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摄影的尽头是打鸟”这句话是近年来中国摄影圈流行,暗指摄影爱好者的终极归宿或最高境界。“摄影的尽头是打鸟”更多的是一种现象描述,一种摄影人自嘲式调侃,而非绝对结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打鸟”是摄影爱好者约定俗成的词语,指使用长焦镜头在较远距离拍摄鸟类,“打鸟”并不是真的打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由于鸟类体型小且机敏,速度极快,捕捉难度大,摄影师需精准对焦并耐心等待,对技术要求高,极具挑战性,加之鸟类摄影作品视觉冲击力强,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热衷的拍摄类型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摄影本已很烧钱,而打鸟成为最烧钱的摄影题材之一。打鸟对相机、镜头、存储卡、三角架都有极高要求,普通摄影装备即使有再高的摄影技术也无法完成鸟类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拿着入门级的摄影器材,多年来我一直在本市范围内打鸟,记忆中还没有出过本市。随着自己身份的转变,空闲时间多了,从去年开始打鸟也越打越远,已打到山东,但对比很多摄友,打到江西、河南、云南甚至打到国外,与这些打鸟老法师相比,自已差距太大,还不算真正的打鸟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第二次山东打鸟旅拍来到临朐,拍摄对象为雕鸮,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夜行猛禽,主要以鼠类为食。它远离人群,常独立活动,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原、荒野、林缘灌丛、疏林,以及裸露的高山和峭壁等各类环境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拍鸟需要对鸟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的准确把握,做到耐心等待,看准时机,眼疾手快,才能提高成功率。除此之外,拍鸟还需要点鸟运,第一天,没拍到,因为雕鸮根本没来。第二天现来,运气不错,来了四五次。拍摄比较辛苦,边续两天夜里3点起床,4:20之前必须到达指定位置,7点结束拍摄转入其它项目,平均每天睡眠不到3小时。拍摄开始时有点手忙脚乱,但随着对它活动习性的掌握,拍摄越来越顺手,收获颇丰,辛苦早已抛之脑后,只留下一次次精彩美妙的抓拍瞬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