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铜镜,作为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近年来在收藏市场上备受瞩目。著名鉴定专家江涵之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为我们揭开了古铜镜收藏的神秘面纱。</p><p class="ql-block">江涵之指出,辨别古铜镜的真伪是收藏的首要关键。从铸造工艺来看,唐以前铜镜采用陶范铸造,铸成后平面打磨,棱角分明,战国铜镜图案间有范缝,汉镜表面有范土龟裂痕迹 ,而新仿铜镜多采用失蜡法,纹饰模糊,线条刻板。铜质也是重要判断依据,商周用红铜;春秋战国时,铜色黑中显微红;汉唐镜使用高锡青铜,质地紧密,多为深灰;隋唐铜镜颜色则黑褐、银白、翠绿兼有;宋以后采用低锡青铜,含锡量减少,含铅量增多,锌的比例加大,铜质黄中闪白或黄中闪红。另外,还可以通过听声音来辨别,老铜镜声音普遍低沉、圆润,新铜镜则声音亮脆。铜锈也各有特点,自然形成的铜锈层次丰富,与铜镜本体结合紧密,有的还会产生晶莹的矿化结晶,而仿造的锈迹呆板,化学方法速成的锈色浮于表面,甚至可能散发刺鼻气味。</p><p class="ql-block">谈及古铜镜的价值评估,江涵之认为,要综合考量多个因素。艺术性高的特种工艺镜,如战国镂空镜、汉唐镏金、嵌螺钿等,价值往往较高;品种稀少且能见证历史事件的铜镜,像唐代打马球镜,证明了足球起源于中国,具有独特的收藏意义 ;保存状况好,锈蚀程度小的铜镜更受藏家青睐;纹饰清晰度也是关键,头模镜因纹饰精美清晰,在铜镜收藏中最受欢迎。</p><p class="ql-block">对于新手藏家,江涵之给出了建议。首先要学习古铜镜的基础知识,研读专业书籍,了解其发展脉络与各时代特征;多参观博物馆,近距离观察真品细节,培养对古铜镜的直观认识;积极参与专业讲座和学术活动,与专家、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在收藏时,务必保持理性,不可盲目跟风,以专业知识和审慎态度为指引,才能在古铜镜收藏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领略古物所蕴含的独特文化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