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金口玉言</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4617333</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作者拍摄和制作</p> <p class="ql-block">“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笔下朦胧的烟霭曾令我心驰神往,却未曾想,现实中的香烟竟织就重重“烟瘴”将我困在其中。从1999年到2009年,整整十年,香烟成了我生活中形影不离的“伴侣”。作为文字工作者,我常以烟提神,每日消耗三包香烟,烟灰缸里堆叠的烟蒂,见证着我在稿纸前一根接一根的“灵感求索” 。彼时支撑我抽烟的,正是许多人都曾深信不疑的三大“理由”。</p> <p class="ql-block">其一,“男人哪有不抽烟的”。在当时的认知里,香烟仿佛是男性成熟魅力的标签。看着身边同事朋友吞云吐雾,我不自觉将抽烟与“男人味”划上等号,认为不抽烟便缺了几分阳刚之气。其二,“抽烟利于开阔思路”。作为一名政治工作者,面对繁杂的文字材料,思绪陷入僵局时,我总将香烟视为“灵感催化剂”。点燃香烟深吸一口,便幻想灵感能随烟雾涌入脑海。其三,“抽烟有利于交流情感”。社交场合中,递烟、点烟成了心照不宣的社交礼仪。一根香烟,似乎就能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打开话匣子,让交流更加顺畅。</p> <p class="ql-block">然而,成为父亲后的一次偶然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那日在家中抽烟时,年幼的孩子突然剧烈咳嗽起来。看着孩子涨红的小脸和难受的模样,我的心猛地揪成一团。查阅资料后才惊觉,二手烟的危害远超想象——即使少量暴露,也会损害儿童的学习能力,影响其阅读、推理和数学技能发展,而尼古丁代谢产物可替宁,已被证实与儿童学业成绩下降相关。那一刻我才明白,自己手中袅袅升起的烟雾,正悄然侵蚀着最爱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真正迎来改变契机,是2009年调入柳林县人武部工作后。单位浓厚的戒烟氛围,为我推开了新生活的大门。同事们共同制定戒烟约定:戒烟期间若被发现抽烟,需自费宴请全单位聚餐。这份充满仪式感的约定,既是无形的压力,更是强大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为了彻底摆脱烟瘾,我果断将办公室、宿舍的香烟尽数赠予同事。家人也全力支持,准备了各类糖块帮我缓解烟瘾。每当尼古丁戒断反应袭来,烦躁不安、注意力涣散时,甜味在舌尖蔓延,仿佛也在抚平内心对香烟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戒烟初期的日子尤为艰难。首月,身体对尼古丁的依赖让我坐立难安,常陷入莫名的焦虑与空虚;看到旁人抽烟时,喉咙不自觉发痒,双手也下意识摸索口袋;在办公室和宿舍时,有时莫名其妙的拉抽屉、开柜门。但孩子因二手烟咳嗽的画面,总能在关键时刻刺痛我的神经,让我重拾坚持的勇气。在同事监督与家人鼓励下,我咬牙熬过了这段“戒断反应期”。第二个月,烟瘾虽有所缓解,却仍在不经意间卷土重来。路过烟摊、闻到烟味时,熟悉的冲动便会涌上心头。我不断在内心告诫自己:抽烟不仅损害自身健康,更是对家人健康的不负责任。凭借着这份信念,一次次压制住复吸的念头。到了第三个月,惊喜悄然降临——曾经难以抗拒的烟瘾已变得微弱,我竟能坦然走过烟雾缭绕的人群,不再心生波澜。</p> <p class="ql-block">成功戒烟后,生活的蜕变如破茧成蝶般惊艳。健康状况显著改善,晨起时口中苦涩消失,咳嗽症状大幅减轻,曾经爬楼梯都气喘吁吁的我,如今体力充沛,甚至爱上了跑步与登山;工作时,不再因烟瘾打断思路,专注力与写作效率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家庭环境彻底告别烟雾侵扰。看着孩子在无烟环境中健康成长,学习成绩稳步提升,我更加确信,戒烟是此生最正确的选择。(下图为夜爬东岳泰山观日出留影)</p> <p class="ql-block">“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场与香烟的十年博弈,最终让我冲破缭绕烟雾,重获生命本真的清朗。在世界无烟日,愿更多人能以勇气为刃,斩断烟瘾枷锁,不仅为自身健康,更为家人创造无烟未来,重享自由呼吸的畅快人生。</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嶂石岩风景区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