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图/文:瓜尔佳.冬月</p> <p class="ql-block"> 2015年5月26日妈妈去世了,妈妈去世那年虚岁80岁,今天是5月的最后一天,母亲也走了十年的光阴。其实这十年里母亲的音容笑貌,每一天都印记在我的心里,有时候还能在梦里见到她。回忆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岁月,点点滴滴的琐碎过往总会涌上心头,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的照片,爸爸抱着我,我依偎在妈妈的身边。照片很久远也很珍贵,那时候的我还很小呢,很温暖很美好。</p> <p class="ql-block"> 母亲出生于1936年,小时候母亲是大户人家的大小姐。姥姥家务,裹着小脚,姥爷在京求学,毕业后在山海关火车站担任站长工作,母亲的童年家境优渥,衣食无忧。1949年建国以后姥姥的家搬到沈阳大帅府对面的四合院里。小时候放假时我就到姥姥家,姥姥家里有小舅和二妹,二妹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在沈阳上的小学。冬天小舅在厂子里给我们做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冰嘎”,我们就到院外水龙头附近打冰嘎玩,还会把冰嘎上边画上彩色的粉笔圈,旋转起来非常漂亮。童年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要开学了母亲才来沈阳接我回家。</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玩的冰嘎和鞭子至今还保留着,是一种念想,它寄托着童年的快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 母亲参加工作那年只有17岁,母亲有文化,认识我父亲以后她们于1954年结为夫妻。母亲先后生育我们姐妹三人,小时候我们家住的平房,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一颗丁香树。每年的春天花开满树,香飘四邻,童年的记忆是深刻的。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年的冬天,放学后我和对面屋童大娘家的二哥一起去乐园打滑梯,天黑了才回家,结果棉裤后屁股磨破了两个大洞。进屋就躲着妈妈,结果还是让妈妈看到了猫腻,给我削了两巴掌之后,看我冻的通红的小脸又心疼地把我搂在怀里。那个年代每人就一条棉裤,母亲第二天还要上班,我还要上学。已经很晚了,母亲在灯光下给我缝补棉裤的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 1967年我们家搬到了市二医院后边一栋新盖的预制板结构的楼房里,我们家住在二楼。有两个居室,有独立的卫生间,有厨房。对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当时我们家居住的环境是相当不错的了。可是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不久父亲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喂猪去了。母亲也因为出身不好,加上父亲的原因,每天下班以后都要在单位写检查,开会交代历史问题。 </p><p class="ql-block"> 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当年我只有十三岁,晚上八点多了,妈妈还没有回家。我告诉两个妹妹把门锁好,带上雨伞出门了,外面漆黑一片,马路上的灯光昏暗,一辆车也没有。风很大雨伞根本打不开,我走在马路中间,生怕被雷击倒。我们家距离妈妈单位步行二十分钟左右,小路上一个人影也没有,当时并不知道害怕。到妈妈单位,我一脚把门踹开,大声喊着:妈回家!办公室里的人都愣住了,我拉着妈妈走出了单位。回到家妈妈抱着我们三个就哭了起来,邻居周婶端来一锅粥安慰我妈妈,因为我们还没吃晚饭。从此以后我长大了,学会了做饭,扎炉子,和煤,懂得为妈妈分担家务了。当年那一夜的风和雨以及电闪雷鸣的声音,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二天上学,马路边的大树连根拔起了好几颗,东倒西歪的大树横在马路上。那晚我却勇敢地把妈妈接回了家。直至今日,我依然特别害怕夜晚打雷的声音和闪电⚡发出那炸裂的光。</p> <p class="ql-block"> 妈妈用过的炉钩子我小妹妹还保留着,我学会做饭以后也用过它。虽然已经有五十年不用它了,但是,它留存着我们一家人生活的痕迹和妈妈的温度,也承载着我们过去生活的记忆。小小的炉钩子,勾起了我对爸妈的思念,也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1974年春节前海城地震,当时我爸爸是第二次去了干校。地震发生时是晚上七点多钟,我家的预制板楼,棚顶咔咔作响,鱼缸被我扶了一把,不然就滑落地下,顶层烟筒也震下来几块砖头。妈妈带着我们姐仨跑到了小学的广场那里,我爸爸的老部下崔叔叔赶来我家,他知道我爸爸没在家,过来看看。当时妈妈很感动,真是患难见真情啊!我们家对面屋的乔叔是宾馆的厨师,他带我们去了宾馆,宾馆的楼是日伪时期建的,非常坚固,我们在宾馆住了半个月才回家。如今宾馆大楼还在接待贵客,乔叔已经去世了,崔叔也去世了。但是,我们这一辈的子女还有来往。我们一家人离开那个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已经五十年了,原来那栋预制板楼三十年前就拆除了,新的住宅楼原地拔起。我每次从二医院经过,都会望一眼童年和爸妈居住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我们一家人永远也忘不掉的那段饱经风霜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小的时候还有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当时因为爸爸去“干校”了,舅舅来家里把外门安装上了铁筋,非常坚固。有一天晚上妈妈的同事来家里找我妈妈有点事,妈妈当时还没有下班。他敲门我们没给他开,我们问他,你知道我们的名字吗?他回答特别流利,并说我是你们的陈叔。我们小声嘀咕陈叔不是结巴吗?他怎么不结巴了?肯定不是陈叔。我们姐仨手里分别拿着炉钩子,菜刀和棒子,随时准备着。陈叔见我们不给他开门就走了,不一会和妈妈一起回来了。陈叔告诉我妈妈说:你这仨孩子警惕性真高,我怎么说也不给我开门呀,二妹说:我记得陈叔说话结巴,你说话怎么不结巴了呢?我们几个对视一下,一起哈哈大笑起来!</p> <p class="ql-block"> 今天小妹把妈妈用过的算盘🧮找了出来,并用算盘珠子定格了母亲去世的时间。照片传过来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小妹有心❤️呀!因为她更想念妈妈!算盘是妈妈工作时用过的物品,妈妈当年在营业室收款,那个年代没有计算器,也没有电脑🖥️,只有算盘。妈妈业务精湛,算盘打的好,每次单位比赛妈妈总是第一名。因为这个荣誉文革期间,单位的个别领导说我妈妈业务挂帅,小资产阶级思想严重等等,天天给我妈妈开批判会。我父亲平反重新走上更高一级领导岗位时,爸爸从“干校”回来没有回家,直接带着行李去了妈妈单位。从此以后那些曾经整我妈妈的人再也不嚣张了,批判会从此结束了,妈妈也扬眉吐气了。</p> <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转眼我们姐仨也长大成家了,妈妈也老了。从前呵护我们的妈妈变成一个小女人了,因为妈妈有三个女儿在照顾她。三个女儿还带来了三个姑爷,如同母亲又多了三个儿子,母亲老自豪了逢人便夸。</p> <p class="ql-block"> 1983年妈妈的外孙出生了,姥姥当的可高兴😀了,我一回家妈妈就抢过来抱抱他。妈妈和外孙同一个属性,当年妈妈还没有退休,她经常抱着外孙去她的办公室显摆!显摆!财务科的同志都喜欢我儿子。爸妈没有儿子,有了外孙也乐此不疲呀!</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我儿子考上大学时和姥姥拍的,从前他最爱去姥姥家了,因为一到周末他二姨夫就会做一大桌子菜。他总会说奶奶家吃的是套菜,姥姥家吃的才是大餐。</p> <p class="ql-block"> 一转眼妈妈的两个外孙一个外孙女已经长大了,她们兄妹三个和姥姥的合影拍的多美呀!姥姥好开心呀!忽然想起,我们姐仨和妈妈在一起的照片还停留在小时候,而且是仅此一张,多少有些遗憾呀!妈妈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老了,每一年我们都会给她买新的衣服穿,妈妈总说不要买了,也没地方穿。现在我也将近70岁了,非常理解妈妈当年的想法,确实是没地方穿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穿戴的欲望也减少了。</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2015春节后拍的,当时妈妈刚出院不久,在妈妈家随意给妈妈和小妹拍的这张照片,也是妈妈最后一张照片了。间隔两个多月,2015年5月3号妈妈再一次住院了,住院期间有时候她还会在医院走廊里走一走,妈妈是一个很刚强的人,生命的最后一周妈妈都不能躺下了,汗珠从额头上淌下来,妈妈一声不吭。临走的前一天晚上还自己下床去方便一下。我的父亲是2014年10月25日走了,临走的那天上午还自己去了一次卫生间。回想父母的晚年没给我们增添什么负担,甚至都没有卧床过一天。我们是父母给修来的福呀!十年了,我们很想念爸妈。天之大,唯有妈妈的爱是完美无瑕。如有来生我们还做您的女儿,好好的爱您!祝愿父母天堂安好,女儿想念你们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