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豆芽里的时代变迁

翅膀

<p class="ql-block">同事抱怨过好几次她婆婆每次买来豆芽都要摘根,我也附和了几句,在我们看来,买来的豆芽淘洗几遍直接炒了就可以了,花上一个多小时一个一个把根去掉纯属浪费时间。直到我自己生豆芽,我才突然理解了同事的婆婆为什么要坚持不懈费力去除豆芽的根!</p><p class="ql-block">自己亲自发豆芽之前,我的概念里豆芽几乎是没根的,都是长的白白胖胖水灵灵的。我第一次发豆芽因为浇水不勤快不少豆子来不及发芽就变质了,散发出腐败的难闻的味道,全部被我倒掉了。第二次我就学会了及时浇水,豆芽长势良好,我是在它长根之前还小的时候就把它吃掉了。第三次豆芽能吃之前,我又因为忙连续两天忘记了给它浇水,因为用的拼多多买的发豆芽神器,它是带孔的,下面还有个盛水的托盘,豆芽没有因为缺水坏掉,却长的盘根错节,虽然能用刀顺着发豆芽神器的底部外侧把露出来的根切掉,里面的根还是超出了我的认知,有的豆芽甚至根上又生出了小根须。这种豆芽不摘根确实没法吃,这一刻,我瞬间理解了同事的婆婆,她摘根和我们认为豆芽不用摘根一样都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刻板行为。</p><p class="ql-block">同事婆婆生活的那个年代,豆芽几乎都是无科技纯天然的,生长速度不快,再加上干农活可能就没有多少闲暇时间来给豆芽浇水,导致豆芽长出长长的根是常见现象,所以在她婆婆的生活常识范围内豆芽是需要摘掉根才能吃的。而我们现在大部分豆芽是买的速成的,还没来得及生根就长到了可以吃的长度,我们现在见到的豆芽大部分是没根的,所以我们也就养成了吃豆芽不用摘根的认识。老辈人摘根的习惯,实则是农耕时代馈赠的本能记忆。就像我外婆至今保留着给西红柿"掐尖"的仪式,那些源自土地的生产智慧,在流水线时代变成了行为艺术。当我们嘲笑长辈的"多此一举"时,或许正暴露着对生命过程的陌生——在即时满足的时代,谁还想去了解正常生长的豆芽原来是有根的?!原来婆媳矛盾有时候不是个人的问题,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有问题哦!</p><p class="ql-block">我们小时候,黄瓜西红柿是可以不洗直接摘下来在衣服上蹭蹭就可以吃的;压井里的水是可以不用净水器过滤放学后对着井嘴就可以直接喝了还不会拉肚子的;豆角茄子辣椒是会生虫并且长的形状各种各样的;饮料只有汽水还是逢年过节才能喝上的;小孩子是可以在村子里结伴玩到半夜的;这些,都是我的孩子渴求和羡慕的,原来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隐痛和幸福!</p><p class="ql-block">站在厨房望着那盆自发豆芽,突然觉得根须像时光的触角。当我们用生长激素抹去它们的根系,用除草剂消灭田间的"杂音",或许正在肢解某种珍贵的生活图谱。在这个被科技加速的时代,某些看似固执的传统,或许正是留给未来的时光胶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