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4 月 18 日:早餐后车至东营,参观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东方白鹳之乡,中国观鸟天堂”之称的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后乘船顺黄河而下寻觅河海交汇奇观 午餐后参观黄河文化馆住东营东营蓝海国际大酒店</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晨6时漫步青州古城街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东营黄河文化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河文化馆借助中国传统礼器—鼎的造型,与周边建筑共同诠释“天圆地方”“革故鼎新”“黄河之水天上来”等文化内涵。主体建筑整体四层,建筑总面积20351平方米、展陈区面积10928平方米。展陈以“大河奔流”为总题,包括“中华母亲河”“魅力黄河口”两个板块,分为八个主题展厅。以“志说黄河”“志说东营”的形式,通过多种展陈手段,展现黄河风采,讲述东营故事,是广大观众“纵览黄河、感知东营”达到“存史、资政、育人”的目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正门镶嵌巨幅浮雕,描绘黄河儿女繁衍生息的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1,主题分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展陈以“大河奔流”为总题,分两大板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华母亲河:涵盖黄河起源、大禹治水、六次改道等历史,通过文物(彩陶、青铜器)、实景复原及全息投影技术展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魅力黄河口:聚焦东营盐文化、吕剧文化、胜利油田开发及湿地保护,设有黄河三角洲四季实景体验。</b></p><p class="ql-block"><b><i>2,特色展厅。</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包括壮美黄河、沧桑迭变、逐梦未来等8个主题展厅,其中黄河体验厅提供互动式参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i>后母戊鼎</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河文化馆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餐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这尊后母戊鼎,是按1:1的比例复制的。</b></p> <p class="ql-block">大河奔流</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由东营市奔流入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亿万斯年的黄河,一路绕高山、穿峡谷、走戈壁、越平原、汇溪润、纳百川,以雷霆万钧的气势,兼收并蓄的胸怀,滋养万物的挚爱,浩浩荡荡、勇往直前,哺育了中华民族、开启了中华文明,见证了中华崛起,铸就了中华精神,成为中华文化深邃的象征、永恒的图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河奔流”主题展,坚特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相结合,力求通过“中华母亲河”“魅力黄河口”两大板块,以“志说黄河、志说东营”的形式,系统、真实、生动地展示黄河风采,传播黄河文化,讲述东营故事,激励参观者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河图洛书</i></b></p><p class="ql-block"><b>“河出图、洛出书、空人则之。”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华夏文明的源头。相传上古伏羲氏时代、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传大禹时期,洛阳以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 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河图洛书是阴阳五行之说</b><b style="font-size:20px;">的管端,诸子百家时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甲 九星等皆可追溯至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巨幅画《黄河之水天上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i>中华母亲河</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波澜壮阔的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游走在神州大地,鬼斧神工般在地球表面书写了一个大大的“几”字。追溯人类的远古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非常适宜人类生存和农牧业发展。早在180万年前,“西侯度人”即在此采集、渔猎,点燃了人类第一把文明圣火。此外,还有“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都在此繁衍生息;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勾勒出中华远古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框架。最迟在6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带有血缘关系的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和黄帝两大部落最为强大。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构城建都延绵3000余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就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传承几千年,构建起中华文明框架的大量经济、政治、文化成果,也都产生和发端于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河源头"高原人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黄河蜀岸是故乡</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一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史前及夏商时期华夏民族主要的聚居区。黄帝、炎帝、蚩尤逐鹿中原,尧舜禹禅让,夏禹治水,文王被拘,武王伐纣的故事都发生于此。殷商甲骨在这里发现,儒、释、道文化在这里交融,神州大地上一次次民族融合在这里上演。一片古老的热土支撑起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并延续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科技和艺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地上悬河</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河下游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逐渐抬高,平均每年以8~10厘米的速度增加。在河南沁河口附近,黄河水位高出河堤外地面6~7米,高出新乡市区地面30米。在柳园口附近,黄河滩面高出开封市地面7米左右,这一段黄河形成了地上悬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东京、也就是宋代的开封府。和明代的开封府、清代开封城的大部分,都被“悬河”深埋于近10米深的地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而且,这些古城遗址无法实施考古挖掘,因为,一旦黄河水渗透进来,现在的整个开封城都将不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i>魅力黄河口</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个城市的诞生,如同一个生命个体的降临,是时与空的交汇,是性与灵的结合。黄河与大海的撞击,造就了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变化成就了东营市。在有历史记载的西汉至今的两千多年间,黄河先后两次选择从东营入海。时间总计达一千两百余年。黄河自东营入海,造就了大片新生土地,成为共和国“生长土地”最快的地区。东营,一片古老而年轻的热土,一座新兴的石油城市,共和国版图上一个具有地理坐标意义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0平方公里,分南北两个部分:南部区域位于现行黄河入海口,面积1045平方公里;北部区域位于1976年黄河改道前的刁口河流路入海口,面积485平方公里,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b></p> <p class="ql-block"><b>区内共有野生动物1629种,鸟类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共有370种,其中候鸟300余种,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大鸨、东方白鹳等2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灰鹤等64种。珍稀濒危鸟类逐年增多,每年春、秋候鸟迁徙季节,数百万只鸟类在这里捕食、栖息、翱翔,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区内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685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93种。盐地碱蓬、柽柳和罗布麻在自然保护区内广泛分布,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集中分布面积达6.5万亩。区内自然植被覆盖率达55.1%,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新、奇、特、旷、野”的美学特征,具有黄河入海、新生湿地、珍稀鸟类等特色旅游资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在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国际、国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赞誉。2006年,被列为全国51处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之一,2013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0年、2016年先后被授予“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中国黑嘴鸥之乡”,2005年、2011年二次被评为“中国最美湿地”,2020年荣膺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三角洲平原苦河故道景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草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河三角洲植被的分布主要受水分土壤含盐量、潜水水位与矿化度、地貌类型的制约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木本植物很少,以草甸景观为主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盐地碱蓬</i></b></p><p class="ql-block"><b>也称翅碱蓬,俗称黄须菜。为肉质盐生植物,具有典型的盐生结构, 生于土壤含盐量9%-30%区域,是黄河三角洲淤泥质潮滩的先锋植物和重盐碱土的指示植物。土壤含盐量在0.3%-0.5%适宜生长,0.4%~1%时显绿色,1%~1.6%时显红色,1.6%~2%时则变枯黄,含盐量在2%以上时死亡。东营市各区、县均广泛分布。秋季或重度盐碱且干旱时枝叶由绿色变红色,大地片片火红,俗称“红地毯”,可观赏。幼苗可做菜,北方沿海群众春、夏多采食;种子也可食用、榨油、入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平原故道景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故道保护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本保护区位于三角洲平原南部的1930-1950年黄河故道地区, 虽然不在地质公园主园区内,但河流地貌及微地貌沉积机构仍然明显,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美学价值。黄河废弃后迅速沼泽化, 芦苇茂密, 植被发育,水乌栖息觅食于其中,广阔的沼泽中数条小河穿流其间。由于小河道被大小不一的心滩隔开,小河网交织,形成典型的网状河环境,小河道中沉积的是粉沙,心滩中沉积泥质粉沙并长满芦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故道遗迹景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故道地质遗迹综合保护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故道地质遗迹综合保护区位于黄河三角洲市北部,为黄河三角洲地质公园的北区。设立该保护区是为保护黄河三角洲平原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河流沉积地貌景观、微地貌景观和海岸带附近的河口地貌景观。这些地质遗迹景观主要布网状河环境、反向水流、风成沉积、贝壳砂及古海岸线、黄河沉积剖面、强进蚀型平原海积地貌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因今日阴雨天气,未能乘车去入海口口而有点遗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入住东营蓝海国际大酒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