><p class="ql-block">西周前期青铜礼器,内壁铸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训诰盂之事。康王以“天命”为旗号,告诫盂要“敬天保民”,切勿重蹈商纣覆辙。铭文中的“余惟小子,不敢废天命”一句,道出了西周统治者的政治哲学。</p> <p class="ql-block">‌四羊方尊‌</p><p class="ql-block">商代晚期青铜礼器,以四只卷角羊头装饰尊体,纹饰繁复华美,曾因战火被炸碎后修复。作为祭祀酒器,它融合了“羊大为美”的祥瑞寓意。</p> <p class="ql-block">金缕玉衣</p><p class="ql-block">西汉年底的玉器,玉柙主人为中山怀王刘修,是著名的河北满城汉墓墓主刘胜的后代,死于公元前55年。此墓曾在盗掘中被火烧过,这件玉衣是受过焚烧后的劫余之物。</p> <p class="ql-block">东汉击鼓说唱陶俑</p><p class="ql-block">高56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头上戴帻,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活现一俳优正在说唱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p><p class="ql-block">骆驼昂首挺立,背上载有五位胡汉乐舞俑,四名乐手演奏胡乐,中央舞者挥袖起舞,生动展现盛唐时期丝路贸易与文化交融的繁荣景象,被誉为“丝路文明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p><p class="ql-block">明代皇家珍宝,冠上嵌115块宝石、4414颗珍珠,以点翠工艺制成。九龙九凤象征“九五之尊”,工艺耗时六年,展现了明代宫廷的极致奢华。‌‌</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青铜面具、商晚期</p><p class="ql-block">这件来自3000年前的西南蜀地的青铜面具,显得非常神秘。面具不仅体积巨大,而且异常沉重,它的造型非常奇特,眼球极度夸张,像柱子一样突出来,长达9厘米,显得无比怪诞诡异。</p> <p class="ql-block">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汉代</p><p class="ql-block">这件青铜犀尊,长58.1厘米,高34.1厘米,重达13.5公斤,每一寸都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造型,无不彰显着汉代匠人的智慧与匠心。</p> <p class="ql-block">滇王之印、西汉时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汉武帝在其故地设益州郡,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并赐滇王之印。滇王之印用纯金铸成,金印重90克。</p> <p class="ql-block">彩绘铜雁鱼灯,西汉</p><p class="ql-block">全系铜铸,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雁额顶有冠,眼圆睁,颈修长,体宽肥,身两侧铸出羽翼,短尾上翘,双足并立,掌有蹼。</p> <p class="ql-block">绿釉鸱吻、辽宋西夏金时期</p><p class="ql-block">这件鸱吻呈龙首鱼尾状,龙首与鱼尾分别烧制成形,遍饰鳞纹,施绿釉,釉面光亮。鸱吻形体高大,形象威猛雄壮。</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霁青金彩海晏河清尊 </p><p class="ql-block">尊通体施霁青色釉敞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内敛,肩颈之间雕贴一对白色的展翅剪尾燕子作为耳。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海晏堂亦沦为废墟。但幸运地是,此尊被保存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历史课本上见过的缩略版的画像,当真的站在国博的这二幅巨画前,才会有一种灵魂被震撼的感受。细腻的面部表情、精致的服饰纹理及背景中的龙椅宝座在细节上展现了当时极高的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  在这鲜花盛开的季节,我来北京参加小辈的婚礼,顺便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时间2025年5月17日、照片是用苹果 iphone 12 手机拍摄,衷心地感谢朋友们的关注和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