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省级粮票(4) 山西省粮票的发行背景、种类与特点

陈愿柱-江西

<p class="ql-block">  山西省主产秋杂粮、细粮不足,为缓解供求矛盾,与京津冀地区同步开展粮食计划供应,发行粮票超二十亿斤,顺利完成资源奇缺情况下的粮食配给工作,确保了全省军需民食。</p><p class="ql-block"> 1953年1月1日,山西省粮食经营管理局升格为山西省粮食厅。至1955年底,全省下辖雁北、忻县、榆次、长治、晋南5个专区和太原、大同、阳泉、长治4个市,共108个县(市、区),各专区、市、县都设有粮食局,负责同级的粮食供应。1969年8月省粮食厅改建为省粮食办公室。1971年5月成立省革命委员会粮食局。1972年2月并入省革命委员会商业局,11月恢复省革命委员会粮食局。1979年12月恢复成立山西省粮食厅。1983年8月更名山西省粮食局(图1,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  山西省于1953年11月开始实行市镇粮食计划供应,采取细粮凭证、粗粮登记不限量的办法。1955年9月全面实行粮食定量供应,每人每月定量标准规定为6等15级,初期人均29.7斤,后调整为31.5斤(《山西通志·粮食志》,中华书局,1996年3月),凭粮食供应证或市县粮票购买。12月发行首套山西省地方粮票,于1956年1月1日起使用,用于“城乡居民在外出”时用膳和购粮。1992年6月全省居民定量食油价格放开,12月太原、长治等8个地市放开粮食价格。</p><p class="ql-block"> 为配合实施粮食统销政策,从1955年到1991年山西省共发行粮票21套(含地方粮票、加印太原的粗细粮票以及不同版别)。此外,还发行了油票、料票和侨汇粮油票。</p><p class="ql-block"> 1.山西省地方粮票。1955年12月发行首套粮食厅地方粮票2两至30斤8种,分为甲乙两版,甲版有30斤无2两,乙版有2两无30斤,两版图文稍有差异,有效期1956年1-12月,到期后在背面加盖“一九五七年有效”延期使用。随后,发行地方粮票7套:1958年8种,规定1958年度有效,但部分加盖“一九五九年使用”延期使用;1959年1两、3两,找零使用,用至1966年底;1959-1960年7种,有效期1959年7月至1960年6月底;1960年11种,其中五条说明薄纸1两至10斤7种,厚纸1两、3两、半斤、1斤、5斤、10斤(仅见前3种),四条说明(少有效期)厚纸1两、有3两、5两(仅见1两),用至1980年9月底;1964年1两、2两、3两(仅见2两),该年开始票背不再印制有效期;1965年1两、2两、1斤、30斤(仅见1斤);1966年30斤、50斤(图2),印有“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后三套用至1980年9月底。以上各版粮票在票背印有“为城乡居民在外出用膳、购买粮食制成品或成品粮需用”,说明这些粮票均属流动粮票。</p> <p class="ql-block">  1967年起取消“地方”两字,发行省粮票6套:1967年3种,省财政贸易委员会印制;1970年7种,印有语录,连同1967年版于1980年9月停用。1971年7种,于次年12月发行。1974年7种,当年11月发行。1970年、1971年、1974年版面相同,背面均加印“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印制”圆章。1976年7种,于次年5月发行。1981年4种,于次年5月发行。1971~1981年四版粮票,用至1992年底。这些粮票同上面的地方粮票一样,都属流动粮票,供外出人口购粮使用。</p><p class="ql-block"> 山西省1955~1989年间共印粮票238063万斤,主要年份的面额和印量如下表(万斤)。</p> <p class="ql-block">  2.山西省粗细粮票(太原)。根据国务院关于省以下不得发行粮票的规定,自1980年起省粮食局统一印制加印“太原”字样的粗、细粮票各3套:1980年粗、细粮票均为1斤、2斤、5斤、10斤;1983年粗、细粮票均为10斤;1991年粗、细粮票均为5公斤,于1992年初投入使用。这些粮票,按市民定量标准每季发放,可在太原市购粮,但不准在市场购买熟食品,均于1992年底停用。</p><p class="ql-block"> 3.山西省特种补助购油证。1954年3月山西开始食油统销,按城市人口规模确定供油比例,如太原市每年人均10斤,一般县城只有3斤。在定量供应之外,实行补供制度,即对市民在四大节日(春节、五一、国庆、元旦)以及对离休干部、高级科教人员、郊区菜农、会议、宾馆、回民尔代节等特殊对象实行补助供油。1957~1964年发行特种补助购油证6套:1957年半斤、1斤半,1958年1斤半,1961年7两半,1962年7两半,1963年1斤半,1964年半斤、1斤半(图3)。均为月份票。</p> <p class="ql-block">  4.山西省粮食厅饲料票。饲料票用于定量购买牲畜饲料粮,共8套。1955年10月1日发行5种。1956年7种。1959年5种。1959-1960年粮食厅生猪、畜禽饲料专用票(图4)各1套,均为6种。1960-1961年生猪、畜禽饲料专用票各1套,分别为5种和4种。1962年商业部门专用饲料票6种。生猪饲料专用票用于商业部门收购社员生猪时补助饲料使用,商业部门专用饲料票包括生猪、畜禽饲料专用票在内,1964年4月全部停用。</p> <p class="ql-block">  5.山西省侨汇粮油票。1960年7月发行下半年华侨特种物资供应证,有效期半年,1961年改为有效期一年,按照每百元侨汇粮食12斤和食油2斤的比例印有粮票和油票。1962年发行侨汇证粮1两,加盖发证日期1962年5月5日。1962年7月、1963年两次提高粮油供应标准后,重新发行了侨汇证,但未见实物。1978年4月1日恢复发行侨汇物资供应证5元、10元、50元、100元4种,依次印有粮票1斤、2斤、10斤、20斤,油票0.75两、1.5两、7.5两、1.5斤(此后相同),设计简单,未印年份。1979年7月1日发行侨汇商品供应证4种,未印年份,有效期一年。无年版4种,双塔寺图(此后均为双塔寺图),1980年开始使用,仅见样张。1983年版4种(图5)。1986年版4种,此年开始为公斤制。1988年版4种。1991年版4种。1992年底停止使用。</p> <p class="ql-block">  6.山西省粮票的特点。(1)承印厂家多。1955年至1960年为山西印刷厂,1960年版增印、1965年、1967年版为太原印刷厂,1965年版增印为长治印刷厂,1966年为上海印刷版厂,1970年为北京印刷厂。(2)发行界限清晰。山西省粮票由省粮食厅印发,全省通用。各市县从1955年粮食定量供应后开始印制临时地方粮票,供居民在本地用餐、购买粮食制成品使用。1960年省人民委员会发出文件,要求县级停印粮票。1978年省财贸委员会根据国务院“省以下各级不得印制发行粮票”的规定,决定太原、大同、阳泉市从本年10月1日起停用自印粮票。(3)减少粮票发行。1972年省粮局规定,对农业人口的外出民工、临时合同工、自带留量上学的学生以及互换粮食种子在1000斤以上者,一律使用粮票划拨证,以减少粮票发行,节约费用。(4)珍稀品种多。如1955年粮票30斤为筋票,甲乙两版16种存世罕见;1966年粮票2全、1967年3全为山西顶级粮票,每套均为罕见;1960年粮票薄纸7全珍见;1959-1960年生猪、畜禽饲料专用票2套均属珍见;1955年、1956年和1962年三套饲料票样票也为珍见;各种购油票稀见;1976年之后的各种粮票常见。(作者:陈愿柱 2025年初稿,于赣州粮食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