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惊雷在端午子夜撕裂厚重的云层,将我从梦中猛然惊醒。党校三十楼的窗户前,雨幕裹挟着耀眼的电光扑面而来,刹那间,半座兰州城被点亮。远处兰山的轮廓在闪电中若隐若现,黄河宛如一条墨色绸带,被两岸灯火映照出粼粼波光,而脚下的校园,则沉醉于雷雨与夜色交织的神秘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当雨声渐渐平息,城市的霓虹透过薄雾柔柔地漫进窗台。图书馆穹顶的鎏金党徽在湿润的夜里泛着微光,教学楼的边沿灯如一串散落的星辰,沿着中轴线延展至操场。平日里庄重威严的校园,在夜色中褪去了棱角分明的轮廓,连校门口那排银杏树也化为朦胧的墨影,唯有保卫处南门岗亭的灯光始终明亮,如同一颗安稳的锚,定住了这片被雷雨惊扰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忽然,楼下草丛里传来细碎的唧鸣,仿佛谁在叶间撒下一把银豆子。起初以为是雨声的余韵,细听之下才发觉,那是某种夜行动物的私语——或许是藏在蔷薇丛中的蟾蜍,或许是石阶缝隙里的蟋蟀。它们的叫声被雨水洗涤得清亮无比,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织出了一片乡野般的静谧。这声音让我忆起儿时端午夜,外婆摇着蒲扇讲述的“百虫醒,夏始盛”。原来,在高楼林立的都市深处,依然隐藏着与自然相通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远处滨河路上传来的车流声,低沉得如同大提琴的弦鸣,与近处的虫鸣、楼外的风声交织在一起,谱成了一首端午夜独有的合奏曲。当闪电再次划过天际,我看见黄河对岸的轮廓,那景象仿若一个古老的时间隐喻——雷霆惊夏,夜雨润城。这座校园与城市,就在这自然的节律里,各自醒着,又彼此呼应。</p> <p class="ql-block">此刻,站在三十楼的高度,既能俯瞰兰州城万家灯火的人间烟火,也能聆听校园角落里不被察觉的生命轻响。惊雷不仅是季节的信使,更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被日常忽略的时空褶皱。当我们站在高处俯瞰世界时,低处的虫鸣与远处的河声,都在诉说着同一个关于夜晚、关于生长、关于守护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