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免俗

守望者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你会怎么祝福亲友,自从有一年某教授在网上发表了一个视频说端午节是纪念祭祀的日子,所以不能说快乐,只能说安康。不得不说,网络的力量强大得难以想象,比主席的命令都有效。于是全国上下端午节不再快乐,而是安康、安康、安康,连百度词条都默认为安康了。</p><p class="ql-block"> 一开始我对此是很不以为然的,既然是节日怎能不快乐。但是面对网络上众口一词的端午安康,我又有点心虚。我不怕被人说没文化,有没有文化自己心知肚明。我怕别人觉得我另类,当所有人都安康的时候,你一个人快乐是不是有点格格不入不识时务?</p><p class="ql-block"> 除了端午安康之外,还有近几年层出不穷的网络用语更是甚嚣尘上。尤其是年轻人张口闭口都是流行语,比如:yyds(永远的神);2. 绝绝子(形容极致);3. 破防(心理防线崩溃);4. 躺平(放弃努力);5. 内卷(过度竞争);6. 芭比Q了(完蛋了);7. 6馍(忽冷忽热);8. 社交牛杂症(社交时胆怯与大胆交替);9. 元宇宙(虚拟数字世界);10. 显眼包(爱出风头的人);11. 舔狗(单方面付出);12. 柠檬精(酸别人);13. 摸鱼(偷懒);14. 小镇做题家(应试教育产物);15. 尊嘟假嘟(真的假的谐音);16. 窝囊费(工资的调侃);17. 小趴菜(能力弱);18. 佛系(随缘态度);19. 班味(上班族的疲惫感);20. 草台班子(临时拼凑的团队)等等。</p><p class="ql-block"> 谁若是不知道这些流行语好像都是落后于时代的土老帽。还有就是各种让人听不懂看不懂的歌词或文案。汉字的排列组合到了年轻人手里可以翻云覆雨随意杂糅,至于意思嘛,完全背离字词的本义也无所谓。只要有人一传播,就会一呼百应,传遍全网。网络成了时代的风向标,传统的经典成语被冷落,新的奇奇怪怪的词句一年一年迭代更新像流行歌曲一样。</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流行语,到了明年再说就会被人诟病。而人们到一起聊天,若是说不出几个流行语就不入流似的。 有时听别人说一些流行语不知所云,我也不敢问,生怕一问被人嗤笑,好像没见过世面似的。记得有一年学生们在一起说吃鸡吃鸡,有个老师不明所以,问啥叫吃鸡。学生竟然不屑一顾地说,连这都不知道。其实我也不知道。后来才知道吃鸡是一款游戏。</p><p class="ql-block"> 因为经常和学生们在一起,为了和他们同频。我也接触了不少流行语。但是我始终不习惯用这些流里流气的语言,总觉得不登大雅之堂。个人愚见,和古人创造的经典成语相比,这些流行语实在是没根基没品位,这注定了它们像走马灯一样很快就被淘汰了。然而,一年一年流行语新旧更替,络绎不绝,大有翻天覆地改朝换代之势。长此以往,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将慢慢被边缘化。流行代替了经典,肤浅打败了深刻。汉字不汉字,成语不成语,文化成儿戏,面对列祖先贤,我们情何以堪?</p><p class="ql-block"> 然而,一介草民,人微言轻,我也未能免俗。尽管我心里一百个不愿意,还是口是心非地说端午安康!芭比Q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