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剧本提纲传颂自贡伟大党史——《盐场风暴》剧本写作提纲及相关认识

陈桥

<p class="ql-block">  在我收藏的自贡井盐文献资料里,有一部红色题材的手稿——《盐场风暴》剧本写作提纲,它成稿于1955年,至今已有70年之久,是为歌颂自贡党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位历史人物、革命烈士肖凤阶、方士其而创作的。在大力宣传、弘扬红色文化的今天,特将《盐场风暴》剧本写作提纲整理于后,使大家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了解当年自贡地下党组织的工作情况,去了解肖、方二烈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以激励新时代的人们努力奋进,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桥藏《盐场风暴》剧本写作提纲手稿:</p> <p class="ql-block"> 收藏经过</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26日晚8.51分,我收到自贡藏友李君先生发来的一条微信:“请问一下陈老师,一朋友处手里有一份肖、方二烈士后人写的经过资料,这种有无价值?”我说:“可以看看,如果我写文章用得上,还是可以要。发几张照片看看吧。”对方说:“资料在朋友手里,我可以去给你照一张图片发给你。”我说:“好,顺便问问出让价格。”</p> <p class="ql-block">  3月27日上午9.53时,自贡李君先生发来资料图片10多张,说“这是朋友父亲生前的东西,也不知道价格。”我回复说:东西可以要,自己写文章用得上。”过了一会李君先生发来短信说:“对方不咋想卖,估计价格不好定。”我则回复说:“没事,他要卖时再说吧。”</p><p class="ql-block"> 时间来到4月8日,大概是上午8点过一点,因为在自贡李君先生处购买其它一些井盐资料,在微信上我又提及他朋友手中关于肖凤阶、方士其的文献资料一事,请他再向当事人说说转让之事。后经过多个回合的微信、电话交流,我终于如愿以偿。</p> <p class="ql-block">  两天后,我收到了由李君先生转寄的自贡早期地下党肖、方二烈士的珍贵史料三份:《肖凤阶、方士其二烈士事迹整理初稿》(自贡市工会工人文工队曾师仲、张宜君1959年7月5日收集整理);《盐场风暴》剧本写作提纲(1955年7月30日第一次修改稿;《工人谢海州参加地下斗争回忆录》(1959年秋谢海州口述于凉高山工人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 《提纲》内容</p><p class="ql-block"> 剧本《盐场风暴》写作提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剧名。暂(定)名《盐场风暴》,或《怒吼的盐场》,或《烈士的血》;二、题材:主要以1927年——1929年共产党员肖风阶、共青团员方士其在自贡盐场领导工人斗争的事迹等题材;三、主题:通过肖凤阶烈士的英勇行为,刻画出党在当时非常艰苦的环境下,是怎样在领导自贡盐场工人的斗争;并暴露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怎样勾结军阀、资本家到处镇压工人运动,残酷的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因而造成了历史上可谓的“白色恐怖时期”。肖凤阶烈士正是这一时期牺牲的千百个共产党员之一,肖凤阶英勇不屈的坚贞行为正代表着千百个烈士的高贵品质。成了我们盐场工人和全国工人阶级,以及全国人民永久的悼念和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盐场工人和全国工人阶级以及全国人民也不会忘记蒋介石反动派是怎样残杀我们革命志士,这仇恨将化为力量,为支援解放台湾,彻底消灭蒋介石匪帮,讨还血债二努力。</p> <p class="ql-block"> 人物设置</p><p class="ql-block"> 《盐场风暴》全剧共三幕六场。</p><p class="ql-block"> 在《盐场风暴》剧本提纲里,作者依据自贡早期地下党领导工人斗争的活动史实,精心设置了24个剧中人物。在此,我们通过里面几个具体人物的设置与刻画,能够充分感受到《盐场风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之文艺创作的独特价值和意义。</p><p class="ql-block"> 1、肖凤阶:共产党,24岁,贫农家庭出身。15岁前曾给地主放牛、做短工等活,16岁到重庆某工厂当学徒。21岁加入共产党,领导工人罢工运动,后被派至荣县,领导农民武装起义,不幸掛彩到自贡养商。复员后留自贡领导工运。1929年因大罢工事泄被捕,英勇就义。肖凤阶性情直率,秉性刚强,遇事从不畏缩,对党无限忠诚。他经常说:“宁可牺牲自己,决不让党受损失。”对革命满怀信心、乐观,然而对敌人则非常憎恨。</p><p class="ql-block"> 2、吴大婆:50几岁,共产党员刘诚家中的用人。原是贫农,丈夫被地主逼死,儿子被地主拉去干活,累死,她成了一个孤人,无法活下去,才流落到城市中帮人。由于生活在万恶的社会,使她无所依托,只有相信自己的命不好,一切都求菩萨保佑。为人小心怕事。但由于她生长在贫农家庭,又历尽人世的辛苦,因而具有一副可贵的仁慈心肠,这充分显示了她善良的本质。越到后面来,她这种本质越更突出。</p><p class="ql-block"> 3、陈达生:共产党自贡地下党支部书记,28岁。排字工人出身,沉着、老练做事果断、周密,有魄力,斗争性强,很乐观,是一块山洪都冲不倒的巨石。就是他给盐场工人介绍共产党,点燃了阶级仇恨的怒火,使盐场工人找到了自己的出路。</p><p class="ql-block"> 4、刘诚:地下党自贡支部秘书,27岁,三年前大学读书时入党。知识分子,近视眼,马列主义书籍读得很出色,负责编辑传单和宣传小册子。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 </p><p class="ql-block"> 5、李萍:共产党员,26岁。刘诚的妻子,大学毕业生,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一看就知道他很老练,经常以老姐子自居,对同志非常亲热,照顾同志很周到,工作很仔细,负责印宣传册子和传单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6、江莉:22岁,共青团员,学校方面共青团员的负责人。学生出身,生长在小资产阶级家庭。为人热情、幼稚,对革命工作充满信心,工作非常积极,但遇着困难时有些懊丧。在党的培养下才使她逐渐坚强。她与肖凤阶的认识,以至产生感情,是在肖凤阶养伤的时候,和后来肖凤阶领导工人运动,她帮助散传单等工作中建立起来的。肖凤阶的牺牲,对她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弥补的损失,可见党教育了她,使她化悲痛为力量,反而更提高了她的觉悟,使她倔强的活下去,因而入了党。</p><p class="ql-block"> 7、陈海洲:盐井上的开车工人,22岁,父亲原是农民,因被地主重重剥削,无法活下去,才被迫到自流井来推“班房车”,后因过份劳累,病了也不能医治,结果死在工头的鞭子下。陈海洲17岁就到井上当打杂工,由于他肯努力,19岁就学开车。虽然看起来要比父亲强一些,但是生活的担子同样的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一月的工钱,还不够给老婆孩子,顾了吃就顾不了穿,经常都饿饭。因而为了求得一饱,有时当了夜班,第二天一早还得到高洞去挑煤。由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使他的性情变得非常暴燥,老婆经常成了他出气的对象,不是打就是骂,但当他打骂后往往又后悔。为人非常直率,所谓一根肠子通屁股的人,胆大,敢说敢做,工人们都很喜欢他,和大家很和得来。在党的培养下,使他认清了谁养活谁的道理,阶级觉悟逐渐提高,终于参加了领导工人的运动,成了一个无产阶级坚强的战士。他的性格,由于党的教养也有了改变,变得沉着、倔强,但对敌人却更凶狠,对工人弟兄非常友爱,家庭关系也和好了。经过斗争的考验,终于光荣的加入了党,从此肩负了领导盐场工人的斗争。这个人物要从剧中看见他的成长、发展,由不懂革命道理到入党。</p> <p class="ql-block">  8、陈大嫂:陈海洲的老婆,20岁,贫农家庭出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千千万万受苦受压迫的妇女典型。性情温和,心肠耿直,仁慈,受苦受穷受压迫,以至受丈夫的打骂总是忍受,被着丈夫不知流了多少泪,一切都归最于自己的命不好。纵是丈夫无情的打骂,她仍然深深地受着他,因为这是她唯一的希望、依靠,所以对丈夫非常关心,总怕有谁把丈夫从她的手里夺走似的。 </p><p class="ql-block"> 9、张少清:16岁,车水棚的打杂童工。生长在贫苦的工人家庭,父亲是车水工人,4岁就跟着母亲捡煤炭花,稍大就在车水棚做零工。自小就非常勇敢,曾领着一些娃儿暗中揍有钱人的子弟,因而养成了机智勇敢的性格。对人非常热情,有孩子气,令人可爱,在狱中表现很好,敌人残酷的刑罚并没有使一个少年屈服,最后在党的培养下入了共青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主题情节</p><p class="ql-block"> 在《盐场风暴》剧本提纲里,作者分别写出了整个剧本三幕的具体主题与情节:</p><p class="ql-block"> 第一幕:</p><p class="ql-block"> 时间:1927年秋某一天早晨。</p><p class="ql-block"> 地点:自贡市。</p><p class="ql-block"> 布景:共产党员刘诚家中,舞台上出现一间旧空的书房,台左有一小门通内室,肖凤阶即在那屋养伤。台右正中有一门通外面,屋内正中偏左有花窗,推开窗户可以看见屋外砖砌的围墙,越过围墙可以看见远处的天车、烟卤。屋内台左放有古式写字台,桌上放有笔、墨、纸张之类用具。正中放有一张方桌,上摆有麻将牌,四周墙壁上挂有陈旧的字画。</p><p class="ql-block"> 幕起:吴大婆正在扫地、抹桌椅等。</p><p class="ql-block"> 主题:主要介绍当时地下党在自贡市的活动,并介绍肖凤阶的活动情况。通过这一幕也反应出整个时代的面貌,要求说明党组织是在怎样的环境中进行领导工人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情节内容:……</p><p class="ql-block"> 第二幕:</p><p class="ql-block"> 时间:1928年春、夏之际,某一天下午。</p><p class="ql-block"> 地点:自贡市大文堡。</p><p class="ql-block"> 布景:工人陈海洲家中,午台上出现的是一间破旧的堂屋,也是吃饭的地点。正中有一张旧方桌,桌上放有一茶壶和几个粗碗。台左有一小凳 台右放有箩筐、扁担等家什。台正中靠墙的地方,放有一旧条形木桌,上放香炉缽和未燃完的腊炷。正中墙上有“地君亲师”的神位,字迹已很陈旧。正中偏左有一小门通外面,打开这个门可以看到屋外用石头砌的残墙,越过墙可以看到远处天车烟卤的顶端,石墙外是一条通向街上的小路。台右有一小门通内室。</p><p class="ql-block"> 幕启:</p><p class="ql-block"> 工人陈海洲正与妻子陈大嫂吵了架,从内室出来。</p><p class="ql-block"> 主题:主要通过陈海洲的家庭情况,介绍出当时工人的生活及觉悟程度。主要说明党领导下,使工人认识了受苦受穷的根源,因而千千万万的工人变成了坚强的战士。</p><p class="ql-block"> 情节内容:……</p><p class="ql-block"> 第三幕:</p><p class="ql-block"> 时间:1929年7月5日上午11时。</p><p class="ql-block"> 地点:自贡市自流井李进才公馆内。</p><p class="ql-block"> 布景:李进才的书斋,墙壁粉刷得很漂亮,正中偏右有花窗,窗上挂着粉红色绸子上画有山水翎毛的窗帘,窗下摆着漆得发亮的椅子。正中左方墙壁下,放着四川地主或资本家家中特有的炕床,床上陈设着精织的被单、织花的缎子被盖和枕头,床中摆着抽鸦片烟的全套家具。推开窗子可以看见院内盛开的夹竹桃。台左有一门通内室,门紧闭,但仍隐约听得到太太、小姐们打牌口口之声。台右靠墙放有马鞍式的书桌,桌上摆有文房四宝和线装的古书,四通墙壁上挂有山水字画之类。</p><p class="ql-block"> 幕启:李进才正躺在床上抽大烟,翁纳官穿着一身西服斜躺在炕床上。</p><p class="ql-block"> 主题:暴露国民党和军阀资本家勾结的万恶嘴脸,揭露他们镇压罢工、残害革命志士的阴谋。也揭示出叛徒卑鄙行为,应引起警惕。</p><p class="ql-block"> 情节内容:……</p> <p class="ql-block"> 相关史实</p><p class="ql-block"> 《盐场风暴》剧本手稿写于1955年7月8日,修定于通年7月30日。手稿通篇没有作者署名。那么,手稿的作者是谁呢?</p> <p class="ql-block">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个问题:2021年笔者在收集到《盐场风暴》剧本手稿的同时,还收集有同一来源的《肖凤阶、方士其二烈士事迹整理初稿》、《工人谢海洲参加地下斗争回忆录》两份手稿。非常难得的是,以上三份手稿均用那时的《呼吸体操图解》《防感冒操图解》之背面来制作了手稿的书皮,而且在书皮上面用钢笔分别书写有“肖方二烈士的故事•请勿遗失•曾师仲”、“剧本写作提纲•请勿遗失•曾师仲”、“关于肖方资料•请勿遗失•曾师仲”之文字。显然,这样的情况至少说明一个问题:这个曾师仲除是当年手稿的拥有者外,极有可能是手稿的作者。当然,这里说的仅仅是“极有可能”。</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们又依据手稿《肖凤阶、方士其二烈士事迹整理初稿》的最后署款:“自贡市工会工人文工队 曾师仲 张宜君 收集整理 一九五五、七、五、”,以及《肖凤阶、方士其二烈士事迹整理初稿》和《盐场风暴》剧本写作提纲的字迹分析,曾师仲应是《盐场风暴》剧本写作提纲的作者,或是作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那么,手稿上曾师仲、张宜君所在的“自贡市工会工人文工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p><p class="ql-block"> 查1998年6月四川人民出版社、自贡盐业出版编辑室出版的《自贡市文化艺术志》得知:手稿上的自贡市工会工人文工队,它的准确称谓是“自贡市工人文工队”,直属市总工会领导。</p><p class="ql-block"> 自贡市工人文工队建立于1953年9月,队址设在市工人文化宫内。自贡市工人文工队建队时只有21人,全部由原市委文工团撤销时安置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抽调组成。1954年夏又从学校招收了4名高、初中毕业生,全队共25人。文工队队长是蒋建中,指导员是鹿申忠。那时,自贡市工人文工队下设装置、歌舞、乐器、戏剧四个组,装置组长黄宗涂,歌舞组长张耀蕙、钟祖元,乐器组长罗万江。文工队直属市总工会领导,由市总工会宣传部具体分管文工队的中共党员、青年团员分别参加市总工会的党、团支部活动。文工队队员按国家干部待遇,实行薪金制,按不同级别发薪。文工队的建队方针是:“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坚持面向全市广大职工,为他们服务。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活动,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文工队的任务和活动,主要是为全市职工进行文艺演出并辅导职工文化活动。1955年9月,自贡市工人文工队业务活动停止。</p> <p class="ql-block"> 几点认识</p><p class="ql-block"> 1、“自贡盐业工人运动史是中国工人运动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共自贡地区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自贡工人运动的先驱肖凤阶、方士其二烈士的英勇事迹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都具有典型性,值得永久颂扬。</p><p class="ql-block"> 2、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1955年7月30日),隶属自贡市工会的工人文工队曾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调查、挖掘、整理肖凤阶、方士其二烈士的英勇事迹,并创作了《盐场风暴》剧本写作提纲,试图以舞台形式记录、宣传自贡伟大的党史和工人运动史。或许,只是上述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之时,自贡市工人文工队却于1955年9月突然“业务活动停止”,《盐场风暴》的创作、演出活动不得不就此腰折。尽管如此,当年《盐场风暴》剧本写作提纲的问世,亦是自贡市文化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理应载入史册,以补史之缺。</p><p class="ql-block"> 3、推陈出新,将自贡重磅级的红色剧目《盐场风暴》重新搬上午台,是增加自贡市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底色的需要,是增强自贡文化自信的需要,是颂扬自贡伟大党史、工运史,激励新一代人奋发向上的需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6.6.北湖上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