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粽香深处艾草青,五月端午包粽子,味道的诱惑,情感的寄托。</p><p class="ql-block">印象中,五月之端,应阳光如诗,轻洒大地每一角落,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才像初夏的模样!</p><p class="ql-block">只是大多数农历五月,总令人恼!老天似乎没正常过,老是哭!端午日,雨还更大,灰蒙蒙一片!</p><p class="ql-block">遥想屈子沉江的悲壮,楚国悲歌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下些雨,也是正常的!要不然,怎去烘托气氛呢?</p><p class="ql-block">小时候的端午佳节,每家每户的厨房里总弥漫着粽子的香气。这香气,是孩子们最期盼的,等到味道最浓的时候,粽子就可以吃了。你不能偷吃,得守着!就算开吃了,也要省着,一小口一小口地嚼,嘴里还要发出夸张的“吧唧吧唧”声。不光是炫耀,还有慰藉!一年只有这一回!味道的诱惑,情感的寄托。</p><p class="ql-block">在当时,包粽子是一个大工程,连用的糯米都有讲究,要选用本地的圆糯米,提前一天用水泡上。粽叶也是提前在村后山摘来的,放在大木盆里,压上重物,灌上井水,泡个一天一夜,才可以用。肉,也要挑皮厚膘肥的那种,最好是连着肋骨,好处理。拿回家,切成条状,适合的大小。一个粽子里肉的多少,在当时是非常能看出这户家底的。就算那段时间手头“紧”,也要想办法去爱国或“六百斤”这两个“砍肉鬼”那赊几斤肉回来的,至于肉的好坏,就由不得主家了。</p><p class="ql-block">直到现在,我喜欢吃的粽,还是肉肥、皮厚的,奶奶会特意包一些,小时侯,馋怕了!真搞不懂,现在的人怎么喜欢吃瘦肉粽,缺了肥肉,还有香味吗?切好的肉,通过腌制,味道会更好!盐好像是唯一的调味料,奢侈点的人家会加点酱油调色。至于赤豆、罗汉豆,那是拿来“凑数”的,没啥馅,最大的问题在于缺肉。包粽子的丝绳也讲究环保,用的是棕榈叶,撕成薄片,再连接成线。在当时,村后山的两棵棕榈树,确实给我“赚”不少粽子,不过大多数都是少肉或无肉的。虽推辞过,但乡邻总会在你不知晓的情况下,将粽子放在你发现得了的位置。当时的人,淳朴而又温暖,物质上都不富裕,但人情上从未考虑过亏欠谁!</p><p class="ql-block">端午包粽子。</p><p class="ql-block">手法熟练的主妇们,轻轻翻飞粽叶,一片片翠绿的叶子在她们手中跳跃,仿佛有了生命。将粽叶折成一个“斗”状,先铺上一层泡好、拌和盐的糯米,再依次放上五花肉、罗汉豆。翠绿的粽叶,包裹着洁白的糯米,五花肉点缀其间,色彩诱人。再撮上最后一把糯米,将粽叶尖往上一折,盖好,两个角出来了。拿另一张粽叶,裹紧,修整,剩下的两个粽角也出来了!嘴巴也不能闲着,牙齿咬紧棕榈叶绳的一头,一手攥紧粽子,另一只手迅速地绕绳,绑紧,再扯断,一只粽子就包好了。绑的时候,不能太紧,紧了粽子不容易熟,松了又失了口感。所以,主妇们自谦的时候,往往会说“我是很笨的,连个粽子都不会包”。包的粽子,不仅要好看,味道还不能差,确实是考验娘们儿的手艺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两张粽叶,包一个粽子,省到极致。粽子的形状的三角粽。我觉得可能我们这边的人肚量大,能吃,所以粽子也大!</p><p class="ql-block">由于粽子的馅料不一样,所以有时,粽叶尖留着,长出一截,就成了标志了!包到最后,馅料没了,糯米还有的多,主妇们往往会用一张粽叶,就包成一个粽子。把若干个这样的粽子,绑在一起成了“白芯粽”,煮熟后,变成哄娃的玩具,可以挂脖子上的。当然,浪费是不可能的,最后还是会吃到肚子里</p> <p class="ql-block">粽子煮熟后,香气四溢,弥漫在整个村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围坐在桌旁,等待着粽子的到来。当粽子终于端上桌时,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我们小心翼翼地剥开粽叶,露出里面微黄的糯米。其实,剥粽子是很麻烦的事,煮熟的粽子,粽叶是黏糊糊的!咬一口粽子,嘴唇发黏,糯香满口,让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粽子的香气,不仅仅弥漫在厨房和餐桌上,更弥漫在人们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端午是少不得插艾草与菖端午节放在门窗边的艾草。相较于艾草的唾手可得,采菖蒲的经历要丰富得多,只在村梁彦宏三爷的小池塘里有。基于这个原因,三爷也是很有底气的。菖蒲不能割,只能整根挖——拿来割,一把“剑”,就缺了“剑柄”,还怎么辟邪?的,翠绿中泛着清香。这艾草和菖蒲,不仅仅是节日的装饰,更是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祈愿。它们散发出的清香,仿佛能驱散一切邪气,给人们带来平安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艾草多得是!坡下、门前,长得比人高,这个不难弄!去割艾草的时候,奶奶总是嘱咐:“割之前,拿根棍子敲一敲!有蛇的,五月的蛇最毒!”奶奶话还没说完,我已砍倒一片!</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放在门窗边的艾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较于艾草的唾手可得,采菖蒲的经历要丰富得多,只在村梁彦宏三爷的小池塘里有。基于这个原因,三爷也是很有底气的。菖蒲不能割,只能整根挖——拿来割,一把“剑”,就缺了“剑柄”,还怎么辟邪?</p> <p class="ql-block">三爷是位非常和蔼的长辈,每年去采菖蒲,他总要捉弄我,平时也少不了。记得有一年去挖菖蒲的时候,捉鱼,小池塘里游泳。</p><p class="ql-block">端午佳节,热闹非凡。喧闹之中,我总会想起那位孤独的诗人——屈原。他,以生命为笔,以热血为墨,书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之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粽子飘香,艾草插门,五色绳系腕,龙舟竞渡……这些,不仅是对屈原的怀念,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愿我们在这端午佳节中,享受美食与习俗带来的欢乐时,能够领悟到屈原那种深沉的爱国情怀与对人民的深厚情感。</p> <p class="ql-block">根要在,情要深——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佳人相见一千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