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端午时节,艾叶飘香,竹叶裹着糯米的清香弥漫在大街小巷。这香气饱藏着两千多年的记忆穿透时光,将我们带回那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身边。《楚辞》《离骚》动人的情怀,挠动着华夏民族的多少赤诚之心。</p> <p class="ql-block">记得儿时,父母包粽子时总爱念叨:"这是给屈大夫吃的。"那时的我还不懂其中深意,只觉得那青翠的粽叶包裹着香甜,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p><p class="ql-block">如今想来,这简单的食物里,竟承载着一个民族对忠魂的祭奠。</p> <p class="ql-block">龙舟竞渡的鼓点响起时,江水仿佛也在呜咽。那鼓声里分明有着《离骚》的韵律,声声敲打在人们心头。</p><p class="ql-block">划桨的汉子们肌肉紧绷,汗水混着江水飞溅,那不是比赛,而是在打捞一个沉入汨罗的忠魂。</p><p class="ql-block">在岸边的欢呼声里,我总能听见历史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屈原投江那日,楚国的天空想必也未如今日这般湛蓝,诗人的眼里乌云密布,该是怎样的绝望?他的《天问》至今仍在叩击着我们的心灵,那些对天地、对生命的追问,穿越时空依然鲜活存在。</p> <p class="ql-block">年复一年的端午,上了年纪的人们都会在这天,采来菖蒲和艾草挂在门楣。说这样可以驱邪避疫,却不知这习俗里藏着多少对诗人的追念。</p><p class="ql-block">那些青青的草药,多像诗人笔下"纫秋兰以为佩"的高洁品格。</p><p class="ql-block">而系在孩子们手腕上的五彩丝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绚丽的色彩,恰似《九歌》中描绘的神巫世界。</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先人就是用这样美好的方式,让一个诗人的精神永远流传。</p> <p class="ql-block">粽叶的沙沙声中,我们依然能听见历史在低语。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在用糯米、用龙舟、用艾草与一个伟大的灵魂进行时空对话。</p><p class="ql-block">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仪式,而是一个民族对气节的守望。</p> <p class="ql-block">端午的阳光总是特别明亮,照在江面上泛着粼粼波光。恍惚间,我们能看见一袭白衣的诗人临江而立,他的衣袂在风中飘扬,他的诗句在水面流淌。</p><p class="ql-block">这个节日让我们懂得,有些精神永远不会沉没,就像年年端午的龙舟,永远在历史的江面上破浪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