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叙事

春江

<p class="ql-block"> 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 回望一年前我的新疆之旅,那些秋风中的日日夜夜,我至今热血沸腾。</p> <p class="ql-block"> 那一路风光,一路飞想,那些无言的感动,还有莫名的忧伤……</p> <p class="ql-block"> 陕北的秋天是果园的秋天,是飘香的秋天。一路都是红红的苹果园,走进果园,摘一兜红苹果,一路是那样香甜。</p> <p class="ql-block"> 那铺满阳光的山道绵延悠远,那举着绿色烛台列队的群山,有时又在突然在公路前面耸起。傍晚时分,斜阳追着汽车,拉出老长的影子,像一截遗落在时间褶皱里的断碑。</p> <p class="ql-block"> 在潼关古渡口打卡留念,也别有感受。古渡位于黄河大拐弯处,这里有“天下黄河十八湾,最美一湾在潼关”的壮丽奇观。黄河、渭水、洛水在此汇集,滔滔东流。柳荫影里,凭河远眺,遥想黃河旧事,感悟时间的断章,涛声中,恍惚听到往昔的商船号子声声,那是浊浪急流中一叶小艇在浪尖上迎风飞渡。</p> <p class="ql-block"> 虽已不再是轻易感动的年龄,但车过志丹县城,在伟人的一处题词旁,我还是停车凝望。这是一块巨大的牌架,上有毛泽东亲笔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八个大字,下面一行小字:纪念刘子丹同志。刘志丹和习仲勋等同志是大革命时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正是这块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才有了安全的落脚地。中国革命也由此走向胜利。 </p><p class="ql-block"> 环望志丹县城,车流滚滚。当年大革命时期林立的红缨枪已耸立成林立的高楼,街道上是熙熙攘攘的人流,陕北高原的阳光温暖和煦。</p> <p class="ql-block"> 吴起县中央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我在那里打卡参观。那是红军长征途中四大会师地之一。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在此会师,中央红军由此有了落脚地,中国革命由此开启了新篇章。历史的转向如人的一生,也是充满了机遇与变量。倘若当年,没有这块根据地,中央红军的长征又该走向哪里呢?站在一个号兵的铜像前,我不禁沉思。</p> <p class="ql-block"> 下湾寺的明月,可否还记得,那一夜闫家沟村部小广场上,那辆孤岛的汽车旁,漂泊的帐篷下,锅碗铁勺的声响? </p><p class="ql-block"> 青山的夜,可否还记得,那一晚几乎掀翻汽车的狂风骤雨,何等惊煞夜半的旅人?</p> <p class="ql-block"> 阿拉善左旗,辽阔的草原,悠闲的羊群,简易的板房,一切都是那样协调和自然,就连那五岁的孩子的笑容都有西北阳光的味道,都有羊粪火炉上嘟嘟的奶茶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大西北的魅力,不仅在于自由自在,在于风沙,白云、大漠这些西北美学符号的和谐共融,更在于在这荒凉中生命的蓬勃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 腾格里沙漠,那沙丘游走的脊线,沙海里的漫走,深深浅浅的脚印,那些遗落在沙海的凝视,一切都应被流动的金色抚平了吧。</p> <p class="ql-block"> 沙漠公路通向悠远,通向更深的大漠。汽车在风沙遮道的公路上绝尘而去,窗外一座座沙丘快速涌向身后,一切都愈来愈小,愈来愈模糊,而那飞扬的沙雾却定格在记忆中,那是大漠写给孤勇者的颁奖词:某年月日,有个䒯䒯孑立的旅人,曾用辙印在大西北写下致岁月的情书——每个标点都是滚烫的沙粒,每段空白都蓄满苍凉的风声。</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大西北,西北自驾游的第七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摄影:春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字:春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以此纪念我的新疆之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