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端午安康</span></p><p class="ql-block"> 文/苟在桂</p><p class="ql-block">端午时节百草香</p><p class="ql-block">采撷融合熬浴汤</p><p class="ql-block">孩童沐浴护体肤</p><p class="ql-block">不怕蚊虫叮咬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笋叶糯米裹红枣</p><p class="ql-block">照应日子年年好</p><p class="ql-block">彩丝红绸绣香囊</p><p class="ql-block">驱邪除恶保安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撑篙划桨赛龙舟</p><p class="ql-block">纪念屈原迎吉祥</p><p class="ql-block">端午习俗千千年</p><p class="ql-block">传统文化不能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农历五月五端午节仪式感满满为何?传其有几个典故:</p> <p class="ql-block">1.龙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在上古时期,南方有个以龙为图腾的部落,他们对龙充满敬畏与崇拜。部落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正是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的时刻,此时的龙处于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寓意着大吉大利 。</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龙会降临人间,巡视大地。为了获得龙的庇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部落便会举行盛大的祭龙仪式 。</p><p class="ql-block"> 仪式当天,人们身着盛装,将船只精心装饰成龙的模样,船头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头,船身绘制着鳞片。伴随着激昂的鼓声,年轻力壮的男子们登上龙舟,奋力划桨,在江河中竞渡 。他们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与龙沟通,让龙听到他们的祈愿 。</p><p class="ql-block"> 同时,人们还会往江中投入用竹叶包裹的米团,那是献给龙的祭品 。这些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赛龙舟和吃粽子,成为端午节的标志性活动 。</p> <p class="ql-block">2.纪念屈原</p><p class="ql-block">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因主张联齐抗秦而遭贵族排挤,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在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百姓听闻后,纷纷划船打捞,并向江中投掷饭团,以免鱼虾噬咬屈原身躯。此后,每年这天便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习俗,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p> <p class="ql-block">3.伍子胥的故事:吴王夫差继位后,伍子胥多次劝谏其警惕越国(勾践“卧薪尝胆”),但夫差听信谗言,赐剑令其自刎。伍子胥临终前留下遗言:“将我的眼睛挖出悬挂在吴国都城东门,让我亲眼看着越国灭吴!”夫差大怒,命人将其尸体于五月初五投入江中。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所灭,百姓为伍子胥的忠烈所感动,便在端午节祭祀他,江浙一带尤盛。</p> <p class="ql-block">4.忠孝曹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东汉上虞人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p> <p class="ql-block">5.挂艾草:</p><p class="ql-block">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这是由于艾草是药用植物,既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草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草了。</p> <p class="ql-block">6.端午节挂香包传说</p><p class="ql-block">驱邪传说:</p><p class="ql-block">在古代,农历五月被称为“毒月”,因为据说阴阳之气在此月相争,导致鬼魅、百毒、瘟疫等阴邪之物猖獗。人们相信,佩戴香囊可以辟邪,保护自身免受这些邪恶力量的影响。</p><p class="ql-block">防疫传说:</p><p class="ql-block">端午节期间,气候由温暖转向炎热,蚊虫和病菌开始活跃,容易引发疾病。香囊中的中草药如艾草、菖蒲等,被认为可以散发芳香,驱赶蚊虫,阻挡疫病之邪,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文化象征:</p><p class="ql-block">香囊不仅是驱邪的工具,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古代,贵族男女常随身携带香囊,以显示其尊贵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p> 端午故事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小时候家里过端午节</span></p><p class="ql-block"> 文/苟在桂</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小时候过端午节,家里显得很盛大。父亲早早起来去离我家二里外的山上、沟边扯很多菖蒲、艾草和一大些中草药,很久才回家。扯回家,父亲总要细心整理:两小捆菖蒲艾叶分挂在大门两边,一部分留在哪儿晚上母亲给我们熬艾叶水洗澡,母亲说洗了艾叶澡不怕蚊虫叮咬。剩下的父亲要精心整理晾晒,我们看到尽是些藤藤草草,平时山上到处都是,现在父亲拿它们当做宝贝,我们总要围着父亲挨个儿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父亲耐心的一样一样指着回答:“这些都是中草药,这是菖蒲、这是艾草、这是鱼腥草、夏枯草、九里光、荆芥、金银花、车前草、苏叶……”几十种。有时父亲还给我们讲讲这些药有什么用,为什么在端午节扯。因为父亲爱看书,知道很多中草药的药性功效,所以要在这一天扯很多药材回来,父亲还要精心晾晒,切碎打包收藏。有了这些还不够,父亲有时还会从药铺买一些重要中药,我知道的就有白芷、细辛、防风等。那时乡下农民经常背药材到供销社收购站卖,父亲还会向那些人要一些,人家很畅快给他。父亲把这些药收拾得好好的放在我们拿不到的地方,备他自己治疗伤痛,家里家外人行方便之需。父亲那时最爱用中草药解决家里、邻居人的小病小痛,熬汤泡的、洗的、喝的,泡酒、外敷的都有。记得那时父亲最厉害的是邻里谁脚崴了擦几次父亲泡的药酒就好了。谁被蛇咬、蜂蛰了,只见父亲从屋里取出他的药包,拿两样药放嘴里嚼一会儿,然后用嘴喷敷在被咬蛰的伤口周围,过一会儿就消肿了,严重的这样两次就痊愈。他的方法好见效快,方圆十里八里知道的人遇到此情况都会来找他,人家只说一声“谢谢幺叔”就好了。只要能给人家解决问题,父亲就特别开心,很多年如一日。</p><p class="ql-block"> 扯回草药父亲还要出去买几包雄黄回来,一些泡雄黄酒下午吃团圆饭时,小孩一人沾一点抹在脸上胳膊上,大人要喝一点,这样以后就不怕蛇、蚊虫咬了。一些分撒在家里各个角落,剩下一些放那有空给楼下猪圈做烟熏,这样,家里、猪圈就不担心会进来蛇。因为我们家住在河边,偶尔会有蛇钻进猪圈。有一次就把我母亲吓坏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端午节这天,总要笑嘻嘻的给我们讲端午的习俗和故事。还要给我们每个孩子穿上提前缝好的新衣服,母亲还提前给我们做了红布绣花香包,挂在我们脖子上说:“带上吉祥。”,给女孩子还要买几尺红头绳。那天,我们穿上花衣服,挂着红红的香包,系上红头绳,两个麻花辫一甩一甩的非常高兴。妈妈还要用平时节省的钱买一些红嘴蜜桃、李子,黄黄的枇杷,还要买一刀儿猪肉,从地里摘一些辣椒、四季豆、豇豆做一桌菜过节。因为住在偏远乡镇,那时我们没吃过粽子,大家都不吃也都不做,市上也没有卖的。但那时候我们除了过年,端午节是我们最盼望的节日,因为有新衣服穿,扎红头绳,挂红香包,是最漂亮的一天,还有肉吃。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一年只在过年和端午节给我们做两次新衣服,吃肉的时候很少。</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去外母娘家取草帽</span></p><p class="ql-block"> 文/苟在桂</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母亲给我们讲,谁家有男孩长成人了,家人就要忙着给男孩寻觅对象(媳妇),一旦有合适的女孩,就赶快请人“说媒提亲”。媒人提亲了,约女方家人、男孩子见面了,女孩家长去男方家“看门户”了,说好了同意婚事。女方或男方家就互相提供孩子的根书,即孩子的生辰八字。对方家长将孩子双方的根书请易学先生“算八字”,如果孩子们“八字”相合是一对好姻缘,男方家长就要向女方家长下征求订婚的聘书,由女方家长提出彩礼要求。那时彩礼只需给女孩买几套衣服,给女孩父母买一套衣服,都是折合布料,给女方直系亲戚四色礼,即可订婚。订婚时是男方将彩礼请”背背篮”的男士背着,乡下有专门从事背背篮的人,背篮不同于普通背篓,背篮很漂亮。随后有一位押礼先生押礼,押礼先生必须是知书达理能说会道的男士,长辈更好。媒人带着男孩家长(父亲)一行最低四人去女方家订婚。女方家要摆酒宴请家族全体或重要人见证订婚,认亲领取彩礼。到了女孩家,押礼先生将彩礼一一摆放在一张铺有红布的桌案上,一样一样指点交代给女孩父母或德高望重的长辈,其中有很规范的礼貌说词。女方家长满意皆大欢喜,如果不满意,得媒人、男方家长、押礼先生向女方家长调解赔礼等。</p><p class="ql-block"> 订婚了男孩要接女孩有父母陪着去男方家“认门”,离得近的当天返回,远的三两天,必须有接有送。</p><p class="ql-block"> “认门”过后结婚前,男孩子每年逢年过节,女孩长辈生照满日,要去女孩家“打节”送礼。特别是每年端午节,女孩母亲和女孩老早就要为男孩做凉草鞋,鞋垫子。说凉草鞋其实是用布做的,布底布帮,鞋帮特别讲究,要做成凉鞋样式或草鞋样式,鞋帮要圆边绣花做工精细,草鞋样式鞋前面要做一个漂亮的线球。鞋垫有的绣满花,有的中段绣花两头扎芝麻针,还有的全扎芝麻针中间留花,无论那种都特别好看耐穿。另外,还要买一顶编织细密精致好看的草帽,等准女婿到外母娘家“取草帽”。男孩子在这一天特别开心,要去外母娘家见到心爱的准媳妇儿,取到漂亮的凉草鞋凉草帽。如果取到的凉草鞋、鞋垫花绣得好,针脚细密,做得漂亮,男孩特别开心有面子,会穿着在众人面前显摆,他的媳妇儿能干喜欢他,男孩的妈妈也很高兴,逢张对李都说儿子找了个好媳妇儿。外母娘、女孩看到准女婿高兴她们也特别高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今年赛龙舟</span> </p><p class="ql-block"> 文/苟在桂</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龙舟又赛起来了,但今年的赛龙舟与千百年的都不一样,今年是在满满的安康湖上开展的。因为下游旬阳水电站于2025年4月20日零时,开始缓蓄水如今湖水高程237米,湖面宽阔平展,龙舟赛气势壮观,非常热闹, 吸引了无数游客叹为观止,这预示着安康一湖两岸越来越好,越来越发达,越来漂亮!</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日,有内涵、有文化,历史悠久值得传承发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