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国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也是影响他一生的座右铭。它巳成为近百年全球医者的灵魂灯塔。</p><p class="ql-block">当成为一名医学生的时候,同学们曾一起畅谈着、憧憬着将来一定要做一名值得患者托付信赖的好医生。</p><p class="ql-block">当成为医生的四十年里,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无愧于心,无愧于民。可恶劣的医疗环境、频繁医闹在全国各大医院不断上演,心想,只要你视患者如亲人,以诚相待这些事情可能不一定会降临在自己头上。怎料,前后发生的两件事的确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我的认知。其中一件同北京陶勇医生被伤一事的缘由如出一辙,不同的是,未造成肢体伤害,但内心都却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现在想来还心有余悸。</p><p class="ql-block">北京朝阳医院优秀的眼科医生陶勇,出生于江西贫民家庭,18岁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25岁、27岁分别取得医学硕士、医学博士学位,后到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曼海姆医院眼科做访问学者一年,回国后师从全国顶尖眼科权威黎晓新教授,专攻葡萄膜炎、眼底疾病治疗,疑难手术达一万多例,现任眼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就是这么一位优秀的眼科医生,却被自己救治过的几近丧失功能的高度近似患者,因为自认未达预期乘其出诊不备横砍数刀,致颅脑损伤、枕骨骨折、左手臂骨折、左手神经血管断裂,失血1500毫升。左手臂严重伤残,惨不忍睹,致近一万余名急需陶勇医生手术治疗的患者失去恢复光明的希望。经过四个多月的身心康复,陶勇医生重返工作岗位,但终与精准手术无缘,只能进行着指导、基础研发和科普工作。但他从未抱怨憎恨、畏惧甚至仇视,仍以理解包容去回馈社会,将自己所学从不同角度服务于民。他说:“安慰给到的帮助比手术做的漂亮其重要性一点也不差”。</p><p class="ql-block">如此优秀德才兼备的眼科专家,都遭受如此惨无人道的伤医事件,何况是我们这些基层小医生呢?不足为奇!也不足为怪!</p><p class="ql-block">陶勇医生的医闹者是一位农民,而对我医闹者一位是受过中等教育的人民教师,另一位是同样服务于人的医务工作者,不是他们的素质低下,也不是他们的认知水平不够,能让他们出尔反尔的根源是,认为可以此做为赚钱发财的契机,大捞一把,从而违背做人的起码道德良知。真是令人发指、令人作呕。这与医院对类似事件的处理上息事宁人的态度有一定关系。</p><p class="ql-block">做为医生从医四十载,不管你如何认真努力,总有酸甜苦辣咸让你细细咀嚼品味。有亲人般直呼其名的幸福与感动,也有后鼻孔哼气横眉冷对被围追堵截关及生命安全的恐吓与胁迫,可“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位病人”、医患沟通制度、患者的满意度一直是医疗行业倡导的十五项核心制度之一,也是我一以贯之从夲心出发努力践行的宗旨之一。</p><p class="ql-block">是啊!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关怀的动作,举手投足间传递着医患间的情感,既缩短了医患距离,也温暖了患者孤寂俱怕的心,又增强了患者的体验感和满意度。</p><p class="ql-block">做为群体患者中的一员,近年来屡屡奔波于各大医院之间,就医体验、个中滋味也谓五味杂陈,应有尽有!医生略带温和的语调、抬头注视哪怕一眼的目光足以润泽你的心田,且不说他的技术水平如何如何。大多时候是在不屑一顾、居高临下、斥责冷眼甚至有辱人格的氛围中小心翼翼地苟且渡过。尽管如此,也非常理解这些所谓的同行们,他们是在常人无法想象的高压态势下工作,同时要确保零差错,他们是人,不是神。而且在中国现行医患比例严重失衡的现实中,仅以善良温柔是不足以震慑很多时候人满为患的混乱局面的,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可一世,冰冷无情的铁包公面孔,甚而眼皮也懒得主动抬举的“后天性睑下垂”,所有的操作似乎是机械的、应付了事而已。传递给患者的感受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患者本来就忍受着突如其来或长期的身心巨痛,雪上加霜的就医环境、恶劣体验确会火上浇油,导致精神崩溃,本来共同体的医患矛盾倾刻加剧,升级再升级...</p><p class="ql-block">有时偶尔也会遇到和颜悦色的被对待,备感受宠若惊、还感激涕零,好像在黑暗中前行遇到了丝丝亮光,欣喜若狂、兴奋不已!</p><p class="ql-block">前几天的一次内窥镜检查,无论从效率、服务还是体验感都是令我最满意、最愉快的一次就医。尤其是人流攒动、混乱不堪、如同自由市场样的窥镜室外一反常态,病患减少,井然有序,让做足了应战准备的我,极度愕然惊叹!怎么回事?经一位医院家属介绍,原来医院设立了四个检查站点,分流了病人,又加强了管理,提升了服务,可不就极大地改变了诊疗环境,增强了病患的体验感,同时自然而然提高了诊疗质量,减少了误诊率和漏诊率。可见医院管理者一定是痛下决心动了“大手术”彻底改变过去的模式和局面的。</p><p class="ql-block">纵观国内外医患比悬殊之差,不难解释一系列矛盾所在。试想,一个医生每天接诊个位数病人,无论从医疗质量、服务态度,还是医患关系、患者的满意度都是显而易见的。可国情如此!现实如此!希望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在强大的政策制度体系的优化完善、规范约束管理下,如分级诊疗、远程会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使“看病难、看病贵”局面有所缓解;同时有更多热爱医学事业的莘莘学子不断参与加入进来,壮大医疗队伍,形成人才梯队;作为患方,就诊前如同旅游前做好攻略一样,准备好所有资料,把简要病历书写成文,避免医生答非所问,说了上句漏了下句,既节省双方时间、解决问题,又获得最佳体验感。分级诊疗也能真正意义上落地生根,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更需要的患者身上,同时减轻三甲医院专家的身心负担。对于无端医闹者国家应从法律法规层面去惩恶扬善,杜绝恶性循环。</p><p class="ql-block">总之,全社会应共同参与,协同努力;医患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共情共鸣 , 还医疗环境朗朗晴空, 医生可以放下包获挣脱束缚,甩开膀子大胆诊疗; 患者在享受优质高效医疗的同时,获得更好的、愉悦的就医体验感。相信,不久将来,医者仁心、职业精神、医德风尚、人文关怀、医疗温度、人性光辉仍会被大家津津乐道所称颂!患者所到医院犹如归家般的温馨,得到亲人般的尊重和关怀,病有所依、所医、所养,痛苦不再,医闹不再,开心快乐每一天,每一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乙巳蛇年端午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