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个屈原,带出了如此绚丽的中华龙舟文化</p><p class="ql-block">端午尚未至,多地已出现龙舟竞赛,同时也带动了美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参赛扒手们纷纷锻炼八块腹肌。前些时候,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和省长王伟中到广州富豪村猎德视察,村民很自豪地向省领导介绍猎德开展与龙舟有关的活动情况。</p> <p class="ql-block">“世界龙舟看中国,中国龙舟在叠窖”</p><p class="ql-block">“世界龙舟看中国,中国龙舟在东莞”</p><p class="ql-block">“世界龙舟看中国,中国龙舟在佛山”</p><p class="ql-block">“宁可煲烂,不可扒慢”这样阳刚自豪的口号喊的震天价响。</p><p class="ql-block">龙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它穿透着豪迈穿透着力量穿透着团结,有独特的魅力和号召力,一条村、一个宗祠的人,一个世界的人都冲它而来。</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端午节那么吸引人,是因为端午节是一个祭祀的节日,满足了人们对先祖崇拜之需求。端午节为什么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被流放,听到楚王去世、国都被占的消息,难受至极自沉于泪罗江,以身殉国。为什么要划龙舟、包粽子,是当人们划船打捞屈原,没捞上来演变成划龙舟。因为怕他被鱼咬,用树叶包饭团弄到江中,演变成粽子。有人还在屋前挂艾草、佩戴香囊,以驱蚊辟邪。这些源自民间传说。</p><p class="ql-block">事实上,近代的时候,闻一多先生就曾经考证,端午节源自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的龙图腾崇拜。赛龙舟最初是祈雨仪式,粽子则是献给水神的祭品。后来有考古发现,长江中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百越族以龙为图腾,通过断发纹身、祭祀龙神祈求平安。</p><p class="ql-block">另一种说法则是: 端午节与比屈原早生两百年的伍子胥有关。吴王夫差将伍子胥尸首于五月五入钱塘江,百姓见其尸“随潮往来”,尊为“涛神”。</p><p class="ql-block">吴越地区竞渡龙舟,实际是为了迎“伍神”,往江里投粽也是为了祭奠伍子胥。</p><p class="ql-block">还有记载说,越国曾经为了伐吴,借“龙舟竞渡”的习俗活动,伪装水军训练,选五月五日是因为“悯子胥之忠”。经后人考证,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而这个时候屈原已去世 750 年以上了。</p> <p class="ql-block">透过各种传说,可知端午的由来比屈原要久远得多,根源是远古人民为了祈福,我们今天也要借这个节日为自己和家人祈福。</p> <p class="ql-block">一岁一端阳,一岁一安康</p><p class="ql-block">一粽一相遇,一叶一关情</p><p class="ql-block">人间烟火处,处处皆平安。</p><p class="ql-block">愿百病不侵,无灾无难;愿年年岁岁皆顺遂、皆安康;愿纵横四海,美好接“粽”而来。所遇之事有期有盼“粽”会有希望。</p> <p class="ql-block">“粽”有千般好,唯你最“粽”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