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次中欧之行我们在奥地利维也纳有二天的游览时间,早上在旅行团还没有出发前,我们在宾馆附近走走看看。走着走着看见前面矗立着一座宏伟而典雅的巴洛克式建筑群,查了一下,哇塞!原来是美景宫,它是奥地利国家美术博物馆的所在地,更是维也纳乃至欧洲艺术与文化的重要象征。里面有丰富的艺术藏品,历史底蕴深厚。虽然时间有限,我们只是在美泉宫的外围走了走,看了看,但也很满足了,对我们来说这是个意外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正式开启维也纳之旅,如今的维也纳融合了帝国辉煌与现代活力。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众多风格各异的古建筑令人目不暇接。维也纳也是许多著名音乐家的故乡,如莫扎特、贝多芬、海顿和舒伯特,享有世界音乐之都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我们第一站是参观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博物馆前有一个很大的广场,这个广场就是玛丽亚·特蕾西娅广场。广场以神圣罗马和哈布斯堡王朝历史上著名的玛丽亚·特蕾西娅女王的雕像为视觉中心。雕像由德国雕塑家聪布施创作,于1888年揭幕。基座的群雕中有骑马的将军,四周的高浮雕表现了与她同时代的16位风云人物,有军事英雄、政治家与改革家、艺术家和学者,其中包括音乐家海顿和莫扎特。这座雕像反映出了玛丽亚·特蕾西娅女王全盛时期的风采,她在位期间重视教育、文化和科学的发展,在奥地利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广场两侧的艺术史博物馆和自然史博物馆由特蕾西娅女王的后代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茜茜公主的丈夫)下令建造,形成“知识与权力”的宏大景观。</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奥地利官方导游的引领下经过广场来到了艺术史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的外观是一个长方形建筑、正面是砂岩,顶部是八角形穹顶。其建筑本身也是一座新文艺复兴风格的杰作,与对面的自然史博物馆对称而立,维也纳</span>艺术史博物馆是世界顶级博物馆之一。当时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要求新建一座博物馆以展示帝国收藏,这个博物馆于1871年动工,1891年竣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馆内珍藏着哈布斯堡王朝数百年来收集的欧洲珍品。主要是</span>绘画、雕塑、古典文物和装饰艺术品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有</span>世界级绘画收藏,涵盖文艺复兴、巴洛克、北方文艺复兴等时期。勃鲁盖尔、提香、委拉斯开兹、鲁本斯、丢勒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名画家的作品使这座艺术博物馆的名声倍增,</span>勃鲁盖尔研究中心也设于此;有许多古埃及与古典文物,收藏了大量埃及木乃伊、石碑、雕像等,部分来自19世纪哈布斯堡家族的考古探险;拥有众多的皇室珍宝与装饰艺术品,包括金器、象牙雕刻、钟表、盔甲等,展现了欧洲宫廷艺术的精湛工艺。</p> <p class="ql-block"> 进入馆内,博物馆建筑细节极尽奢华,大理石柱、镀金装饰和天顶画展现了19世纪帝国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楼梯间有意大利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的作品《忒修斯群像》,穹顶有匈牙利画家米哈伊·蒙卡奇的天顶画《文艺复兴的赞歌》,还有汉斯·马卡特的半月窗绘画,其下三角拱肩处的壁画则是奥地利画家弗朗茨·马什及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精品,楼梯间的装饰画是由克里姆特绘制的《古埃及时代》和《古希腊时代》。</p><p class="ql-block"> 随后官方导游带我们参观了部分展品和展区,详细介绍了展品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这尊《圣母子》的雕塑<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安东尼奥·罗塞利诺创作的,他是</span>15世纪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雕塑家。 </p><p class="ql-block"> 他的《圣母子》作品以细腻、柔和的风格著称,展现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自然主义和人性情感的探索。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罗塞利诺的作品通常表现圣母与圣子亲密互动的场景,圣母低垂的目光充满慈爱,圣子则呈现孩童的天真。大理石雕刻的衣褶、头发等细节刻画极为精细,体现文艺复兴对古典技法的复兴。</span>圣子断臂的原因可能是历史损坏,而非艺术家原本设计。 </p> <p class="ql-block"> 这尊《三世代》的作品由奥地利象征主义雕塑家 弗朗茨·冯·斯特克创作。这尊雕塑通过三个人物形象象征了人类生命的三个阶段:青年、中年和老年,展现了从活力到衰败的生命循环。</p><p class="ql-block"> 斯特克的作品以象征性和寓言性著称,这尊雕塑通过具象的人物传递深刻的哲学主题,探讨生命、时间与死亡的永恒命题。</p><p class="ql-block">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以古典艺术为主,但斯特克的作品(尤其是象征主义风格)反映了19世纪末欧洲艺术对心理和哲学层面的探索,与博物馆的传统收藏形成有趣对话。</p> <p class="ql-block"> 《大理石之谜》,一尊女性胸像。作者是一位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彼得罗·隆巴尔多。这件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为数不多的上色大理石半身像之一,是15世纪肖像雕塑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尊《和平与富足》的大理石雕塑创作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span>女性双手向上托举,手指细长如伸展的橄榄枝,<span style="font-size:18px;">姿态轻盈,衣褶流动,直接呼应古希腊罗马传统中“和平”(Pax)的象征——橄榄枝是和平的经典符号;男性</span>倚靠一捆麦穗,代表土地的丰产<span style="font-size:18px;">,象征财富与丰收。雕刻极为精细,体现当时顶级工匠的技艺。女性手指的夸张延伸和身体的扭转是矫饰主义的典型特征,通过动态与张力强调优雅与戏剧性,区别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均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尊雕塑通过双人组合传达“和平带来繁荣”的政治寓意,符合欧洲君主制时代艺术服务于统治宣传的传统。</span></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有哈布斯堡家族成员的雕塑。哈布斯堡家族最显著的脸部特征是“哈布斯堡下巴”,下巴明显向前凸出,程度较为严重,部分家族成员甚至无法正常闭合嘴巴,牙齿也难以咬合,这导致他们的面部轮廓呈现出类似“鞋拔子”的形状。嘴唇厚实,鼻子较大,与突出的下巴相呼应,使面部更具独特性。这些面部特征被认为与哈布斯堡家族长期近亲通婚有关。</p> <p class="ql-block"> 下图的二尊雕塑也很有来头,当时很认真听了官导的讲解,但终究还是没能记住。</p> <p class="ql-block"> 这件精美的黄金艺术品是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盐罐,这是意大利雕塑家本韦努托·切利尼受当时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所托而打造的顶级作品。这只小小的盐罐上的装饰雕塑极为复杂,体态优美的女子象征大地女神,她身旁的微型凯旋门是胡椒研磨器;与大地女神相对而坐手拿三叉戟的是海神,他身旁有一艘精致的小船,可以用来放盐。这只盐罐的材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金、珐琅、乌木、象牙组成的。</span></p> <p class="ql-block"> 玛丽亚·特蕾西娅女王<span style="font-size:18px;">送</span>给丈夫弗朗茨一世<span style="font-size:18px;">(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span>黄金洗漱护理用品,是18世纪欧洲宫廷奢华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作为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宫廷艺术收藏”的核心展品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玛丽亚·特蕾西娅女王以强势统治著称,但私下对丈夫感情深厚。这套礼物既是对弗朗茨一世(一位热衷科学与收藏的君主)的私人情感表达,也是宫廷展示软实力的工具。像征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联合。弗朗茨一世虽为皇帝,但实际权力掌握在玛丽亚手中,这份礼物也暗含政治联盟的意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整套用品都是黄金打造,器物上布满卷草纹、花卉、贝壳等典型洛可可装饰,雕刻细腻灵动,体现了维也纳宫廷工匠的超凡技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历经近300年,整套用品仍保持完整,几乎没有损毁或部件遗失,这在同类宫廷文物中极为罕见。</span></p> <p class="ql-block"> 下面也是官方导游为我们介绍的重要展品。</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了几个展区,最后官导带领我们来到了绘画展厅,博物馆绘画展厅是世界顶级艺术殿堂之一。以16—18世纪欧洲绘画为核心,藏品源自哈布斯堡家族数百年积累,尤其以鲁本斯、伦勃朗、提香、维米尔、勃鲁盖尔等巨匠作品著称。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展厅按流派与地域科学划分,辅以豪华的新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如穹顶壁画、大理石浮雕等,形成艺术与空间双重震撼。 </span></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勃鲁盖尔专题收藏,包括《通天塔》《雪中猎人》《农民婚礼》等16幅杰作,堪称“勃鲁盖尔圣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通天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彼得·勃鲁盖尔1563年创作的布面油画。</span>画家以宏大的构图来描绘通天塔(又名“巴别塔” ),以云雾拦断显示通天塔之高,用风俗画手法描绘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画家描绘了众多有情节性的人物活动,揭示人战胜大自然的力量。画家在这一幅寓意画中表现了“天意”与人在改造世界时的不可调和性,人与自然的斗争具有英雄气魄,同时也充满悲剧性。</p> <p class="ql-block"> 《雪中猎人》老彼得·勃鲁盖尔于1565年创作的作品,是其月令图系列之一。描绘了寒冬时节猎人打猎归来的场景,冰封的湖面、远处的山峦、村庄以及猎人、猎狗等,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冬日乡村画卷。</p> <p class="ql-block"> 《农民婚礼》老彼得·勃鲁盖尔于1568年创作的布面油画。描绘了一个农村婚礼的热闹场面,没有特别标识主次人物,而是展示了婚礼上人们吃喝庆祝的场景,体现了农民生活的质朴与真实。在观赏这幅画时,官导提醒我们注意,在俩个抬着食物的人中,前面那个人多出了一只脚,反复观察画景,也不知那只脚是谁的,留下了悬念。</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的游戏》老彼得·勃鲁盖尔创作于1560年的一幅油画,在勃鲁盖尔的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观察,还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p><p class="ql-block"> 画作描绘了超过200名儿童在城镇广场和街道上玩耍的场景,共包含约80种不同的游戏。勃鲁盖尔以百科全书式的细致,记录了16世纪尼德兰儿童的游戏方式,如滚铁环、跳马、捉迷藏、打陀螺、骑木马等。这些游戏既有纯真的童趣,也隐含了社会习俗和成人世界的隐喻。</p><p class="ql-block"> 画面采用鸟瞰视角,将分散的游戏活动统一在一个复杂的空间布局中,体现了勃鲁盖尔对全景构图的掌控力。</p> <p class="ql-block"> 《草地上的圣母》是一幅古典的、孕育着宁静的仪式感又饱含生命的作品,作者是拉斐尔。圣母红色衣服所衬的草地倾向于绿色,而蓝色衣服所衬的草地偏黄一些,色差形成振动,使画面更加灵动。拉斐尔巧妙运用两个圣子手中的十字架和圣母饱含深情的目光,把读者的视线引导在画面的中心,用非常细腻的线条勾勒出圣婴的皮肤,与服装形成鲜明对比。拉斐尔作品下的圣母形象,来源于生活却超越于生活的完美女性形象,将女性之美表现到了极致,不仅美在外,更美在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画中的三个人物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这副作品中的金字塔结构表现出作者深受达芬奇的风格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有3幅迭戈-委拉斯凯兹所绘的玛格丽特公主肖像画,分别是《身着白色衣裳的玛格丽特公主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身着玫瑰色衣裳的玛格丽特公主像》《</span>身着蓝色衣裳的玛格丽特公主像》。其中《身着蓝色衣裳的玛格丽特公主像》中公主年约8岁,柔软的金发和蓝色丝绒礼服轻软舒适的触感跃于画布之上。这幅作品也是委拉斯凯兹晚年的代表作,不仅记录了公主的成长变化,同时还是西班牙和奥地利两个哈布斯堡家族政治联姻的“相亲画”,1644年,13岁的玛格丽特嫁给长她11岁的表兄利奥波德一世。</p><p class="ql-block"> 迭戈·委拉斯凯兹,是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对后来的画家影响很大,弗朗西斯科·戈雅认为他是自己的“伟大教师之一”。对印象派的影响也很大。</p> <p class="ql-block"> 《看,这个人》这幅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性人物提香晚期宗教题材的杰作之一,这幅画以《圣经》中彼拉多将受难的耶稣展示给民众的场景为主题。</p><p class="ql-block"> 提香的《看,这个人》超越了宗教画的传统范式,他笔下的耶稣并非传统理想化的神,而是非常人性化的基督形象,提香的画将色彩的情感力量、笔触的物质性与人性的深刻洞察完美相结合。</p> <p class="ql-block"> 《伊拉贝拉·德斯特》提香作品,是一幅极具历史与艺术价值的肖像画,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曼图亚侯爵夫人伊莎贝拉·德斯特,一位传奇女性的肖像。</p><p class="ql-block"> 伊莎贝拉·德斯特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艺术赞助人、政治家和时尚偶像,被称为“文艺复兴第一夫人”。她与达·芬奇、曼特尼亚、拉斐尔等大师合作,并建立了欧洲最负盛名的艺术收藏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幅肖像不仅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色彩和光影塑造了人物灵魂,展现了提香的肖像画巅峰技艺,</span>更是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女性权力的崛起。这幅画至今仍是研究文艺复兴艺术、女性历史与提香风格的关键作品。</p> <p class="ql-block"> 《穿毛皮的女孩》是提香早期肖像画的杰作,融合了威尼斯画派的色彩魅力、人文主义的情感和技术上的创新。提香笔下的女孩表情生动,嘴角微扬,眼神中带有生命力,与当时僵硬的肖像不同,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个体情感和人性美的探索。</p><p class="ql-block"> 提香在画中尝试了“直接绘画”,就是在画布上调和颜料,而非传统的层层罩染。这种技法后来成为威尼斯画派的特色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图4幅作品是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收藏的朱塞佩·阿尔钦博托的《四季》系列,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版本之一,包含《火》《水》《秋》和《冬》四幅作品(注:传统《四季》为春、夏、秋、冬)这些画作以惊人的想象力和精密构图展现了阿尔钦博托的独特风格,<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是超现实主义的先驱,比20世纪超现实主义早300多年,以梦幻组合挑战传统肖像画。</span></p><p class="ql-block"> 这套作品不仅是奇观,更是一场关于权力、自然与时间的哲学对话,展现了文艺复兴人文学者如何用艺术探索宇宙的秩序。</p> <p class="ql-block"> 《火》人脸由燃烧的炭火、火枪、炮管、蜡烛和打火石组成,胡须是跳跃的火焰,鼻子为火镰,耳朵为火绒盒。象征毁灭与创造的双重性,暗喻哈布斯堡王朝的军事力量(画中武器多来自皇室军械库)。</p> <p class="ql-block"> 《水》人脸由海洋生物(珊瑚、贝壳、珍珠)、鱼类(鳐鱼作嘴唇,海马作耳朵)和水波状的银器组成,头顶饰有海神冠冕。展现水的滋养与神秘,同时反映皇室对海洋贸易与珍宝的掌控。冷色调的蓝、银白与珍珠光泽,营造水下光影效果。</p> <p class="ql-block"> 《秋》脸庞由葡萄、南瓜、栗子、苹果等秋季果实堆砌,额头皱纹是木桶板,胡须为麦秆,衣领由葡萄藤编织。深红、金黄与棕褐交织,体现秋季的浓郁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 《冬》人脸由裂开的树皮、枯枝、苔藓和柠檬构成,颈部裹着印有哈布斯堡双头鹰的草席。隐喻冬虽荒凉,但树枝新芽(画面左上角)暗示循环再生。</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内还有咖啡馆,看展累了可以坐下来喝杯咖啡,维也纳的咖啡馆文化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坐下来喝一杯。</p> <p class="ql-block"> 官导讲解结束后,我们就自己看了艺术史博物馆的埃及和近东藏品展馆。这个展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埃及文物收藏展区之一。超过17000件物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四千年前,从埃及前王朝和早期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500年)到早期基督教时代。从地理上讲,他们起源于埃及、努比亚、地中海东部和美索不达米亚到阿拉伯半岛。藏品分为四大类:丧葬崇拜、文化历史、雕塑和浮雕以及文字的发展。其中的亮点是装饰华丽的古王国Ka-ni-nisut供品教堂,众多石棺和棺材,动物木乃伊,墓碑,神像,日常生活用品,雕塑杰作,如吉萨的储备头,阿拉伯南部的面部石碑,以及巴比伦伊什塔尔门的狮子描绘,“卡诺卜罐” 用于存放木乃伊内脏的容器,《祭司卡阿普尔像》 一尊保存完好的古埃及贵族雕像等等。</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博物馆,来到了维也纳城市公园,公园沿着维也纳河而建立,这里的花、树、草坪、鸟群以及雕像形成相当优美的景象,许多市民在这里休息,孩子们在池塘边欢快的玩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的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雕像就坐落在城市公园内,我们去的时候雕像刚好在修整,所以只能隔着修整架匆匆看了看。</p> <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品尝了唯也纳的特色餐烤猪排,每人好大的一整条猪排,服务生端出来时,大家都觉得吃不完,但猪排味道很好,对我这个食肉动物来说,吃一整条问题不大,哈哈结果是大家都吃完了,味道确实👍</p> <p class="ql-block"> 吃过午饭后,我们的行程中有一站是外观维也纳金色大厅。“金色大厅”因其华丽的装潢而著称,阿波罗和缪斯环绕穹顶,立柱采用古希腊女性的造型。和视觉外观同样无与伦比的还有空间声学效果,那里的音响体验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新年音乐会每年都在金色大厅上演,通过电视向全世界数百万观众转播。</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维也纳金色大厅附近有痤著名的教堂就是</span>卡尔教堂,也称查理教堂。卡尔教堂是巴洛克建筑风格,拥有加长的椭圆形穹顶。教堂正面是古希腊神庙风格,边厢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绿色穹顶和两侧刻有精美浅浮雕的圆柱格外引人注目。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融合了古希腊罗马柱、哥特式穹顶和东方元素(如清真寺风格的拱门),象征哈布斯堡帝国的多元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7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为纪念抵御瘟疫的守护圣人圣查理·博罗梅奥而建,教堂内的壁画和雕塑多与瘟疫主题相关。</span>教堂设有电梯,可直达72米高的穹顶,可以近距离欣赏穹顶壁画,还能俯瞰维也纳市区的美景,将城市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教堂内部布满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壁画题材多与宗教故事和历史事件相关,色彩鲜艳、笔触细腻;雕塑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将巴洛克风格的华丽与精致发挥到极致。 内部穹顶绘有精美的壁画《圣查理博罗梅奥的荣耀》,可通过电梯登上穹顶近距离观赏。</p> <p class="ql-block"> 教堂空间宽敞,高穹顶和独特的建筑结构使其具有出色的声学性能,音响效果绝佳,能让大家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经常有莫扎特、维瓦尔第等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在此演奏。</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光我们来到美泉宫参观,今晚要在美泉宫用膳并听一场音乐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美泉宫外观是以明亮的黄色为主色调,中央有高耸塔楼,顶部金色圆顶熠熠生辉,四周雕塑精美。听导游介绍</span>所以取名美泉宫是因为1612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在这儿狩猎,饮用了当地的泉水,感觉清爽甘洌,就命名为“美泉”,后来这个地区也被称之为美泉。后经过玛丽亚.特蕾西娅女王凢经设计改造,变成如今气势磅礴,规模宏伟且十分豪华的巴洛克式建筑。美泉宫和花园总面积共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美泉宫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宫,见证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莫扎特6岁时在镜厅为特蕾西娅女王进行维也纳首演,拿破仑曾在宫中的中国风厅召开会议,奥地利末代皇帝卡尔一世在蓝色沙龙厅签署“解散帝制”文件。</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美泉宫身后就是皇家花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典型的法国式园林,花园布局分为正式花园和自然花园,前者以几何图案布局,种植着各种花卉和灌木,形成美丽的花坛;后者保留自然风貌,营造出宁静氛围。</span>花园内有许多希腊神话人物雕像,花园尽头有一个以希腊海神为主题的喷泉,人造的罗马废墟,最高处是凯旋门。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是夕阳西下,整个花园沐浴在金色中,十分唯美。</p> <p class="ql-block"> 在花园的尽头,是一座1780年修建的美丽的喷泉,就是海神喷泉。</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了花园,我们就入宫游览。美泉宫共有1441间房间,其中45间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整个宫殿是巴洛克风格的,其中有44个房间是洛可可风格的。</p> <p class="ql-block"> 茜茜公主的婚房布置色调,是类似中国青花瓷般的蓝色,非常素净典雅。其它许多房间也保留了她生活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茜茜公主的丈夫)房间。</p> <p class="ql-block"> 宫内收藏大量艺术珍品,如绘画、家具、瓷器等,许多作品出自当时著名艺术家之手,展现18世纪欧洲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p> <p class="ql-block"> 宫殿长廊墙壁上是哈布斯堡皇族历代皇帝的肖像画以及玛丽亚·特蕾西娅女王16个儿女的肖像。</p> <p class="ql-block"> 美泉宫的镜厅是美泉宫最著名的房间之一,进入镜厅内,只见两侧墙壁镶嵌着大量镜子,这些镜子大多由威尼斯水晶制成,能将光线折射,营造出璀璨梦幻的效果。墙壁和天花板上装饰着华丽的金箔,以洛可可风格的纹样进行雕刻和装饰,使整个空间显得金碧辉煌,充满奢华感。</p><p class="ql-block"> 天花板上的绘画由意大利艺术家格雷戈里奥·古列尔米创作,描绘古希腊罗马神话场景。</p><p class="ql-block"> 镜厅主要用于宫廷舞会和音乐演奏场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镜厅的装饰风格和艺术作品代表了18世纪欧洲洛可可艺术的最高水准,是洛可可风格的杰出典范。</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们在美泉宫用餐,</p> <p class="ql-block"> 晚餐后,我们在美泉宫的橘园听了一场古典音乐会,橘园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期就是举办盛大庆典活动的场地,1786年,莫扎特和萨列里曾在此举行音乐比赛,为橘园音乐会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是维也纳最古老的音乐厅之一,每一个角落都诉说着过去的辉煌,能让观众沉浸在独特的文化氛围中。</p><p class="ql-block"> 美泉宫管弦乐团携手歌剧演唱家,主要演绎莫扎特和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乐章,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等歌剧的序曲、咏叹调和二重奏,音乐会在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中结束,迎来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把现场的氛围推向高潮。我们在这儿<span style="font-size:18px;">度过短暂而难忘的夜晚。</span></p> <p class="ql-block"> 明天我们将继续维也纳之行,去看看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去坐坐老城区的马车,去品品维也纳的咖啡,去听听古老的电车叮咚穿过石子街道的声音,去感受夜幕下,多瑙河的波光映着现代与古老建筑的灯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