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筑信仰——忆1961年那场红色中队会

PMZ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 言</span></p><p class="ql-block">时光的沙漏簌簌作响,2016年伏案书写的片段早已凝成记忆琥珀。值此六一之际,我重拾旧作细细打磨,愿以这份带着岁月温度的文字,与你共赴一场童年的时光之旅。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藏着蝉鸣里的夏日、阳光中的街巷,是属于我们的纯真注脚。愿翻开书页时,你能从中触摸到童年的心跳,让那份未被岁月冲淡的炽热与温柔,始终在心底轻轻流淌。</p> <p class="ql-block">前几天,一位老同学让我帮忙,给他的一个亲属写一首纪念"七、一"的诗歌朗诵词。盛情之下,难以推托,我欣然接受了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p><p class="ql-block">夜深了,人们大多都入睡了。我静坐在书桌前,翻阅着党史资料,忽然,记忆的狂澜如决堤之水,将我带回五十七年前那个特别的下午——1961年6月30日,在丰镇县武仓街小学的教室里,一群红领巾们正以稚嫩且虔诚之姿,庆祝党的四十岁生日。</p> <p class="ql-block">彼时,我上小学五年级。班主任蒿瑞芬老师留着齐耳短发,发梢整齐服帖如修剪过的春柳,规规矩矩地贴着耳垂。她说话时,总将碎发别到耳后,指尖动作轻得像拂过书页;批改作业时,额前刘海随思考轻晃,像在替我们琢磨答案 。她不仅教语文,还常常带领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每当讲到动情之处,她那双明亮的眼睛便会泛起温柔的光芒,似一泓清泉,润泽着我们的心田。</p><p class="ql-block">六月底,蒿老师开始精心筹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主题中队会。从队会的每一个程序到会场的每一处布置,她都亲力亲为,用心安排。她还耐心指导同学们排练节目。制作向日葵道具时,用的是旧报纸,金粉还未干透,粘在了女孩子们的手心,像是给她们的手心印上了一层金色的梦想;彩绸则是从商店扯来的零头布,她熬夜用染料将它们染成了七彩虹色,仿佛把天边的彩虹裁下了一段,装进了我们的教室。</p> <p class="ql-block">那天下午,全班同学都身着白衬衫、蓝裤子,红领巾在胸前鲜艳夺目,映照着年轻的脸庞,洋溢着蓬勃的朝气。我们把课桌搬出教室,将凳子摆成三弯新月,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河。黑板正中央,用黄粉笔书写、红粉笔勾边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如燃烧的火炬,点燃了我们心中的热情。美术张老师和同学们还精心绘制了金光闪闪的天安门和鲜红的党旗,彩带和鲜花簇拥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标语,整个教室仿佛变成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红色殿堂。</p><p class="ql-block">在热烈的掌声中,校长李德铭、教导主任李友梅和驻军某部张排长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教室。中队会正式拉开帷幕,小军鼓的节奏响起,整个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只听见46条红领巾随呼吸起伏,像跳动的火焰,与心跳声共同谱成少年的赞歌。出旗、敬礼、唱队歌,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我们对党的崇敬与热爱,我们的小心脏怦怦直跳,仿佛要跳出胸膛。</p><p class="ql-block">班主任简短而生动地讲述了中共一大的历史,她说话时,总爱用右手轻轻整理左耳的短发,仿佛在整理着历史的脉络。随后,文艺表演精彩上演。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我们的歌声越来越响亮,似汹涌的波涛,表达着对党的无限忠诚;诗歌朗诵里那句“三座大山灰飞烟灭”,让后排的解放军叔叔不住点头,那是对我们朗诵的认可,更是对党的伟大功绩的赞颂;女同学们跳起《花儿朵朵向太阳》,金粉簌簌飘落,在阳光里划出金色的弧光,映着我们眼中的憧憬 。</p> <p class="ql-block">正当我们沉浸在喜悦中时,张排长的故事让气氛骤然沉重。最令人难忘的是张排长讲述《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当说到二小被鬼子挑在枪尖摔死时,我看见蒿老师别过头去,用手指快速抹了一下眼角,那缕总是不听话的短发又滑落下来,如一片颤动的春叶 。教室里响起压抑的抽泣声,我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那一刻,我深深明白,那年王二小牺牲的年纪,正是我现在戴红领巾的年纪啊,他的英勇无畏让我深受触动。</p><p class="ql-block">校领导为优秀少先队员颁发奖状后,蒿老师带领我们庄严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时刻准备着!”我们的誓言震得窗玻璃嗡嗡作响,似冲锋的号角,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第二天“七一”,她带我们登上薛岗山,向烈士墓献上花圈。山风呼啸,把她齐耳的短发吹得飞扬起来,红领巾在胸前飘动,如跳动的火焰,点燃心中的信念 。</p> <p class="ql-block">这次中队会虽已过去五十七载春秋,但我记忆里的那抹红色愈发鲜艳,宛如陈酿的美酒,在时光中越品越香。当年举起右手呼号的孩子们,如今已散作满天星火,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蒿老师已是白发苍苍,而我入党已四十载。但每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响起,五十七年前那个下午的场景就会清晰浮现——蒿老师抹眼泪时滑落的短发,向日葵旋转时金粉划出的弧光,还有故事结束时教室里的抽泣声。这些碎片,最终拼成了我们这代人的信仰图腾,那是我们对党的坚定信仰,是我们一生都不会磨灭的精神印记。当年教室里的金粉或许早已消散,但那份滚烫的信仰,却如同薪火相传,在一代又一代少年心中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如今,当我们在新时代的阳光下回望,那段岁月早已成为精神的根系。愿这份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初心,如薪火般继续照亮新一代少年的征程,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永远在中华大地上回响。 我们虽已白发苍苍,但依然记得当年在队旗下的誓言。那些一起在教室里欢笑、流泪、歌唱的伙伴们,即便相隔千里,每当聊起那段岁月,眼中依然会泛起少年时的光芒。纵使步履蹒跚,我们也要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上余生的光与热。</p>