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31日,在盛夏中再次迎来端午节,在这里祝大家端午安康。</p> <p class="ql-block">自我记忆中,端午节是很隆重的节日。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早早就起床(五六点左右)将已经提前准备好的糯米用清水冲洗后倒掉,再将清水没过清洗好的糯米,浸泡4-6小时。</p><p class="ql-block">接着出门去赶集,到集市去购买猪排骨、三层肉和咸鸭蛋,之后去购买用于沐浴,以祈求健康和驱邪的野菠萝(学名:露兜树)花和偷牛星(只知道是一种植物,一直不知道学名,味道很清香),再买祭祖用的物品,急忙忙往回家赶。</p><p class="ql-block">回到家,首先将买好的猪排骨和三层肉洗干净后切好分装在不同的盘子里,用酱油和耗油搅拌均匀。接着把咸鸭蛋打开,流尽蛋清后,剩下的蛋黄放进盘子里。</p><p class="ql-block">做好这一切后才开始吃早餐,吃完后将父亲从椰子树上割下来的一排椰子叶分割下来,把刺手的地方用小刀一片一片的挑断磨平,放进早已洗干净准备好的箩筐里,拿到水井边用清水清洗干净后,用麻绳卷起来,放在大锅里,蒸煮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再捞出来,用清水再洗一遍。</p> <p class="ql-block">这时的糯米浸泡的时间也刚好差不多了,将糯米捞出来后过滤干水分,接着往糯米里倒进盐巴,搅拌均匀后就可以包粽子了。</p><p class="ql-block">只见母亲把椰子叶卷成一个半个直柱型后将糯米放进后再加入排骨或是三层肉和蛋黄,再加入糯米,接着把椰子叶整个包成一个圆柱形,用麻绳捆起来,这样一个完整的粽子就完成啦!</p> <p class="ql-block">最后就是上锅蒸的问题了。我不喜欢用高压锅或是天然气或是煤气蒸出来的粽子,直到现在依然如此,我喜欢柴火蒸出来的味道,把椰子叶的清香以及糯米的粘稠、猪排骨和三层肉的软烂以及咸鸭蛋腥咸都蒸出来了,这几个味道混合在一起,把粽子的“香味”发挥到极致。</p> <p class="ql-block">将粽子放到蒸锅里,清水没过粽子,盖上锅盖,开始烧火,在火柴的噼里啪啦声中不停的添柴,过了三个小时左右,再次将锅里的粽子拿出来,把蒸锅洗干净后再次把粽子放进去,再次倒进清水没过粽子,盖上锅盖继续蒸煮。</p><p class="ql-block">我享受烧柴火的过程,搬来一张小凳子,坐在距离灶台一米多的位置,看着木柴不断的燃烧,锅炉中上了水蒸气,这是一种漫长而又值得期待的过程,就这样从白天煮到晚上七八点,有些弄晚的可能晚上九十点才熟。</p><p class="ql-block">柴火熄灭,木柴烧成的木炭星火还在红亮着,等着母亲把锅盖掀开,将身体前倾,鼻子使劲吸着揭开锅盖后粽子第一时间散发出来的香糯。从碗柜里拿出我的不锈钢碗,让母亲用锅铲把粽子“铲”进我的碗里,迫不及待地将椰子叶掀开,顾不得烫就用勺子将粽子送进嘴巴,久违的味道在味蕾中释放,满足的同时就是嘴巴被烫到了,搞不好会起泡😂。</p> <p class="ql-block">晚上吃完晚饭后,母亲将野菠萝花和“偷牛星”切好,放进两个陶瓷碗里,虔诚的摆放在公桌上。</p><p class="ql-block">到了第二天,把野菠萝花和“偷牛星”倒进不锈钢桶里,将已经煮好的开水倒进去,一股清香直冲鼻尖,让人忍不住欢喜。母亲说洗上这水后,往后一年都安康,后来我才知道这野菠萝花配合“偷牛星”煮出来的水蕴含着祈求健康和驱邪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而海南这边的端午节,除了我上述所说的习俗外,还有挂艾草和菖蒲、赛龙舟、洗海水(有一种说法是洗海水相当于是洗龙水,可以带来驱邪避疫,带来安康)的习俗。而我们这边包粽子除了用椰子叶外,也有用野菠萝叶或是槟榔花苞或是箬叶等来包,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包法,形状各异,有三角粽、圆柱形粽,四方形粽等。与北方或是别的省份不同,海南这边的粽子味道都是咸的,有些人在吃的时候喜欢加白糖,比如我。</p> <p class="ql-block">希望多年后端午的习俗还可以传承下去,代代相传,永不熄灭。</p> <p class="ql-block">有一些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必删。有一些图片是好友发的图片已取得同意后保存的,有一些是本人拍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