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蘇城。苏州有2500年的建城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苏州叫平江城。明清时期,這里是江南重要的粮食仓储中心、漕运集散地和起运地,相对完整地保留了自唐宋以来水陆结合、河街平行的双棋盘街坊格局,是展示苏州古城传统民居、历史环境、生活方式最完整和真实的核心区,也是大运河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2009年,平江路入选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如今的平江路南起干将东路,北至白塔东路,东侧仓街、西侧临顿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条老街,不仅是苏州的历史老街,还承载着丰富的美食文化。这条味蕾之路,被巧妙地划分为南北两段。漫步其中,你会发现两旁商铺林立,小食店一家接一家,仿佛置身于美食的海洋中。这里的美食种类繁多,每一口都能品尝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让你可以大飽口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漫步在平江路,摇槽船的售票处就隐藏在古朴的巷弄之间。登船后,船娘轻轻划动船桨,两岸的粉墙黛瓦便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船行水上,水波荡漾,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中。船娘的桨声与评弹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动人的江南小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这里,貓貓狗狗們拥有绝对的自由,特別喜歡貓十二咖啡厅,愛貓人的天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夜色中,两岸的古建筑被柔和的灯光勾勒,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这份宁静不久便被一艘艘手摇船所打破,它们轻轻划过,留下一道道悠长的涟漪。桨声悠悠,彷佛在吟唱着岁月之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沿河而行,不时可见几座古朴的石桥横跨河面,它们见证了平江河的沧桑变迁,也承载了无数才子佳人的美好传说。桥上行人匆匆,桥下流水潺潺,动静之间,时间也仿佛慢了下来。它缓缓流淌,带走了忧愁与烦恼,只留下了安宁与祥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潘儒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潘儒巷是苏州街巷的“大隐”,隐在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平江路中间。这条巷子曾名潘时用巷,相传宋朝章𫟅居于此地,故又名章家桥巷。元代后期,起义军首领张士诚女婿潘元绍曾在巷内设过行宫,故又更名为潘氏巷。因方言中“氏”与“儒”音近,巷名讹变为潘儒巷,沿用至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潘儒巷被园林路分为了东西两段。东段与平江路有拱桥相连,设有苏州博物馆的古籍图书馆、故宫学院(苏州)等。西段比东段则狭窄一些,狮子林原来的大门就开在西段的南侧,门堂至今尚在,现作为后门使用。狮子林长且高的围墙,略有斑驳但不失气势,与北侧低矮的民居相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岁月流转,潘儒巷依旧保持着那份宁静与雅致。老旧的屋檐下,阳光斑驳,光影交错,不少居民的家门口都精心栽种着各式各样的花卉植物,夜幕降临之时,饭香愈发浓郁,弥漫着那最是人间烟火气的平静与温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哈哈,戀愛博物館,光听这名字就很有意思,如果能重返18岁,我一定把遺憾變成滿牆的浪漫宣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平江路上有很多古装女子。她们身着鲜艳的古风裙衫,头戴花冠或梳起高髻,化了浓妆,漫步街头或穿行在人流中,其中不乏小女孩和老阿姨。在平江路拍一张古风人像照大概成了苏州旅游的必选課題,街上多的是摄影小哥摄影大叔,肩挂相机,背着纸伞、长剑诸道具,为古装姐姐们示范摆拍姿势,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吴地文化的独特韵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喜歡在这里感受“小桥流水人家”;喜歡看夜幕下灯光交错的古典美景;喜歡这种仿佛置身于远古的感覺;喜歡看那些精致绝美的小物件;喜歡看這里人来人往的人群,感覺匆忙而惬意,下次見了蘇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